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客服 | 上传赚现
(1)

服务热线

400-816-0029

    自建题库,共享分红

德优题库QQ交流群

163452. (2025•交大附中•二模) 某校项目化学习小组同学对实验时产生的废液进行了专项研究。
【问题引入】研究小组先进行了如图所示A、B、C三组实验,然后将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静置一会儿,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为无色溶液。
【探究问题】烧杯内上层无色溶液是否存在污染?该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
【查阅资料】①氯化钡溶液、硫酸钠溶液均显中性。
②实验室污水存在的污染主要是酸性污染、碱性污染及Cu2+、Ba2+等重金属污染。
【猜想假设】烧杯内上层无色溶液可能存在酸性污染、碱性污染、重金属污染,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Na+、Cl,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方案设计与实施】
(1)将烧杯内的混合物进行过滤,设计如下表所示方案进行实验。
步骤 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白色滤渣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溶液中无         (填离子符号)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硫酸                              溶液中存在Ba2+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无明显现象 溶液中无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           溶液 溶液变红 溶液中存在OH
【实验结论】无色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Na+、Cl、OH、Ba2+,存在碱性污染和重金属污染,该污水应净化后再排放。
【问题解决】
(2)在无色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2SO4溶液和适量的          ,过滤后得到NaCl溶液再排放,可消除污染物。
【方案优化】
(3)为得出以上实验结论,小组同学对方案中的四个步骤进行了重新讨论,一致认为探究可以简化,只需要         (填表中步骤序号)步骤即可。
(4)小轩认为只需使用一种试剂,就可以得出以上实验结论,该试剂是            (填化学式)溶液。
共享时间:2025-03-16 难度:2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
[答案]
(1)①H+
②有白色沉淀产生;
④无色酚酞;
(2)稀盐酸;
(3)②④;
(4)CuSO4(合理即可)。
[解析]
解:(1)①滴加稀盐酸后,有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有碳酸根,碳酸根与氢离子无法共存,所以溶液中一定没有H+
②溶液中含有钡离子,则钡离子与硫酸根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可以看到有白色沉淀产生;
④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其可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则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
(2)去除氢氧根离子和钡离子即可排放,而钡离子与硫酸根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稀盐酸中的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处理的污染物,没有引入新的杂质,可以排放,则在无色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2SO4溶液和适量的稀盐酸,过滤后得到NaCl溶液再排放,可消除污染物;
(3)步骤②证明含有钡离子,所以硫酸根与碳酸根可直接排除,若存在,则会反应生成沉淀,步骤④证明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则不含氢离子,所以步骤仅为②④即可;
(4)判断含有氢氧根离子,可以与铜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氢氧根存在,则排除氢离子,而钡离子可与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通过钡离子是否存在,排除硫酸根和碳酸根,所以加入硫酸铜溶液即可。
故答案为:(1)①H+
②有白色沉淀产生;
④无色酚酞;
(2)稀盐酸;
(3)②④;
(4)CuSO4(合理即可)。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属于"易错题",熟悉题型是解题的关键。
转载声明:
本题解析属于发布者收集录入,如涉及版权请向平台申诉! !版权申诉
164311. (2024•师大附中•五模) 化学实验过程经常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液,经过无害化处理可有效防止水体污染。在一次实验课上,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完成了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的鉴别,并对废液成分展开探究。
【活动一】
(1)通过小组合作,同学们完成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小实验。实验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写一个)。

【活动二】
(2)小雪将六支试管中的剩余物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如图),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杯内上层是无色溶液,下层有白色沉淀。由此可以确定: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的离子是          。小组同学对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的离子进行了如图探究。

【提出问题】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什么离子?
【猜想与假设】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OH、Ca2+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②继续滴加稀盐酸
①溶液变红
②产生气泡
①有OH
②有、无Ca2+
方案二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          溶液
②继续滴加FeCl3溶液
①有白色沉淀生成
             
①有、无Ca2+
②有OH
【反思与评价】
(3)小明同学对方案一提出质疑,他的理由是               会对OH的检验造成干扰。
(4)将烧杯内物质过滤,滤渣回收,向滤液中加入适量       进行处理后再排放。
①稀盐酸
②熟石灰
③硫酸铜
共享时间:2024-05-05 难度:2 相似度:2
164141. (2024•爱知中学•一模) 盐碱地中所含的盐分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对其开发利用是提高农业产能的途径,但也是世界性难题。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盐碱地土壤进行了研究。
【查阅资料】盐碱地的土壤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有Na2CO3、NaCl、Na2SO4
【探究一】土壤的酸碱度
实验步骤:
德优题库
(1)测定滤液酸碱度时可选择        
A.紫色石蕊溶液
B.无色酚酞溶液
C.pH试纸
(2)经测定,滤液的pH为8,同学们对当地农民施肥给出了建议,在施加氮肥时,可以选择        
A.NH4Cl
B.CO(NH22
C.NH4HCO3
【探究二】土壤所含的成分
(3)小明取少量滤液a,加入适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证明土壤中含有        
(4)小青取少量滤液a,加入适量B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他得出结论:滤液a中含有Na2SO4
同学们认为小青的结论不严谨,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设计实验】为进一步探究滤液a的成分,小季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德优题库
(5)白色沉淀B为:       
【得出结论】该地块的土壤中除了含有Na2CO3外,还含有NaCl和Na2SO4
【反思交流】
(6)同学们认为小季的实验无法得出该土壤中含有NaCl,其原因是        
共享时间:2024-03-02 难度:2 相似度:1
164436. (2023•西工大附中•十一模) 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发现,将Na2CO3溶液加入盛有MgSO4溶液的烧杯中,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的同时,还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生成。
【讨论交流】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后,同学们对滤渣和滤液分别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滤渣中可能含有哪些元素?
【实验探究】将滤渣洗涤、干燥后,分为两份,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如下。
实验  德优题库  德优题库
实验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口出现较多无色液体 加入稀盐酸后,滤渣消失,有气泡生成加入NaOH溶液后,产生        
实验结论 滤渣中含有氧元素、        滤渣中含有镁元素
探究二:滤液中的溶质成分有哪些?
【做出猜想】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提出了以下三种合理的猜想:猜想一:只有Na2SO4;猜想二:有Na2SO4和MgSO4;猜想三:有Na2SO4和Na2CO3
【实验探究】三位同学分别取少量滤液,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方案 现象
小亮 加入NaOH溶液 无明显现象
小龙 加入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小倩 加入稀盐酸 产生气泡
【实验评价】你认为,       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完全错误的。
【实验结论】由以上实验现象可知,猜想三成立。
【反思交流】
(1)探究一中,能得出滤渣中所含元素种类,是依据        定律。
(2)探究二中,小倩同学的实验方案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共享时间:2023-07-20 难度:2 相似度:1
163227. (2025•西咸新区•一模) 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在学习了酸的化学性质后,利用稀硫酸进行了如下实验:
德优题库
【学习交流】
(1)试管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试管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试管A反应后的物质过滤,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
猜想1:HCl
猜想2:HCl、H2SO4
猜想3:       
【实验验证】实验小组同学为了验证猜想,取少量滤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德优题库
实验中观察到甲,乙中都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猜想        正确。
【交流反思】
(1)小组讨论后认为只根据乙中的现象不能得出正确结论,理由是        
(2)有同学提出,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试管B中的溶液与滤液反应,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也可得出正确结论,你认为该方案        (填“合理”或“不合理”)。
【归纳总结】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剩余。
共享时间:2025-03-05 难度:2 相似度:1
164472. (2023•西工大附中•二模) 实验桌上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样品溶液,同学们对溶液成分进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样品溶液中溶质可能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2CO3
猜想三:NaOH和Na2CO3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溶液中出现碳酸钠的原因        
【设计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同学 取少量样品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溶液 有气泡产生 猜想一不成立
乙同学 ①先另取少量样品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         猜想        成立
②然后静置,向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中,滴加2~3滴的无色酚酞溶液 上层清液变红
【讨论与交流】
(1)有同学提出将乙同学步骤①中的BaCl2溶液换成Ba(OH)2溶液也能达到实验目的,小李认为不合理,他的理由是        
(2)若将乙同学步骤②中所加的试剂替换为下列        (填字母),也可达到相同的实验目的。
A.测溶液的pH值
B.滴加氯化铁溶液
C.通入CO2
共享时间:2023-03-17 难度:2 相似度:1
164526. (2023•高新一中•二模) 盐碱地是重要的土地资源之一,在我国西北地区(例如陕西榆林、甘肃、宁夏等地)都有盐碱地分布,这为沙尘暴的形成埋下隐患。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欲探究某地区土壤中可溶性物质的成分,设计了以下探究过程。(将土壤样品用水充分浸泡后过滤,所得滤液为“浸出液”)
【提出问题】该土壤样品中的可溶性物质主要成分有哪些?
【查阅资料】
①土壤样品中主要含有的可溶性物质为NaCl、Na2CO3、CaCl2、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
②CaCl2、Na2SO4的溶液均显中性,Ag2SO4属于微溶物。
【实验探究】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并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Ⅰ.向浸出液中加入过量稀硝酸         样品中含Na2CO3,不含CaCl2
Ⅱ.继续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足量        (填化学式)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样品中含有Na2SO4
Ⅲ.向Ⅱ的滤液中继续加入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样品中含有NaCl
步骤Ⅲ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实验结论】该土壤样品中可溶性物质的成分为Na2CO3、Na2SO4和NaCl。
【反思评价】该实验        (填“能”或“不能”)将步骤Ⅱ、Ⅲ使用药品的顺序对调。
【拓展应用】陕西省是农业大省,榆林等地都有盐碱地分布,进行盐碱地改良刻不容缓!
(1)兴修水利,当地农民常用引进淡水浸泡再排水的方法改良土壤。若以土壤浸出液的pH为纵坐标,浸泡水的次数(m)为横坐标,下列能正确表示pH变化的是        
德优题库
(2)改良土壤,充分利用资源。以下建议不合理的是        (填字母)。
A.可以用熟石灰改良盐碱地
B.春秋季平整土地时,可适量灌水洗盐
C.可适量施用有机肥料(能产生有机酸)
D.可种植沙枣、白榆、胡杨、枸杞等耐盐碱的植物
共享时间:2023-03-18 难度:2 相似度:1
163245. (2025•西光中学•二模) 做“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时,甲同学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了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发现忘记加入酸碱指示剂,于是停止了实验。
【提出问题】
乙同学提出疑问:反应后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提出猜想】
丙同学提出了四种猜想:
猜想一:只有        (填化学式)
猜想二:有NaCl和HCl
猜想三:有NaCl和NaOH
猜想四:有NaCl、HCl和NaOH
丁同学认为猜想四不合理,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        
【实验探究】
为进一步验证其余三种猜想,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①甲同学取少量烧杯中溶液于试管,然后向其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因此,甲同学认为溶液中含HCl。
②乙同学取少量烧杯中溶液于试管,然后向其中滴加少量Na2CO3溶液,观察发现无明显现象。因此,乙同学认为溶液中不含HCl。
③丙同学取少量烧杯中溶液于试管,然后向其中滴加少量CuSO4溶液,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因此,丙同学认为溶液中含NaOH。
【讨论分析】
丁同学对三位同学的探究实验进行了分析评价,他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你认为丁同学的理由是:       
【继续探究】
丁同学用pH试纸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7,说明溶液显        性。
【得出结论】
通过探究和讨论,最终大家一致认为猜想        是正确的。
【交流思考】
为防止污染环境,你认为烧杯中的废液应如何处理:       
共享时间:2025-03-22 难度:2 相似度:1
164742. (2023•临潼区•一模) 某初三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开展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实验。他们向一定量的Na2CO3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接着进行过滤操作。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1)猜想一:只有NaOH;
猜想二:NaOH和Ca(OH)2
猜想三:NaOH和        
猜想四:NaOH、Ca(OH)2和Na2CO3
【小组讨论】
(2)大家一致认为猜想        不成立,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验证实验】
(3)为进一步确定哪种猜想成立,同学们分组开展了下列实验探究活动。
组次 实验设计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        不成立
2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         猜想三成立
【反思交流】
(4)有同学认为要想检验猜想三成立,除氯化钡溶液外,还可以加入其他试剂,也能产生相同的实验现象,请列举一种与氯化钡类别相同的化合物所形成的溶液:       (填试剂名称)。
共享时间:2023-03-07 难度:2 相似度:1
164778. (2023•高新一中•七模) 为探究酸的化学性质,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德优题库
(1)检验物质:
按图甲实验,可确定X是盐酸,则Y不可以是        (填序号);
①紫色石蕊溶液  ②铜  ③碳酸钠溶液  ④滴加了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
(2)溶质成分探究。
①由图乙所示实验,观察到A中固体全部溶解,B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得出结论:A中溶质只有CuSO4。小明认为该结论不合理,他继续向B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观察到C中过一段时间产生蓝色沉淀,且最终上层清液为无色,则A中溶质有        (填化学式)。
②对C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探究:通过分析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Ⅰ:只有NaCl
猜想Ⅱ:NaCl和CuCl2
猜想Ⅲ:       
小花认为猜想Ⅱ一定不成立,理由是:       
【实验验证】
为了验证其他猜想,进行下列实验
取C中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 步骤 现象 结论
向其中滴加        溶液(填化学式),微热 有刺激性气味产生 猜想Ⅲ成立
【实验拓展】
(1)请写出C中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2)下列物质也能用于验证猜想Ⅲ成立的是        (填序号)。
A.pH试纸
B.镁条
C.氧化铁
D.硫酸铜
共享时间:2023-06-02 难度:2 相似度:1
164987. (2023•西工大附中•九上二月)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实验时a中的固体由黑色变红色,b中的试管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提出问题】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提出猜想】
猜想一:只有CO2
猜想二:只有CO
猜想三:CO和CO2
【提出质疑】根据实验事实判断,猜想        错误;
【设计实验】基于猜想三,根据CO和CO2的性质,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德优题库
观察到A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产生气体中有CO2气体生成,A装置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以下两种实验现象都能分别证明产生的气体中含有CO2
(1)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        ,F装置中出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
(2)E装置中中的反应方程式为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证明:猜想三成立。
【交流反思】(1)兴趣小组认为图1装置不够完善,为了防止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可以把图1装置中的b部分装置换成下列图3中的        装置(填字母序号)。
(2)小组同学还提出,可以用如图4所示装置代替图1中的b,你认为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共享时间:2023-12-17 难度:2 相似度:1
163836. (2024•曲江一中•六模)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完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后,做了以下A、B两个实验:

【观察与讨论】
(1)实验结束后,他们将A试管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将滤液和B实验后的废液都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发现有气泡产生,最终出现白色沉淀。写出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他们通过分析,确定A滤液中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接着,他们决定对废液缸中最终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废液缸里最终的废液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
(3)小组同学进行了多种猜想:
猜想①:NaCl CaCl2 HCl
猜想②:NaCl CaCl2
猜想③:                
(4)经分析后,小组同学一致认为猜想①不成立,他们的理由是                     
【活动与探究】
(5)他们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小华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
操作步骤 现象 结论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2CO3溶液                             猜想②成立
【反思与评价】
(6)在探究废液中物质成分时,我们不仅要考虑生成物,还应考虑             
共享时间:2024-05-22 难度:2 相似度:1
163944. (2024•高新一中•九模)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碱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束后,D中溶液为无色,小组同学对D中溶液的溶质成分展开探究。
德优题库
【学习交流】
(1)以上实验        (填“能”或“不能”)说明碱可以与酸发生反应。
【提出问题】D中溶液的溶质成分(除酚酞外)是什么?
【作出猜想】D中溶液的溶质成分可能是以下猜想中的一种或几种。
猜想一:HCl;猜想二:NaOH;猜想三:NaCl;猜想四:Na2CO3;猜想五:CaCl2
【讨论交流】
(2)大家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根据实验现象,猜想        不成立,于是设计方案对剩余猜想进行验证。
【实验验证】
(3)步骤Ⅰ:取适量D中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观察到试管中        ,证明猜想一成立。
步骤Ⅱ:继续向步骤Ⅰ所得溶液中通入CO2,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猜想五成立。
【反思评价】
(4)步骤Ⅱ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5)大家进一步讨论后认为在猜想一、五成立的前提下,无法确定剩余猜想是否成立,有同学提出剩余猜想肯定成立,无需设计实验证明,理由是        
【拓展迁移】
(6)小组同学另取适量D中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反应结束后,将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绘制成下列图像,其中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德优题库
共享时间:2024-06-26 难度:3 相似度:0.83
164231. (2024•高新一中•四模) 不用火、不用电,只需拆开发热包倒入凉水,就能享用美食的自热食品受到消费者的追捧。兴趣小组同学针对发热包展开下列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Ⅰ.发热包中物质主要成分是氧化钙、碳酸钠和铝粉。Ⅱ.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生成氢气。
探究一:发热包的发热原理
小明买了一盒自热米饭,取出发热包加入凉水发生剧烈反应,迅速放出大量的热,请写出产生该现象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同时发热包内固体物质变硬、结块,接着小明向使用后的发热包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产生无色气体,于是对产生的气体成分展开进一步探究。
探究二:确定气体的成分
【假设猜想】猜想一:H2;猜想二:CO2;猜想三:H2和CO2;猜想四:N2
同学们分析后排出了猜想四,理由是        
【实验设计】小明同学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对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德优题库?
【观察现象】甲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丁装置中观察到        ,同时试管壁上有水珠产生。
【得出结论】猜想三正确。
【表达交流】
(1)写出乙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丙装置的作用是        
【拓展应用】
(1)通过以上探究,“自热米饭”的发热包应        保存,使用后的发热包应包好,按照垃圾分类投放。
(2)发热包上的安全警示图标有“远离明火”,其原因是        
共享时间:2024-04-19 难度:3 相似度:0.83
164034. (2024•滨河中学•五模) 某化学学习小组在“利用稀硫酸分别鉴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实验充分反应后,将废液倒入废液缸中,发现又有气泡冒出:
德优题库
(1)写出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为了处理废液,需要对废液的成分进行分析:
【提出问题】废液缸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
猜想一:溶质为Na2SO4
猜想二:溶质为        
猜想三:溶质为Na2SO4和Na2CO3
【查阅资料】Na2SO4溶液是中性的。
【设计方案】为验证猜想,小组的四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实验方案  德优题库  德优题库  德优题库  德优题库
实验现象 溶液变为红色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气泡 有明显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三成立 猜想三成立 猜想三成立 猜想三成立
.【得出结论】猜想三成立。
【表达交流】
①实验一溶液变红的原因是        
②小羽认为实验二的方案是错误的,原因是        
③实验四用到的X溶液的溶质类别与实验一、二、三不同,则X溶液溶质的化学式是        
【反思评价】将上述废液加水稀释后可与油污反应,从而去除油污,厨房常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下列洗涤方法中与洗洁精清洗油污不相同的是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肥皂液洗衣服
C.用沐浴露洗澡
共享时间:2024-05-02 难度:3 相似度:0.83
163890. (2024•蓝田县•一模) 某校学生在化学实验课上,向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但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对其进行了下列探究。
探究Ⅰ: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是否发生反应
【进行实验】
(1)小明同学取适量澄清石灰水于小烧杯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然后用滴管逐滴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观察到        ,证明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探究Ⅱ:反应后烧杯中剩余溶液的溶质成分
【作出猜想】
(2)猜想一:CaCl2
猜想二:CaCl2、HCl
猜想三:CaCl2、HCl、Ca(OH)2
猜想四:       
(3)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三不成立,理由是        
【实验设计】
(4)同学们记录并完成以下实验:
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        溶液 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二正确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锌粒        
【反思与拓展】
(5)确认烧杯中溶质的成分后,要使烧杯中只有氯化钙一种溶质,其中一种方法就是加入过量的        (填物质名称)。
共享时间:2024-03-15 难度:3 相似度:0.83

dyczhxyn

2025-03-16

初中化学 | | 实验探究题

  • 下载量
  • 浏览量
  • 收益额
  • 0
  • 2
  • 0
相同试题
试题下载
试题内容
调用试题名称
共享人
唐老师
试题题型
解答题
试题难度
试题题源
2020*西工大*期末
下载次数
168次
下载金币
5德优币(当前结余18德优币)
温馨提示
该试题下载至自主题库后,下载、备课永久免费!
试卷设置
试卷名称
省市校区
阶段科目
年份卷型
选择类型
已选考点
在线训练
视频讲解
温馨提示
视频讲解正在加载中、请等待!
视频解析购买
支付方式
德优币数
本次消耗0德优币
温馨提示

客服电话:400-816-0029,服务邮箱:610066832@qq.com

视频资源

试题找茬
纠错类型
纠错描述
温馨提示
共享试题、试卷经平台审核通过后方可展示,并永久享用用户下载分红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