首页 | 客服 | 上传赚现
AI助手
德优题库AI助手

AI助手

搜题▪组卷

(1)

服务热线

400-816-0029

    自建题库,共享分红

德优题库QQ交流群

186351. (2023•师大附中•五模) 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开展下列实验探究活动。
【实验探究】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未观察到明显现象。为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三位同学分别进行了以下实验。
德优题库
(1)甲同学测定溶液pH的变化来证明反应发生
在实验过程中测得pH变化如图1所示,则该同学是将        (填字母)。
A.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B.稀硫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2)乙同学测混合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来证明反应发生
在实验过程中测得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说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丙同学借助无色酚酞溶液来证明反应发生
通过图3所示实验,他观察到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后溶液仍为无色。
【提出问题】针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除酚酞外),大家提出了猜想。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三是错误的,理由是        
【进行实验】
(4)为了进一步验证猜想,学习小组选用某种试剂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        溶液。 有气泡产生 猜想二正确
【实验结论】通过探究,同学们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与反思】
(5)同学们分析认为,欲证明猜想二正确,下列试剂中的        (填字母),也可以达到实验目的。
A.无色酚酞溶液
B.锌粒
C.氯化钡溶液
D.氧化铜
(6)另一化学兴趣小组隔了一段时间后用同一瓶氢氧化钠溶液再次做图3所示实验,在滴入稀硫酸的过程中,观察到有少量气泡出现,说明这瓶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因此氢氧化钠溶液应密封保存。下列试剂中与氢氧化钠溶液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相同的是        (填“熟石灰”或“浓盐酸”)。
共享时间:2023-05-08 难度:3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答案]
(1)A;
(2)H2SO4+2NaOH=Na2SO4+2H2O;
(3)氢氧化钠存在会使溶液呈碱性会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而现在溶液为无色;
(4)碳酸钠溶液;
(5)BD;
(6)熟石灰。
[解析]
解:(1)由图可知,最开始溶液pH<7,显酸性,反应过程中pH慢慢增大,最后pH>7,显碱性,则该同学是将碱加入酸中,即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硫酸中,故选A。
(2)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
(3)由于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而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但溶液为无色,则说明溶液中不含氢氧化钠,即猜想三错误。
(4)加入碳酸钠溶液可用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可以证明硫酸过量
(5)A.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中性溶液和酸性溶液均不能使其变色,故A错;
B.锌粒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可以证明硫酸过量,故B正确;
C.溶液中稀硫酸和硫酸钠都可以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C错;
D.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硫酸铜溶液,可以证明硫酸过量,故D正确。
故选:BD
(6)由题目可知氢氧化钠溶液应密封保存的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熟石灰也是易变质,而浓盐酸敞口由于其挥发性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故答案为:(1)A;
(2)H2SO4+2NaOH=Na2SO4+2H2O;
(3)氢氧化钠存在会使溶液呈碱性会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而现在溶液为无色;
(4)碳酸钠溶液;
(5)BD;
(6)熟石灰。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属于"典型题",熟悉题型是解题的关键。
转载声明:
本题解析属于发布者收集录入,如涉及版权请向平台申诉! !版权申诉
163818. (2024•师大附中•八模) 研究小组同学在分别完成“酸的性质”实验①②后,将①②实验后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各自的废液缸③中(如图甲),结果出现了不同现象,部分小组同学的实验现象记录如下表。
德优题库
组别 废液缸中现象 现象解释
第1小组 无沉淀、有气泡产生
第2小组 无沉淀、无气泡产生
第3小组
【原因分析】小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讨论后认为:任何一个化学反应,反应物的用量不同,反应后物质的组成成分就会不同,这是导致各组废液缸中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
【交流讨论】
(1)试管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试管①和②中反应是否都体现了酸的通性        (填“是”或“否”)。
(3)为分析第1小组废液缸中溶液的溶质成分,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测得pH=3,则该小组废液中的溶质组成成分为        (写化学式)。
(4)第2小组废液缸中无沉淀、无气泡产生,从反应物用量的角度分析实验①和实验②,可以得出该小组的实验②中反应物盐酸的用量应该是        (填“足量”或“不足”)。
(5)如果其他小组实验所用反应物的用量都不一样,除了上面第1、2小组出现的现象外,还会出现的现象是        
【实验拓展】取第1小组废液缸中的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并振荡,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图乙表示“溶液质量”随加入“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
德优题库
(6)图中AB段的pH        (填“增大”或“减小”)。
共享时间:2024-06-15 难度:3 相似度:1.34
163308. (2025•师大附中•二模) 为使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视化”,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下列实验。
德优题库
Ⅰ.按图1进行实验,使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可视化”。
(1)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氢氧化钠溶液pH①       7(填“>”、“=”或“<”)。
(2)将稀硫酸缓慢注入瓶中并振荡,观察到红色褪去,说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反应,此时瓶中溶质(酚酞除外)一定有②       
Ⅱ.按图2进行实验,使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可视化”。
(3)将注射器中相同体积的NaOH溶液和水同时注入锥形瓶中,观察到③       现象,说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④       
Ⅲ.进行下列实验,使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可视化”。
(4)向盛有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的密闭隔热容器中不断加入稀盐酸,利用数字传感器上的计算机绘制出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与溶液温度的图像,如图所示。当加入盐酸⑤       mL时,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该反应的实质是⑥       
德优题库
【总结反思】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为了证明反应的发生,可以借助指示剂、测量温度变化、比较物质的溶解性、借助传感器等,提供间接的实验证据。
共享时间:2025-03-21 难度:3 相似度:1.34
163614. (2024•西工大附中•八模) 植物一般适合在接近中性的土壤中生长。学校花坛的土壤酸碱度如何?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对该土壤的酸碱性进行项目式探究。
活动一:测定土壤的酸碱性
【实验方案】取少量土壤样品加蒸馏水充分搅拌,过滤后得到了无色澄清的滤液。
滤液1 滤液2 滤液3 滤液4
测得的pH 5 6 6 5
同学们进行了四次实验测定滤液的酸碱度,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结论】该土地的土壤呈        性。
活动二:确定滤液的成分
【调查分析】
①该土地之前施用过大量的硫酸铵和氯化铵
②1%的硫酸铵、氯化铵溶液pH均约为5.5
【作出猜想】滤液中可能含有什么物质呢?
猜想一:硫酸铵
猜想二:       
猜想三:硫酸铵和氯化铵
【设计实验】(不考虑猜想以外的其它物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无明显现象。而后滴加过量Ba(NO3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含有硫酸根离子
静置并取步骤①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含有氯离子
另取适量土壤样品,加熟石灰混合研磨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含有        离子
【表达与交流】步骤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活动三:改良土壤
【查阅资料】同学们查阅资料获取改良土壤酸碱性的方法如下表所示:
所用物质
改良酸性土壤 熟石灰[Ca(OH)2]
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
改良碱性土壤 硫酸亚铁(FeSO4
【建言献策】此地块生长的植物叶色浓绿但茎秆细弱,学习小组的同学们提出可采用        (填名称),既改良了土壤,又均衡了土壤的肥力。
共享时间:2024-06-19 难度:3 相似度:1.34
19595. (2015•陕西省•真题) 如图是甲、乙两位同学一起在实验室进行的氢氧化钠与盐酸中和反应的实验。

(说明:图中A1、A2、A3、B1、B2、B3均为溶液编号)
根据图中实验,请你与甲、乙同学一起完成下列探究:
探究环节 甲同学的探究 乙同学的探究
提出问题 A3溶液为什么不变红? B3溶液中溶质成分是什么?(酚酞不计)
做出猜想 实验过程中,酚酞变质了? 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 HCl
实验验证 (1)取少量A3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变红,说明甲同学的猜想     (填“成立”或“不成立”)
(2)你认为,在常温下A2溶液测出的pH 应   (填“>”、“=”或“<”)7
取少量B3溶液加入盛有少量铁粉的试管中,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       ,据此,你认为乙同学的猜想   (填“一”或“二”)成立
交流反思 (1)甲、乙同学的实验中,反应均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是               
(2)A3溶液未变红,你认为原因是A2溶液中 盐酸 较多,加入的NaOH溶液未将其完全中和。
(3)甲、乙同学经过实验对比探究,一致认为做化学实验时应注意药品用量的控制。
共享时间:2015-07-08 难度:4 相似度:1.07
19644. (2017•陕西省•真题) 同学们在实验室用块状大理石和5%的稀盐酸反应制取CO2,观察不到气泡产生时,发现固体还有剩余,对此进行探究(杂质不溶水且不与酸反应)
【提出问题】不再产生气泡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盐酸已经完全反应;猜想二:剩余固体中无碳酸钙
猜想三:生成物或杂质附着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继续进行
【实验探究一】反应后溶液中是否有盐酸。
(1)小亮取上述反应后的清液,测得溶液pH=2,说明溶液显   性,由此得出猜想一不成立的结论。
(2)小慧认为此结论不够严谨,还应考虑生成物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补充了如下实验
①取洁净的烧杯,另配制     溶液,测得溶液pH=7
②取洁净的试管,加入适量水和紫色石蕊溶液,持续通入CO2,发现溶液变为   色。但小亮认为实验②不能说明CO2,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他重新改进了实验。
③另取洁净的试管,加入适量水,持续通入CO2至饱和,测得溶液pH=5.6。
由以上实验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对溶液酸碱度影响不大,猜想一不成立,反应后的溶液中有盐酸。
【实验探究二】剩余固体中是否有碳酸钙。
小亮先振荡反应容器,使剩余固体和液体充分接触,观察到仍无气泡产生。再向容器中滴加少量5%的稀盐酸,又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不再产生气泡,仍有固体剩余。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是                    
由以上实验可知,猜想二和猜想三不成立。
【得出结论】
根据以上实验探究,可得出影响反应能否进行的因素之一是             
【反思交流】小慧又提出,也可能是反应太慢,无法观察到气泡产生,她设计了如下对比实验:取出【实验探究二】所得的部分清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测得pH为X,同时测得【实验探究二】容器中剩余清液的pH为Y,若X   Y(填“>”“=”或“<”),则她的猜想成立。
共享时间:2017-07-05 难度:5 相似度:1.07
163452. (2025•交大附中•二模) 某校项目化学习小组同学对实验时产生的废液进行了专项研究。
【问题引入】研究小组先进行了如图所示A、B、C三组实验,然后将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静置一会儿,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为无色溶液。
【探究问题】烧杯内上层无色溶液是否存在污染?该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
【查阅资料】①氯化钡溶液、硫酸钠溶液均显中性。
②实验室污水存在的污染主要是酸性污染、碱性污染及Cu2+、Ba2+等重金属污染。
【猜想假设】烧杯内上层无色溶液可能存在酸性污染、碱性污染、重金属污染,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Na+、Cl,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方案设计与实施】
(1)将烧杯内的混合物进行过滤,设计如下表所示方案进行实验。
步骤 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白色滤渣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溶液中无         (填离子符号)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硫酸                              溶液中存在Ba2+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无明显现象 溶液中无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           溶液 溶液变红 溶液中存在OH
【实验结论】无色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Na+、Cl、OH、Ba2+,存在碱性污染和重金属污染,该污水应净化后再排放。
【问题解决】
(2)在无色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2SO4溶液和适量的          ,过滤后得到NaCl溶液再排放,可消除污染物。
【方案优化】
(3)为得出以上实验结论,小组同学对方案中的四个步骤进行了重新讨论,一致认为探究可以简化,只需要         (填表中步骤序号)步骤即可。
(4)小轩认为只需使用一种试剂,就可以得出以上实验结论,该试剂是            (填化学式)溶液。
共享时间:2025-03-16 难度:2 相似度:0.83
163836. (2024•曲江一中•六模)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完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后,做了以下A、B两个实验:

【观察与讨论】
(1)实验结束后,他们将A试管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将滤液和B实验后的废液都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发现有气泡产生,最终出现白色沉淀。写出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他们通过分析,确定A滤液中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接着,他们决定对废液缸中最终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废液缸里最终的废液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
(3)小组同学进行了多种猜想:
猜想①:NaCl CaCl2 HCl
猜想②:NaCl CaCl2
猜想③:                
(4)经分析后,小组同学一致认为猜想①不成立,他们的理由是                     
【活动与探究】
(5)他们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小华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
操作步骤 现象 结论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2CO3溶液                             猜想②成立
【反思与评价】
(6)在探究废液中物质成分时,我们不仅要考虑生成物,还应考虑             
共享时间:2024-05-22 难度:2 相似度:0.83
163245. (2025•西光中学•二模) 做“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时,甲同学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了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发现忘记加入酸碱指示剂,于是停止了实验。
【提出问题】
乙同学提出疑问:反应后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提出猜想】
丙同学提出了四种猜想:
猜想一:只有        (填化学式)
猜想二:有NaCl和HCl
猜想三:有NaCl和NaOH
猜想四:有NaCl、HCl和NaOH
丁同学认为猜想四不合理,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        
【实验探究】
为进一步验证其余三种猜想,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①甲同学取少量烧杯中溶液于试管,然后向其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因此,甲同学认为溶液中含HCl。
②乙同学取少量烧杯中溶液于试管,然后向其中滴加少量Na2CO3溶液,观察发现无明显现象。因此,乙同学认为溶液中不含HCl。
③丙同学取少量烧杯中溶液于试管,然后向其中滴加少量CuSO4溶液,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因此,丙同学认为溶液中含NaOH。
【讨论分析】
丁同学对三位同学的探究实验进行了分析评价,他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你认为丁同学的理由是:       
【继续探究】
丁同学用pH试纸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7,说明溶液显        性。
【得出结论】
通过探究和讨论,最终大家一致认为猜想        是正确的。
【交流思考】
为防止污染环境,你认为烧杯中的废液应如何处理:       
共享时间:2025-03-22 难度:2 相似度:0.83
163227. (2025•西咸新区•一模) 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在学习了酸的化学性质后,利用稀硫酸进行了如下实验:
德优题库
【学习交流】
(1)试管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试管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试管A反应后的物质过滤,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
猜想1:HCl
猜想2:HCl、H2SO4
猜想3:       
【实验验证】实验小组同学为了验证猜想,取少量滤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德优题库
实验中观察到甲,乙中都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猜想        正确。
【交流反思】
(1)小组讨论后认为只根据乙中的现象不能得出正确结论,理由是        
(2)有同学提出,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试管B中的溶液与滤液反应,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也可得出正确结论,你认为该方案        (填“合理”或“不合理”)。
【归纳总结】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剩余。
共享时间:2025-03-05 难度:2 相似度:0.83
163632. (2024•长安区•一模) 实验小组同学在进行公益劳动时,对一种专用于清除公共厕所中马桶及玻璃上顽固性水垢的清洁剂(液体)的成分产生了兴趣。在征得同意后取少量样品回学校实验室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氢氧化镁。
探究一:该清洁剂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老师提示,主要成分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同学们根据已知的家用炉具清洁剂和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是稀盐酸
猜想二:是稀硫酸
猜想三:是氢氧化钠稀溶液
【讨论分析】根据水垢的成分,有同学提出猜想三不成立,理由是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Ⅰ:取少量样品,进行如图操作

德优题库
pH=5 该溶液呈酸性
步骤Ⅱ:取少量样品,加入蒸馏水稀释后,滴入氯化钡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        成立
探究二:该清洁剂除垢的原理是什么?
【设计实验】
(1)取水垢样品少许,滴入该清洁剂,有较多气泡生成,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        
(2)继续滴入该清洁剂至固体完全消失,再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反思与交流】
(1)上述实验操作步骤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会造成的后果是        
(2)该清洁剂使用注意事项中有一条“使用时要戴手套且勿与金属物品接触”,其原因是        
共享时间:2024-03-05 难度:3 相似度:0.66
163488. (2025•西工大附中•二模) 早在战国时期,《周礼?考工记》就记载了我国劳动人民制取氢氧化钾以漂洗丝帛的工艺。大意是:先将干燥的木头烧成灰(主要含K2CO3),用其灰汁浸泡丝帛,再加入石灰乳即可。(木头烧成灰其他成分不与石灰乳反应也不溶于水)
【查阅资料】K2CO3溶液显碱性。
【提出问题】K2CO3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作出猜想】猜想Ⅰ:       ;猜想Ⅱ:KOH和K2CO3
猜想Ⅲ:KOH和Ca(OH)2;猜想Ⅳ:KOH、Ca(OH)2和K2CO3
无需实验验证即可得出猜想Ⅳ一定错误,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现象 实验结论
取过滤后的溶液各少许,分别装在2支试管里 ①向第一支试管中滴加少量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猜想Ⅱ错误
②向第二支试管液中加入Na2CO3         猜想Ⅲ正确
【讨论交流】
(1)大家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步骤①的实验操作不够严谨,稍作改进才能得出“猜想Ⅱ错误”的结论,应改进为“向第一支试管中滴加        ”。
(2)悦悦同学提出可以选用下列试剂中的        (填字母),也能证明猜想Ⅲ正确。
A.无色酚酞溶液
B.K2CO3溶液
C.Cu(NO32溶液
D.CO2
【拓展延伸】将鲜鸭蛋浸入草木灰与石灰乳的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就制得了皮蛋。食用皮蛋时口感发涩源于其中含有的碱性物质,可以加入适量厨房里的        ,可使其口味更佳。
共享时间:2025-03-20 难度:3 相似度:0.66
163542. (2024•西工大附中•九模) 某同学为探究在空气中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展开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氯化钙、氯化钡、硝酸钡溶液都呈中性。
【设计实验】取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A、B、C、D四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德优题库
【分析与结论】
(1)上述四组实验中        (填序号)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实验C、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该氢氧化钠样品已经变质。
【继续探究】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四支试管中反应后的混合物全部倒入一个洁净的废液缸中,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内上层清液呈红色,下层有白色沉淀。
【提出问题】
上层清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上层溶液中呈碱性的溶质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Na2CO3
猜想二:NaOH和Na2CO3
猜想三:NaOH和Ca(OH)2
猜想四:NaOH、Ca(OH)2和Na2CO3
【理论分析】
(2)同学们分析后认为,猜想四不合理,理由是        (用方程式表示)。
【实验验证】
(3)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田同学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红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 观察到         猜想二成立
小威同学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红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
【实验反思】
(4)同学们分析认为,       (选填“小威”或“小田”)同学的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若要除去上述变质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应加入适量        (填化学式)溶液除去。
共享时间:2024-06-29 难度:3 相似度:0.66
163560. (2024•西工大附中•一模)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溶液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德优题库
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B试管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成分产生疑问,作出猜想:
(1)猜想一:只含有NaOH
猜想二:含有NaOH、Na2CO3
猜想三:含有NaOH、Ca(OH)2
猜想四:含有NaOH、Na2CO3、Ca(OH)2
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不用实验就可知猜想        错误。
(2)同学们取少量B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分别置于甲、乙两支试管中,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在试管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未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        错误
在试管乙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猜想二正确
(3)A、B、C、D四个实验中未能体现碱化学通性的实验是        (填字母)。
(4)实验A中,用针筒推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后,观察到瘪气球变大,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了进一步探究锥形瓶中NaOH是否有剩余,小组同学向锥形瓶内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后,再进行一步操作就能得出结论,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加入少量FeCl3溶液
B.加入少量MgCl2溶液
C.加入少量MgSO4溶液
D.向溶液中通入CO2气体
共享时间:2024-03-15 难度:3 相似度:0.66
163578. (2024•西工大附中•五模)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了碳酸钠的性质后,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做了如下实验:
德优题库
(1)甲同学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再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后发现溶液变红,说明碳酸钠溶液呈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2)丙同学向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氯化钙溶液后,发现溶液变浑浊,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丁同学将甲、乙、丙三位同学实验后的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烧杯中,发现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完全反应后溶液呈无色。他们决定对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作出猜想】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除酚酞外)有哪些?
溶液呈无色,烧杯中溶液一定不含的阴离子是        
猜想Ⅰ:       (填化学式);猜想Ⅱ:NaCl、CaCl2、HCl。
【实验探究】取烧杯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K2CO3溶液,出现        现象,说明猜想Ⅱ成立。
【反思交流】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检验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除了可以用K2CO3溶液外,还可用下列选项中的        试剂代替(填字母)。
A.紫色石蕊溶液
B.Cu
C.Mg(OH)2
D.AgNO3
共享时间:2024-05-06 难度:3 相似度:0.66
163944. (2024•高新一中•九模)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碱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束后,D中溶液为无色,小组同学对D中溶液的溶质成分展开探究。
德优题库
【学习交流】
(1)以上实验        (填“能”或“不能”)说明碱可以与酸发生反应。
【提出问题】D中溶液的溶质成分(除酚酞外)是什么?
【作出猜想】D中溶液的溶质成分可能是以下猜想中的一种或几种。
猜想一:HCl;猜想二:NaOH;猜想三:NaCl;猜想四:Na2CO3;猜想五:CaCl2
【讨论交流】
(2)大家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根据实验现象,猜想        不成立,于是设计方案对剩余猜想进行验证。
【实验验证】
(3)步骤Ⅰ:取适量D中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观察到试管中        ,证明猜想一成立。
步骤Ⅱ:继续向步骤Ⅰ所得溶液中通入CO2,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猜想五成立。
【反思评价】
(4)步骤Ⅱ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5)大家进一步讨论后认为在猜想一、五成立的前提下,无法确定剩余猜想是否成立,有同学提出剩余猜想肯定成立,无需设计实验证明,理由是        
【拓展迁移】
(6)小组同学另取适量D中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反应结束后,将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绘制成下列图像,其中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德优题库
共享时间:2024-06-26 难度:3 相似度:0.66

fv@dyw.com

2023-05-08

初中化学 | | 实验探究题

  • 下载量
  • 浏览量
  • 收益额
  • 0
  • 7
  • 0
相同试题
试题下载
试题内容
调用试题名称
共享人
唐老师
试题题型
解答题
试题难度
试题题源
2020*西工大*期末
下载次数
168次
下载金币
5德优币(当前结余18德优币)
温馨提示
该试题下载至自主题库后,下载、备课永久免费!
试卷设置
试卷名称
省市校区
阶段科目
年份卷型
选择类型
已选考点
在线训练
视频讲解
温馨提示
视频讲解正在加载中、请等待!
温馨提示
对不起!这是别人共享的试题,需要下载到自主题库后,可将该试题添加到白板
视频解析购买
支付方式
德优币数
本次消耗0德优币
温馨提示

客服电话:400-816-0029,服务邮箱:610066832@qq.com

视频资源

试题找茬
纠错类型
纠错描述
温馨提示
共享试题、试卷经平台审核通过后方可展示,并永久享用用户下载分红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