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客服 | 上传赚现
AI助手
德优题库AI助手

AI助手

搜题▪组卷

(1)

服务热线

400-816-0029

    自建题库,共享分红

德优题库QQ交流群

194603. (2014•交大附中•九上四月) 小亮在实验室发现一瓶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其标签破损,从残余部分只能看出溶质质量分数为10%,具体是什么物质无法辨认.老师告诉他,这瓶溶液可能是氢氧化钠、氯化钠、氢氧化钙或是碳酸钠中的一种.
(1)小亮查阅氢氧化钙常温下的溶解度为0.18g后,认为该溶液不可能是氢氧化钙,理由是       

(2)小亮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试液变红色,该溶液不可能是       
(3)为进一步确定该溶液的成分,小亮继续进行了下列实验,请你一起参与,并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钙溶液       
请你写出方案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小亮实验后还进行了反思:
①小亮认为方案乙中的氯化钙还可以用一种碱来替代,那么它是       溶液(填化学式).
②小亮认为虽然经过实验确认该无色溶液为碳酸钠溶液,可是该溶液还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放置于空气中变质而生成的,你认为他的猜想是       合理(填“是”或“否”).
共享时间:2014-01-12 难度:5
[考点]
缺失标签的药品成分的探究,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答案]
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析]
解:(1)常温下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8g,其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0.18%,而该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所以不可能是氢氧化钙;
(2)从题中分析,能使试液变红色,指示剂为无色酚酞,而氯化钠是盐,显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可以排除氯化钠;
(3)氯化钙和稀盐酸都可以用来鉴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4)①鉴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还可用澄清石灰水,能产生碳酸钙沉淀,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②由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钠,因此钙溶液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放置于空气中变质而生成的;
故答案为:(1)Ca(OH)2微溶于水,常温下不可能得到10%的氢氧化钙溶液;
(2)NaCl溶液;
(3)实验现象:有气泡产生;有白色沉淀产生;CaCl2+Na2CO3=CaCO3↓+2NaCl;
(4)①Ca(OH)2;②是.
[点评]
本题考查了"缺失标签的药品成分的探究,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属于"压轴题",熟悉题型是解题的关键。
转载声明:
本题解析属于发布者收集录入,如涉及版权请向平台申诉! !版权申诉
163281. (2025•西工大浐灞中学•四模) 某兴趣小组同学在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一瓶标签破损的溶液,他们猜想瓶内的溶液只能是NaOH溶液,Na2CO3溶液、CaCl2溶液、Ca(OH)2溶液中的一种。为了判断瓶内是何种溶液,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德优题库
【查阅资料】(1)氯化钙溶液显中性。
【实验探究1】
(1)甲同学查阅氢氧化钙常温下的溶解度为0.18g后,认为该溶液不可能是氢氧化钙,理由是        
(2)乙同学设计了如表方案探究瓶内溶液的溶质成分: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瓶内液体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色 溶质不是        
向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溶质是Na2CO3
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方案不严谨,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下一步探究。
【实验探究2】
另取少量瓶内液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取上层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实验结论】
(3)该溶液的溶质有        ,该试剂瓶标签上的物质为        
【反思评价】
(4)造成该溶液出现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共享时间:2025-04-27 难度:2 相似度:1.4
19731. (2020•西工大附中•三模) 宏宏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宏宏邀约几个喜欢探究的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1)【提出问题1】
该溶液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1】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取少量该溶液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气泡 产生 说明该溶液已变质。变质的原因是 CO2+2NaOH=Na2CO3+H2O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提出问题2】
该溶液变质程度怎样?
【提出猜想】
猜想一:已完全变质,该溶液中溶质只含Na2CO3
猜想二:部分变质,该溶液中溶质含有         
【查阅资料】
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先取少量该溶液放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  白色沉淀 生成 猜想    成立
静置,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3滴酚酞溶液 上层清液变红
(3)【提出问题3】
怎样提纯该样品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实验探究3】
为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同学们取该样品并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操作a和操作b中都需用到玻璃棒,其中操作a中玻璃棒的作用为      
②根据实验流程可知,最终所得氢氧化钠固体质量     变质后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反思交流】
在【实验探究2】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共享时间:2020-06-20 难度:5 相似度:1.35
19580. (2014•陕西省•真题) 在一次用餐中,同学们对燃料“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于是对其成分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
(1)该固体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2)氯化钙、氯化钡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
(1)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2)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
(1)按如图实验,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此结论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2)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取沉淀与试管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写出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实验并结合资料得出氢氧化钠已变质。
(3)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分组探究。
①甲组取烧杯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按如图探究。
方案
现象 溶液变红 产生 白色沉淀 
结论 清液中有氢氧化钠 清液中有碳酸钠
②乙组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                        。他们另取烧杯中上层清液,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经讨论一致认为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反思交流】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拓展应用】要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可选择适量的       
A.Ba(OH)2溶液      B.CaCl2溶液      C.Ca(OH)2溶液。
共享时间:2014-08-08 难度:4 相似度:1.2
19564. (2013•陕西省•真题) 小鹏与小明做完酸、碱、盐相关性质实验后,很感兴趣地把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混合在一起,看到有大量气泡生成.他们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很是好奇,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①:Na2SO4、Na2CO3;猜想②:Na2SO4、Na2CO3、NaOH;猜想③:Na2SO4、H2SO4、Na2CO3;猜想④:Na2SO4、H2SO4;猜想⑤:Na2SO4
上述猜想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猜想   (填序号).
【实验探究】(1)小鹏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发现溶液颜色无变化.据此,他认为猜想⑤是正确的.你认为他的结论是     (填“合理”或“不合理”)的,理由是                                   
(2)小明向盛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该溶液,振荡,溶液变蓝.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探究,你认为猜想      (填序号)是正确的.
【拓展应用】工厂与实验室的酸性废水必须处理至中性再排放,这样做的意义是                         (答一点即可).
 
共享时间:2013-12-13 难度:4 相似度:1.2
21129. (2021•铁一中学•一模) 在一次用餐中,同学们对燃料“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于是对其成分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
(1)该固体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2)氯化钙、氯化钡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
(1)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2)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
(1)按图实验,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此结论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2)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取沉淀与试管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写出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实验并结合资料得出氢氧化钠已变质.
(3)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分组探究.
①甲组取烧杯上层清夜于两支试管中,按如图探究.
方案 德优题库 德优题库
现象 溶液变红 产生       
白色沉淀
结论 清液有氢氧化钠 清液有碳酸钠
②乙组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夜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他们另取烧杯中上层清夜,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经讨论一致认为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反思交流】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拓展应用】要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可选择适量的       
A.Ba(OH)2溶液      B.CaCl2溶液      C.Ca(OH)2溶液.
共享时间:2021-08-13 难度:4 相似度:1.1
26532. (2024•高新一中•五模) 某化学小组同学按如图对碱的化学性质展开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德优题库
(1)甲、乙、丙三支试管共体现了Ca(OH)       条化学性质。
(2)甲试管观察到        ,证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钙溶液发生反应。
(3)丙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一个洁净的废液缸中,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内下层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呈红色。
【提出问题】
上层清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上层溶液中呈碱性的溶质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2CO3
猜想三:NaOH和Na2CO3
猜想四:       
【实验验证】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同学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红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 观察到         猜想三成立。
乙同学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红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Ca(OH)2溶液。 与甲同学相同的现象。 猜想三成立。
【实验反思】
同学们分析认为,乙同学的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其理由是        
【拓展应用】同学们交流后认为,有很多方法能检验出某溶液中是否同时含有NaOH和Na2CO3。你认为下列各组方法能检验出某溶液中是否同时含有NaOH和Na2CO3的是        (填字母)。
A.取样,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紫色石蕊溶液
B.取样,先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再滴入氯化铜溶液
C.取样,先滴加过量硝酸钡溶液,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再滴入硫酸镁溶液
D.取样,先滴入过量氯化钡溶液,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再通入二氧化碳
共享时间:2024-04-25 难度:3 相似度:1.07
163362. (2025•经开区•一模) 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天工开物》中记载竹纸的制作过程为:斩木漂塘——煮徨足火——舂(chōng)料成泥——荡料入席——覆帘压纸——透火焙干。兴趣小组同学对古法造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学习与研究活动。
(1)古法造纸是向煅烧大理石后得到的固体物质中加入水,将生成的        与竹子一同浸泡、蒸煮,来溶解竹子中的木质素。
(2)人们发现在蒸煮过程中,加入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可加快木质素溶解和漂白,原因是K2CO3与其中的碱发生了复分解反应,生成了碱性更强的KOH,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同学们模拟上述造纸过程,得到了一定量的废液,兴趣小组同学对造纸产生的废液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什么物质?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氢氧化钾;
猜想二:氢氧化钾,氢氧化钙;
猜想三: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         废液中有K2CO3
步骤2:取少量步骤1所得的上层清液,向其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有蓝色絮状沉淀产生 ②废液中有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猜想三正确。
【反思与评价】步骤1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的目的是        
共享时间:2025-03-07 难度:3 相似度:1.07
163398. (2025•高新一中•二模) Na2CO3和Na2SO4是两种常见的盐,小组同学将两种盐的溶液分别加入试管中,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德优题库
(1)图中只有一支试管中无明显现象,这支试管是        (填字母)。
(2)写出试管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四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静置一段时间后,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经检验白色沉淀为BaCO3和BaSO4的混合物。
(4)小组同学继续探究静置后上层清液中的溶质成分。
【讨论交流】大家认为烧杯中上层清液里一定含有        (填化学式)。
【提出问题】上层清液里还含有哪些溶质?
【猜想假设】通过讨论,大家认为上层清液中可能含有Na2CO3、Na2SO4、Ba(OH)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烧杯内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 ①向试管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清液中一定还含有Na2CO3和NaOH。
②将①所得物质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取滤液于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③取滤渣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硝酸        
【拓展反思】①上述实验中的无色酚酞溶液用下列        (填字母)代替,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也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论。
A.Cu(NO32溶液
B.Al2(SO43溶液
C.NH4Cl溶液
②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共享时间:2025-03-30 难度:3 相似度:1.07
163416. (2025•铁一中学•二模) 同学们学习完碱的化学性质后,在实验室进行了下图所示实验。
德优题库
【学习交流】
(1)甲试管中出现        的现象时,说明酸和碱发生了反应;乙中注入NaOH溶液后,观察到气球变大        (填“能”或“不能”)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拓展探究】丙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反应结束后,同学们对丙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成分产生好奇,于是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丙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Na2CO3    猜想三:NaOH、Ca(OH)2
【实验验证】
(2)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丙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         猜想二不成立
②另取少量丙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K2CO3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猜想        成立
(3)实验操作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拓展延伸】
(4)同学们针对碱的化学性质,另外进行了下列几组实验,试管中溶液始终保持红色的是        (填字母)。
A.德优题库
B.德优题库
C.德优题库
共享时间:2025-03-19 难度:3 相似度:1.07
21793. (2021•师大附中•四模) 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钠、碳酸钠、氯化钡、氢氧化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小组为确定其成分,做了以下探究:
【查阅信息】硫酸钠、氯化钡溶液均呈中性。
(1)步骤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适量水,搅拌、溶解、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步骤Ⅱ.取步骤Ⅰ所得的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并有气泡产生,得到无色澄清的溶液。
根据上述实验,可以推断出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写出步骤Ⅰ中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2)为了进一步确定白色粉末中可能含有的物质,小组同学利用步骤Ⅰ所得的滤液继续探究:
步骤Ⅲ.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分析讨论】请你推断,根据上述现象,       (填“能”或“不能”)确定原白色粉末的成分,并说明理由        
经过讨论,同学们得出步骤Ⅰ所得滤液中溶质成分有多种可能。
【提出猜想】其中含有三种溶质的情况有两种:
猜想①NaCl、BaCl2、NaOH;猜想②:       (填化学式)。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共同设计如下方案来证明猜想②成立,请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步骤Ⅲ后所得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         猜想②成立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探究,小组同学最终确定了白色粉末的成分。
共享时间:2021-07-26 难度:3 相似度:1.07
21162. (2019•铁一中学•一模)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 FeCl3、Na2CO3、Ca(OH)2、C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该白色粉末的成分,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该白色粉末中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BaCl2溶液、Ca(NO32 溶液和 NaNO3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1)甲同学的探究步骤如图:

甲同学得出结论:原白色粉末中一定没有        ,一定有CaCO3
(2)乙同学取(1)中少量上层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得到原白色粉末中一定有Na2CO3,则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交流讨论】丙同学不同意甲同学得到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的结论,他认为碳酸钙还有可能来自于白色粉末成分间发生化学反应的产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验证】为了确认白色粉末的成分,丁同学另取( 1)中少量上层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做了如下实验:先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由此得出,则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还含有的成分是           (化学式)。
【拓展反思】①丁同学实验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的目的是为了完全除去碳酸钠,以下物质中可以代替氯化钙溶液,同样可以顺利进行原实验的是     (填字母)。
A.BaCl2溶液   B.Ca(NO32溶液   C.Ca(OH)2溶液   D.稀盐酸
②该包白色固体粉末的可能情况有    种。
 
共享时间:2019-06-14 难度:5 相似度:1.07
163263. (2025•西工大附中•五模) 许多化学反应都没有明显的现象,怎样知道反应发生了呢?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
分别向A、B两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没有明显的现象。
【观察与问题】 【实验与事实】 【解释与结论】
分别向AB两支试管中通入CO2  德优题库 甲同学再向A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 有酸性物质生成 证明有新物质生成
乙同学再向B试管中滴入少量氯化钡溶液,有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
【反思与拓展】检验生成的碳酸钠,下列试剂不能使用的是        (填序号)。
A.澄清石灰水
B.无色酚酞溶液
C.稀硫酸
探究二:
【观察与问题】如图1所示,反应后得到无色溶液C。
【假设与预测】丙想通过实验确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硫酸钠。他设计了下列实验:取出少量溶液C,向其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同学们讨论后认为这不能确定有硫酸钠生成,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       。本实验无法通过检验生成物的方法确定发生了反应讨论后,同学们又提出了下列方法。
德优题库
【实验与事实】
方法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取少量溶液C,滴入几滴        溶液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溶液中有NaOH 发生了化学反应
(2) 取少量溶液C于试管中,插入打磨过的铁丝         溶液中没有硫酸
【反思与拓展】同学们交流讨论后,认为也可采取如图2所示实验验证二者的反应,C烧杯中出现        现象时,说明二者能够反应。
【归纳与总结】
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反应,可通过检验反应物消失或者检验有新物质生成的方法进行验证。
共享时间:2025-04-14 难度:3 相似度:1.07
163542. (2024•西工大附中•九模) 某同学为探究在空气中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展开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氯化钙、氯化钡、硝酸钡溶液都呈中性。
【设计实验】取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A、B、C、D四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德优题库
【分析与结论】
(1)上述四组实验中        (填序号)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实验C、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该氢氧化钠样品已经变质。
【继续探究】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四支试管中反应后的混合物全部倒入一个洁净的废液缸中,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内上层清液呈红色,下层有白色沉淀。
【提出问题】
上层清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上层溶液中呈碱性的溶质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Na2CO3
猜想二:NaOH和Na2CO3
猜想三:NaOH和Ca(OH)2
猜想四:NaOH、Ca(OH)2和Na2CO3
【理论分析】
(2)同学们分析后认为,猜想四不合理,理由是        (用方程式表示)。
【实验验证】
(3)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田同学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红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 观察到         猜想二成立
小威同学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红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
【实验反思】
(4)同学们分析认为,       (选填“小威”或“小田”)同学的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若要除去上述变质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应加入适量        (填化学式)溶液除去。
共享时间:2024-06-29 难度:3 相似度:1.07
163560. (2024•西工大附中•一模)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溶液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德优题库
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B试管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成分产生疑问,作出猜想:
(1)猜想一:只含有NaOH
猜想二:含有NaOH、Na2CO3
猜想三:含有NaOH、Ca(OH)2
猜想四:含有NaOH、Na2CO3、Ca(OH)2
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不用实验就可知猜想        错误。
(2)同学们取少量B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分别置于甲、乙两支试管中,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在试管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未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        错误
在试管乙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猜想二正确
(3)A、B、C、D四个实验中未能体现碱化学通性的实验是        (填字母)。
(4)实验A中,用针筒推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后,观察到瘪气球变大,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了进一步探究锥形瓶中NaOH是否有剩余,小组同学向锥形瓶内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后,再进行一步操作就能得出结论,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加入少量FeCl3溶液
B.加入少量MgCl2溶液
C.加入少量MgSO4溶液
D.向溶液中通入CO2气体
共享时间:2024-03-15 难度:3 相似度:1.07
21808. (2019•西工大附中•五模) 我校2019年实验操作模拟考试的一个考题是:【用碳酸钠溶液鉴别稀盐酸、食盐水和澄清石灰水】。
【进行实验】
实验一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别用a、b、c三支试管取样,各加入2 mL碳酸钠溶液 a中        a中物质是稀盐酸
b中无明显现象 b中物质是食盐水
c中产生白色沉淀 c中物质是       
写出c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二:把c试管反应后的物质进行过滤,得到滤液。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一:Na2CO3和NaOH
猜想二:NaOH
猜想三:       
【验证猜想】为验证猜想一是否正确,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一定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一种盐溶液(写溶质化学式)        有白色沉淀 猜想一正确
同学们还对a试管反应后废液的酸碱性感兴趣,决定用pH试纸测定其pH值。
用pH试纸测定a试管反应后废液酸碱性的过程 测定结果
在白瓷板上方一小片pH试纸,用       蘸取待测溶液涂抹在试纸上,片刻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数值 pH<7
【反思交流】从环保方面考虑,应向a废液加入       物质中和后再排放。
共享时间:2019-07-26 难度:1 相似度:1.07

mz@dyw.com

2014-01-12

初中化学 | 九年级上 | 实验探究题

  • 下载量
  • 浏览量
  • 收益额
  • 0
  • 9
  • 0
相同试题
试题下载
试题内容
调用试题名称
共享人
唐老师
试题题型
解答题
试题难度
试题题源
2020*西工大*期末
下载次数
168次
下载金币
5德优币(当前结余18德优币)
温馨提示
该试题下载至自主题库后,下载、备课永久免费!
试卷设置
试卷名称
省市校区
阶段科目
年份卷型
选择类型
已选考点
在线训练
视频讲解
温馨提示
视频讲解正在加载中、请等待!
温馨提示
对不起!这是别人共享的试题,需要下载到自主题库后,可将该试题添加到白板
视频解析购买
支付方式
德优币数
本次消耗0德优币
温馨提示

客服电话:400-816-0029,服务邮箱:610066832@qq.com

视频资源

试题找茬
纠错类型
纠错描述
温馨提示
共享试题、试卷经平台审核通过后方可展示,并永久享用用户下载分红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