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客服 | 上传赚现
(1)

服务热线

400-816-0029

    自建题库,共享分红

德优题库QQ交流群

164706. (2023•铁一中学•八模) 同学们对一些食品包装中的干燥剂和脱氧剂产生了浓厚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究某干燥剂和脱氧剂是否变质。
【查阅资料】
①该食品干燥剂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
②脱氧剂是指可以吸收氧气,减缓氧化的物质;铁粉生锈会消耗氧气,可作脱氧剂;
该脱氧剂的主要成分是铁粉、碳粉、氯化钠、碳酸钠等。德优题库
探究 活动一:干燥剂是否变质? 活动二:脱氧剂是否变质?
进行实验 (1)取少量干燥剂样品于小烧杯内,加适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触摸外壁感觉到发烫,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
(2)用pH试纸测得步骤(1)的滤液pH=11
(3)向步骤(1)的滤渣中加入一定量稀盐酸,
观察到固体全部溶解,且产生气泡,得到溶液M。
(1)取适量脱氧剂样品于烧杯内,加水,搅拌,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观察到
黑色滤渣中混有少量红棕色固体。
(2)向步骤(1)的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红棕色固体消失,溶
液底部有黑色固体。
实验结论 该干燥剂样品中含有CaO、Ca(OH)2、CaCO3,说明干燥剂部分变质了。 该脱氧剂        变质。(填“没有”、“部分”或“完全”)
【讨论交流】(1)大家一致认为,探究活动一的实验结论有问题,其中有一种物质的存在情况不能确定,该物质是        
(2)探究活动二中,红棕色固体消失对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拓展延伸】①向探究活动一的溶液M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该过程的pH变化如图所示,则溶液M中的溶质成分是        
②为验证探究活动二溶液底部的黑色固体是碳单质,可进行以下操作,在氧气中灼烧,并用        (填一种试剂)检验燃烧产物。
【反思评价】为防止干燥剂和脱氧剂变质,需        保存。
共享时间:2023-06-20 难度:4
[考点]
食品干燥剂、保鲜剂和充气包装的成分探究,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答案]
部分;
【讨论交流】(1)Ca(OH)2
(2)Fe2O3+6HCl=2FeCl3+3H2O;
【拓展延伸】①CaCl2、HCl;
②澄清石灰水;
【反思评价】密封。
[解析]
解:该脱氧剂的主要成分是铁粉、碳粉、氯化钠、碳酸钠等,加水,氯化钠、碳酸钠溶于水,铁粉、碳粉不溶,观察到黑色滤渣中混有少量红棕色固体,加入稀盐酸后,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红棕色固体消失,溶液底部有黑色固体,说明滤渣中有铁、氧化铁、碳,结论是:该脱氧剂部分变质;
【讨论交流】(1)活动一中:取少量干燥剂样品于小烧杯内,加适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触摸外壁感觉到发烫,说明含有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显碱性,所以无法确定原固体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
(2)探究活动二中,红棕色固体消失是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拓展延伸】①向步骤(1)的滤渣中加入一定量稀盐酸,观察到固体全部溶解,且产生气泡,说明含有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根据图像可看出,开始时溶液的pH<7,显酸性,说明加入的盐酸过量,碳酸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呈中性,再继续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则溶液M中的溶质成分是CaCl2、HCl;
②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反思评价】干燥剂和脱氧剂会和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而变质,为防止干燥剂和脱氧剂变质,需密封保存。
故答案为:部分;
【讨论交流】(1)Ca(OH)2
(2)Fe2O3+6HCl=2FeCl3+3H2O;
【拓展延伸】①CaCl2、HCl;
②澄清石灰水;
【反思评价】密封。
[点评]
本题考查了"食品干燥剂、保鲜剂和充气包装的成分探究,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属于"综合题",熟悉题型是解题的关键。
转载声明:
本题解析属于发布者收集录入,如涉及版权请向平台申诉! !版权申诉
164490. (2023•西工大附中•六模) 在整理实验室时,同学发现7瓶不同的无色溶液,其中2、3、7号试剂瓶标签完全破损,4、5号试剂瓶标签部分破损。查阅药品记录单可知,2、3、4、5、7号溶液分别是NaOH溶液、饱和石灰水,Na2CO3溶液、CaCl2溶液、稀盐酸中的一种。化学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德优题库
【实验目的】①给试剂瓶贴上正确的标签;②探究部分溶液混合发生的反应。
【查阅资料】Ⅰ.CaCl2溶液呈中性
Ⅱ.Ca(OH)2+NaHCO3═CaCO3↓+NaOH+H2O;NaOH+NaHCO3=Na2CO3+H2O
【实验探究】
(1)分别取2、3、4、5、7号溶液于5支试管中,向其中分别滴加1号溶液,发现3、4、5号溶液变成红色,说明这3种溶液呈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由该实验可确定的3溶液为        (填题中所给相应的溶液名称)。
(2)分别取2号和7号溶液混合均匀后,逐滴加入5号溶液,立即观察到有气泡冒出,稍后气泡停止产生,又有沉淀生成。
德优题库
①5号溶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②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取3号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一定量的6号溶液,观察到恰好不再生成白色沉淀时,上层清液中含有的溶质为        
【实验反思】通过上述实验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5号试剂可能是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
B.该实验无法确定各试剂,没有完成实验目的①
C.碳酸氢钠既能与碱反应,又能与酸反应
共享时间:2023-05-16 难度:3 相似度:1.17
19683. (2019•陕西省•真题) 一种自加热食品包装中加热包的成分有:生石灰、活性炭、铝粉、铁粉、碳酸钠、氯化钙、硫酸镁。使用时需向加热包加水,课堂上老师分别取适量加热包中的固体样品进行如图1实验:
(1)实验A中,将样品加入水里,触摸烧杯外壁发烫,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B中,将一定量稀盐酸加入锥形瓶中,剧烈反应,生成大量气体,学习小组同学对气体成分和锥形瓶内溶液进行探究。
Ⅰ、对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作出假设】假设一:只有H2,假设二:只有CO2,假设三:H2和CO2
【实验验证】小明同学设计如图2实验,对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①当气体通过甲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假设                   不成立。
②丁中出现                             的现象时,证明假设三成立。
③乙的作用是                   
Ⅱ、对锥形瓶内的溶液进行探究。
实验后,小萍同学取少量锥形瓶内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开始一段时间无沉淀生成,其原因是锥形瓶内的溶液中存在              
【总结反思】通过以上探究,小林同学做了如下的反思归纳:
a.加热包应密封防潮保存
b.向用过的加热包内的固体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后过滤,可以回收活性炭
c.能与水混合放出热量的物质均可用作加热包中的发热材料
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共享时间:2019-06-30 难度:5 相似度:1
164051. (2024•滨河中学•六模) 化学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有关“碱石灰”为主题的学科活动。
任务一 初识碱石灰
(1)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源于“制碱石灰实验”,即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氧化钙,加热,制成碱石灰。碱石灰可以由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制成。氧化钙久置在空气中会发生变质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任务二 检验碱石灰的成分
同学们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久置的碱石灰样品,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以下实验。
(2)操作一:同学们向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发现放出大量的热。据此实验,下列对样品成分分析正确的是        (填字母)。
A.一定有CaO
B.一定有NaOH
C.至少有CaO和NaOH中的一种
D.一定有CaO和NaOH
操作二:将操作一后的物质过滤得到固体A和溶液B.实验小组的同学继续对溶液B的溶质成分进行了探究。
(3)【猜想假设】
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2CO3
猜想三:NaOH和Na2CO3
猜想四:Ca(OH)2       
(4)【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先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氯化铁溶液         猜想三成立
(5)【交流反思】上述实验中为证明猜想三成立,下列试剂能代替FeCl3溶液的有        
A.稀盐酸
B.氯化镁溶液
C.氯化铵溶液
D.二氧化碳
任务三 碱石灰的应用
铁和铁的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在研究铁的冶炼原理时,同学们了解到下列实验可以模拟炼铁并能测定反应后固体的成分。
德优题库
(6)通过测定装置B中固体的质量变化,可准确求得装置A中剩余固体的质量。该实验中装置C中的碱石灰的作用是        
共享时间:2024-05-20 难度:4 相似度:1
21147. (2021•高新一中•一模) 小美同学在取用生石灰干燥剂时,发现装满生石灰的塑料瓶已经膨胀破裂。下面是兴趣小组对生石灰是否变质的探究实验,请你参与到其中去,回答下列有关问题:生石灰干燥剂能吸水的原因是 CaO+H2O═Ca(OH)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出问题】该瓶干燥剂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1:含有CaO;猜想2:含有Ca(OH)2;猜想3:含有CaCO3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Ⅰ.取少量干燥剂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试管外壁有热感 含有 CaO 
Ⅱ.向步骤Ⅰ加水后的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含有Ca(OH)2
Ⅲ.向进行完步骤Ⅱ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产生气泡  含有CaCO3
【实验分析】小明同学认为步骤Ⅱ不能确定Ca(OH)2是否存在,原因是                
【改进实验】小明同学取该瓶干燥剂进行如下实验:

根据小明的实验结果,干燥剂中含有的物质是                    
【拓展延伸】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同学们向实验室提出保存、使用易变质的试剂时的建议,其中合理的是    (填字母)。
A.密封保存  B.使用完后及时盖好瓶盖  C.禁止使用这种试剂
共享时间:2021-05-14 难度:5 相似度:1
19731. (2020•西工大附中•三模) 宏宏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宏宏邀约几个喜欢探究的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1)【提出问题1】
该溶液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1】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取少量该溶液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气泡 产生 说明该溶液已变质。变质的原因是 CO2+2NaOH=Na2CO3+H2O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提出问题2】
该溶液变质程度怎样?
【提出猜想】
猜想一:已完全变质,该溶液中溶质只含Na2CO3
猜想二:部分变质,该溶液中溶质含有         
【查阅资料】
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先取少量该溶液放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  白色沉淀 生成 猜想    成立
静置,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3滴酚酞溶液 上层清液变红
(3)【提出问题3】
怎样提纯该样品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实验探究3】
为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同学们取该样品并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操作a和操作b中都需用到玻璃棒,其中操作a中玻璃棒的作用为      
②根据实验流程可知,最终所得氢氧化钠固体质量     变质后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反思交流】
在【实验探究2】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共享时间:2020-06-20 难度:5 相似度:1
164356. (2024•师大附中•三模) 德优题库学习小组同学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失去标签的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并展开了拓展学习与探究。
【学习交流】
(1)上述实验A中无明显现象,说明A中的物质是氢氧化钠溶液。B中看到的现象是        ,说明B中的物质是碳酸钠溶液。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A、B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过滤,然后对滤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
甲同学的猜想:只含有NaOH;
乙同学的猜想:含有NaOH和Na2CO3
丙同学的猜想:含有        
丁同学的猜想:含有NaOH、Ca(OH)2、Na2CO3
(2)学习小组同学认为丁同学的猜想不合理,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探究】
(3)戊同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有        产生,戊同学的实验现象证明乙的猜想成立,实验过程中需要加过量盐酸的原因是        
【反思拓展】
(4)下列试剂中可用于处理实验后废液的是        (填字母)。
A.盐酸
B.氯化钙
C.氢氧化钙
共享时间:2024-04-07 难度:4 相似度:1
164069. (2024•滨河中学•九模) 家里的水壶用久了,会结一层白色水垢,倒在杯子中的水也隐约可见白色的悬浮颗粒。小明对水垢的成分产生了好奇,将该白色固体带到学校实验室,与兴趣小组的同学展开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水垢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水垢的主要成分一般是CaCO3、Mg(OH)2(其他物质不参与探究过程);
②氯化钙与氢氧化钠的稀溶液不发生反应;
③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生成水和氧化镁。
【作出猜想】
猜想一:CaCO3
猜想二:Mg(OH)2
猜想三:CaCO3、Mg(OH)2
【实验设计】
(1)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猜想二不成立
②向①反应后的试管中加入2~3滴NaOH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一成立
【反思交流】
(2)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上述结论不正确,原因是        
【继续探究】为进一步确定水垢的成分,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称取mg水垢样品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已知: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
德优题库
【实验与数据记录】
①称量装置C、D的质量,连接仪器;
②打开弹簧夹,缓慢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喷灯;
③待硬质玻璃管中样品完全反应,打开弹簧夹通入氮气;
④实验结束后再次称量装置C、D的质量,发现装置C增重ag,装置D增重bg。
【结论与分析】
(3)以上步骤②中缓慢通入氮气目的是        
(4)据上述探究过程可知水垢中含有氢氧化镁和碳酸钙,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拓展与延伸】
(5)装置E的作用是        ;生活中,水垢过多会影响电水壶的使用寿命,需定期进行清洗,可使用厨房中的        (填物质)除去水垢。
共享时间:2024-06-29 难度:4 相似度:1
164418. (2023•西工大附中•一模) 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久置在空气中会变质。某实验小组为确定一瓶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流程。
德优题库
【查阅资料】①氢氧化钙、碳酸钠溶于水无明显的温度变化;
②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1)氢氧化钠久置在空气中会发生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在操作一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向样品中加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据此实验,下列对样品成分分析正确的是        (填字母)。
A.一定有CaO
B.一定有NaOH
C.至少有CaO和NaOH中的一种
D.一定有CaO和NaOH
(3)在操作二之后所得的固体A中一定含有        
(4)实验小组的同学继续对溶液B的溶质成分进行了探究。
【猜想假设】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2CO3
猜想三:NaOH和Na2CO3
猜想四:Ca(OH)2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
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猜想三成立
       
【交流反思】①下列试剂中,能够替代实验中CaCl2溶液的试剂有        (填字母)。
A.稀盐酸
B.Ca(OH)2溶液
C.BaCl2溶液
D.Ca(NO32溶液
②像碱石灰这种容易变质的物质,需要注意密封保存。
共享时间:2023-03-14 难度:5 相似度:0.9
163908. (2024•高新一中•六模) 实验室中常用碱石灰干燥气体,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瓶久置的碱石灰产生兴趣,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不明显。
【提出问题】该碱石灰中含有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小组同学分析该碱石灰的成分为CaO、NaOH、Ca(OH)2、CaCO3和Na2CO3中的两种或多种。
【进行实验】
(1)请完善下面表格。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①:取部分该碱石灰样品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水,触摸烧杯外壁 固体部分溶解,且         该碱石灰中含CaO与NaOH中至少一种
步骤②:取步骤①烧杯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先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再滴加过量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最终溶液仍为红色 该碱石灰中一定含        
步骤③:将步骤①烧杯中的物质过滤,向滤渣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该碱石灰中含CaCO3
【实验分析】
(2)有同学认为步骤③得出的实验结论不准确,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总结反思】
(3)碱石灰易变质,要密封保存.实验室中下列物质中也必须要密封保存的是        。(填字母)
A.浓盐酸
B.氯化钠
C.浓硫酸
D.铁粉
【拓展应用】
(4)为除去滤液中的Na2CO3,得到只含NaOH一种溶质的溶液,同学们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其中        同学的方案是合理的。
甲同学:通入适量的CO2
乙同学:滴加适量稀盐酸
丙同学:滴加适量氢氧化钡溶液,过滤
丁同学:滴加过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5)实验室中常用碱石灰做气体干燥剂,如图所示装置用于收集某干燥的气体,下列气体中能用它收集的是        。(填字母)
德优题库
A.O2
B.CO2
C.H2
D.NH3
共享时间:2024-05-25 难度:5 相似度:0.9
164374. (2024•师大附中•九模) 德优题库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入实验室,对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开展了以下项目式探究活动。
【任务一】研究液体药品
(1)实验一:稀盐酸和稀硫酸的鉴别
实验台上有一瓶标签破损的稀酸溶液,可能是稀盐酸或稀硫酸,小慧设计实验探究溶质成分。将一定量稀酸溶液加入试管中,再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未观察到        ,从而否定该溶液是稀盐酸。
(2)实验二:稀硫酸化学性质的探究
小佳将稀硫酸分别加入如上图的试管中,有一个试管中无明显现象,要证明该试管中已发生了化学反应,以下方案可行的是        (填数字序号)。
①滴入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②测得试管中溶液的pH=7
③滴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④滴入CuCl2溶液无蓝色沉淀产生
(3)实验三:反应后废液成分的探究
上述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继续开展如下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步骤1:将试管A中物质全部倒入试管E中 产生气泡且白色沉淀增加
步骤2:过滤,得到滤液
步骤3:向滤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开始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出现白色沉淀
小进分析认为步骤2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任务二】研究固体药品
(4)碱石灰是一种常用的碱性干燥剂,其成分为NaOH和CaO。实验台上有一瓶久置的碱石灰,小聪分析该固体中可能含有CaO、NaOH、Ca(OH)2、CaCO3       (填化学式)。
[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及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步骤1:取部分该样品于试管中,加少量水 无明显放热现象 不含CaO和NaOH
步骤2:继续加足量水,振荡,静置 产生白色沉淀 一定有CaCO3
步骤3:从步骤2的试管中取少量上层清液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一定含有Na2CO3
步骤4:将步骤3所得物质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溶液中一定含有NaOH
[分析思考]
(5)小可经过分析认为步骤2的结论不准确,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是        
[得出结论]
(6)小涛通过以上探究得出该瓶固体中一定含有Ca(OH)2       
共享时间:2024-06-20 难度:5 相似度:0.9
19644. (2017•陕西省•真题) 同学们在实验室用块状大理石和5%的稀盐酸反应制取CO2,观察不到气泡产生时,发现固体还有剩余,对此进行探究(杂质不溶水且不与酸反应)
【提出问题】不再产生气泡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盐酸已经完全反应;猜想二:剩余固体中无碳酸钙
猜想三:生成物或杂质附着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继续进行
【实验探究一】反应后溶液中是否有盐酸。
(1)小亮取上述反应后的清液,测得溶液pH=2,说明溶液显   性,由此得出猜想一不成立的结论。
(2)小慧认为此结论不够严谨,还应考虑生成物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补充了如下实验
①取洁净的烧杯,另配制     溶液,测得溶液pH=7
②取洁净的试管,加入适量水和紫色石蕊溶液,持续通入CO2,发现溶液变为   色。但小亮认为实验②不能说明CO2,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他重新改进了实验。
③另取洁净的试管,加入适量水,持续通入CO2至饱和,测得溶液pH=5.6。
由以上实验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对溶液酸碱度影响不大,猜想一不成立,反应后的溶液中有盐酸。
【实验探究二】剩余固体中是否有碳酸钙。
小亮先振荡反应容器,使剩余固体和液体充分接触,观察到仍无气泡产生。再向容器中滴加少量5%的稀盐酸,又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不再产生气泡,仍有固体剩余。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是                    
由以上实验可知,猜想二和猜想三不成立。
【得出结论】
根据以上实验探究,可得出影响反应能否进行的因素之一是             
【反思交流】小慧又提出,也可能是反应太慢,无法观察到气泡产生,她设计了如下对比实验:取出【实验探究二】所得的部分清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测得pH为X,同时测得【实验探究二】容器中剩余清液的pH为Y,若X   Y(填“>”“=”或“<”),则她的猜想成立。
共享时间:2017-07-05 难度:5 相似度:0.9
19564. (2013•陕西省•真题) 小鹏与小明做完酸、碱、盐相关性质实验后,很感兴趣地把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混合在一起,看到有大量气泡生成.他们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很是好奇,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①:Na2SO4、Na2CO3;猜想②:Na2SO4、Na2CO3、NaOH;猜想③:Na2SO4、H2SO4、Na2CO3;猜想④:Na2SO4、H2SO4;猜想⑤:Na2SO4
上述猜想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猜想   (填序号).
【实验探究】(1)小鹏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发现溶液颜色无变化.据此,他认为猜想⑤是正确的.你认为他的结论是     (填“合理”或“不合理”)的,理由是                                   
(2)小明向盛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该溶液,振荡,溶液变蓝.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探究,你认为猜想      (填序号)是正确的.
【拓展应用】工厂与实验室的酸性废水必须处理至中性再排放,这样做的意义是                         (答一点即可).
 
共享时间:2013-12-13 难度:4 相似度:0.9
19580. (2014•陕西省•真题) 在一次用餐中,同学们对燃料“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于是对其成分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
(1)该固体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2)氯化钙、氯化钡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
(1)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2)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
(1)按如图实验,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此结论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2)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取沉淀与试管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写出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实验并结合资料得出氢氧化钠已变质。
(3)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分组探究。
①甲组取烧杯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按如图探究。
方案
现象 溶液变红 产生 白色沉淀 
结论 清液中有氢氧化钠 清液中有碳酸钠
②乙组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                        。他们另取烧杯中上层清液,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经讨论一致认为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反思交流】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拓展应用】要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可选择适量的       
A.Ba(OH)2溶液      B.CaCl2溶液      C.Ca(OH)2溶液。
共享时间:2014-08-08 难度:4 相似度:0.9
163926. (2024•高新一中•六模) 实验室中常用碱石灰干燥气体,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瓶久置的碱石灰产生兴趣,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不明显。
【提出问题】该碱石灰中含有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小组同学分析该碱石灰的成分为CaO、NaOH、Ca(OH)2、CaCO3和Na2CO3中的两种或多种。
【进行实验】
(1)请完善下面表格。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①:取部分该碱石灰样品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水,触摸烧杯外壁 固体部分溶解,且         该碱石灰中含CaO与NaOH中至少一种
步骤②:取步骤①烧杯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先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再滴加过量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最终溶液仍为红色 该碱石灰中一定含        
步骤③:将步骤①烧杯中的物质过滤,向滤渣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该碱石灰中含CaCO3
【实验分析】
(2)有同学认为步骤③得出的实验结论不准确,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总结反思】
(3)碱石灰易变质,要密封保存.实验室中下列物质中也必须要密封保存的是        。(填字母)
A.浓盐酸
B.氯化钠
C.浓硫酸
D.铁粉
【拓展应用】
(4)为除去滤液中的Na2CO3,得到只含NaOH一种溶质的溶液,同学们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其中        同学的方案是合理的。
甲同学:通入适量的CO2
乙同学:滴加适量稀盐酸
丙同学:滴加适量氢氧化钡溶液,过滤
丁同学:滴加过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5)实验室中常用碱石灰做气体干燥剂,如图所示装置用于收集某干燥的气体,下列气体中能用它收集的是        。(填字母)
德优题库
A.O2
B.CO2
C.H2
D.NH3
共享时间:2024-05-29 难度:5 相似度:0.9
21129. (2021•铁一中学•一模) 在一次用餐中,同学们对燃料“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于是对其成分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
(1)该固体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2)氯化钙、氯化钡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
(1)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2)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
(1)按图实验,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此结论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2)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取沉淀与试管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写出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实验并结合资料得出氢氧化钠已变质.
(3)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分组探究.
①甲组取烧杯上层清夜于两支试管中,按如图探究.
方案 德优题库 德优题库
现象 溶液变红 产生       
白色沉淀
结论 清液有氢氧化钠 清液有碳酸钠
②乙组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夜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他们另取烧杯中上层清夜,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经讨论一致认为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反思交流】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拓展应用】要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可选择适量的       
A.Ba(OH)2溶液      B.CaCl2溶液      C.Ca(OH)2溶液.
共享时间:2021-08-13 难度:4 相似度:0.83

dyczhxyn

2023-06-20

初中化学 | | 实验探究题

  • 下载量
  • 浏览量
  • 收益额
  • 0
  • 3
  • 0
相同试题
试题下载
试题内容
调用试题名称
共享人
唐老师
试题题型
解答题
试题难度
试题题源
2020*西工大*期末
下载次数
168次
下载金币
5德优币(当前结余18德优币)
温馨提示
该试题下载至自主题库后,下载、备课永久免费!
试卷设置
试卷名称
省市校区
阶段科目
年份卷型
选择类型
已选考点
在线训练
视频讲解
温馨提示
视频讲解正在加载中、请等待!
视频解析购买
支付方式
德优币数
本次消耗0德优币
温馨提示

客服电话:400-816-0029,服务邮箱:610066832@qq.com

视频资源

试题找茬
纠错类型
纠错描述
温馨提示
共享试题、试卷经平台审核通过后方可展示,并永久享用用户下载分红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