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客服 | 上传赚现
AI助手
德优题库AI助手

AI助手

搜题▪组卷

(1)

服务热线

400-816-0029

    自建题库,共享分红

德优题库QQ交流群

186080. (2023•长安区•二模) 为研究锌和铝的金属活动性,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方案】小明向表面积相同的铝片和锌片中分别加入等质量、不同浓度的稀盐酸。
【实验现象】(1)锌片表面产生大量气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铝片表面刚开始无明显现象,过一段时间产生大量的气泡,原因是        
在上述实验中小芳还观察到铝与稀盐酸反应后试管中产生“灰色沉淀”。
【提出问题】铝与稀盐酸反应出现的灰色沉淀的组成是什么?
【查阅资料】铝在颗粒较小时为灰色;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变蓝。
【提出假设】假设a:该灰色沉淀可能含有Al;
假设b:该灰色沉淀可能含有Al(OH)3
假设c:该灰色沉淀可能含有难溶于稀酸的物质。
【进行实验】(1)取灰色沉淀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
加入适量        (填名称) 无明显现象 假设c成立
(2)小明同学对该沉淀的成分到底是什么,又进行了如下探究:
德优题库
实验一中无水硫酸铜固体变蓝,实验二中观察到        ,说明该灰色沉淀的组成元素有铝元素、氯元素以及        
【反思评价】你认为小明的实验方案能否准确比较锌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填“能”或“不能”)。
共享时间:2023-03-26 难度:2
[考点]
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答案]
【实验现象】
(1)Zn+2HCl═ZnCl2+H2↑。
(2)铝片表面的氧化物先和盐酸反应,氧化物完全反应后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
【进行实验】
(1)稀盐酸。
(2)氢元素。
【反思评价】
不能。
[解析]
解:【实验现象】
(1)锌片表面产生大量气泡,是因为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
故答案为:Zn+2HCl═ZnCl2+H2↑。
(2)铝片表面刚开始无明显现象,过一段时间产生大量的气泡,原因是铝片表面的氧化物先和盐酸反应,氧化物完全反应后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
故答案为:铝片表面的氧化物先和盐酸反应,氧化物完全反应后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
【进行实验】
(1)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
加入适量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假设c成立
故答案为:稀盐酸。
(2)实验一中无水硫酸铜固体变蓝,说明反应生成水,实验二中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反应生成含有氯元素的物质,说明该灰色沉淀的组成元素有铝元素、氯元素以及氢元素。
故答案为:氢元素。
【反思评价】
小明的实验方案不能准确比较锌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是因为利用的稀盐酸浓度不同。
故答案为:不能。
[点评]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属于"必考题",熟悉题型是解题的关键。
转载声明:
本题解析属于发布者收集录入,如涉及版权请向平台申诉! !版权申诉
163452. (2025•交大附中•二模) 某校项目化学习小组同学对实验时产生的废液进行了专项研究。
【问题引入】研究小组先进行了如图所示A、B、C三组实验,然后将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静置一会儿,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为无色溶液。
【探究问题】烧杯内上层无色溶液是否存在污染?该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
【查阅资料】①氯化钡溶液、硫酸钠溶液均显中性。
②实验室污水存在的污染主要是酸性污染、碱性污染及Cu2+、Ba2+等重金属污染。
【猜想假设】烧杯内上层无色溶液可能存在酸性污染、碱性污染、重金属污染,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Na+、Cl,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方案设计与实施】
(1)将烧杯内的混合物进行过滤,设计如下表所示方案进行实验。
步骤 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白色滤渣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溶液中无         (填离子符号)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硫酸                              溶液中存在Ba2+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无明显现象 溶液中无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           溶液 溶液变红 溶液中存在OH
【实验结论】无色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Na+、Cl、OH、Ba2+,存在碱性污染和重金属污染,该污水应净化后再排放。
【问题解决】
(2)在无色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2SO4溶液和适量的          ,过滤后得到NaCl溶液再排放,可消除污染物。
【方案优化】
(3)为得出以上实验结论,小组同学对方案中的四个步骤进行了重新讨论,一致认为探究可以简化,只需要         (填表中步骤序号)步骤即可。
(4)小轩认为只需使用一种试剂,就可以得出以上实验结论,该试剂是            (填化学式)溶液。
共享时间:2025-03-16 难度:2 相似度:1
163836. (2024•曲江一中•六模)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完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后,做了以下A、B两个实验:

【观察与讨论】
(1)实验结束后,他们将A试管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将滤液和B实验后的废液都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发现有气泡产生,最终出现白色沉淀。写出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他们通过分析,确定A滤液中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接着,他们决定对废液缸中最终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废液缸里最终的废液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
(3)小组同学进行了多种猜想:
猜想①:NaCl CaCl2 HCl
猜想②:NaCl CaCl2
猜想③:                
(4)经分析后,小组同学一致认为猜想①不成立,他们的理由是                     
【活动与探究】
(5)他们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小华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
操作步骤 现象 结论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2CO3溶液                             猜想②成立
【反思与评价】
(6)在探究废液中物质成分时,我们不仅要考虑生成物,还应考虑             
共享时间:2024-05-22 难度:2 相似度:1
163245. (2025•西光中学•二模) 做“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时,甲同学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了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发现忘记加入酸碱指示剂,于是停止了实验。
【提出问题】
乙同学提出疑问:反应后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提出猜想】
丙同学提出了四种猜想:
猜想一:只有        (填化学式)
猜想二:有NaCl和HCl
猜想三:有NaCl和NaOH
猜想四:有NaCl、HCl和NaOH
丁同学认为猜想四不合理,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        
【实验探究】
为进一步验证其余三种猜想,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①甲同学取少量烧杯中溶液于试管,然后向其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因此,甲同学认为溶液中含HCl。
②乙同学取少量烧杯中溶液于试管,然后向其中滴加少量Na2CO3溶液,观察发现无明显现象。因此,乙同学认为溶液中不含HCl。
③丙同学取少量烧杯中溶液于试管,然后向其中滴加少量CuSO4溶液,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因此,丙同学认为溶液中含NaOH。
【讨论分析】
丁同学对三位同学的探究实验进行了分析评价,他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你认为丁同学的理由是:       
【继续探究】
丁同学用pH试纸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7,说明溶液显        性。
【得出结论】
通过探究和讨论,最终大家一致认为猜想        是正确的。
【交流思考】
为防止污染环境,你认为烧杯中的废液应如何处理:       
共享时间:2025-03-22 难度:2 相似度:1
163227. (2025•西咸新区•一模) 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在学习了酸的化学性质后,利用稀硫酸进行了如下实验:
德优题库
【学习交流】
(1)试管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试管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试管A反应后的物质过滤,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
猜想1:HCl
猜想2:HCl、H2SO4
猜想3:       
【实验验证】实验小组同学为了验证猜想,取少量滤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德优题库
实验中观察到甲,乙中都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猜想        正确。
【交流反思】
(1)小组讨论后认为只根据乙中的现象不能得出正确结论,理由是        
(2)有同学提出,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试管B中的溶液与滤液反应,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也可得出正确结论,你认为该方案        (填“合理”或“不合理”)。
【归纳总结】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剩余。
共享时间:2025-03-05 难度:2 相似度:1
163703. (2024•西光中学•一模) 某同学想:铬与常见铁、铜相比,其金属活动性强弱如何呢?
【查阅资料】①铬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像铝一样,其表面能产生致密的氧化膜;②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铬(CrSO4)。
【作出猜想】猜想①Cr>Fe>Cu;猜想②Fe>Cu>Cr;猜想③       
【设计与实验】①张明同学取大小相等的铁、铜、铬三种金属片,未经打磨就分别放入等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 铁片放在稀硫酸中 铜片放在稀硫酸中 铬片放在稀硫酸中
开始的现象 有少量气泡产生 无气泡 无气泡
结论 金属活动性强弱:Fe>Cu、Fe>Cr
②李红同学也取大小相等的铁、铜、铬三种金属片,先用砂纸打磨后再分别放入等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 铁片放在稀硫酸中 铜片放在稀硫酸中 铬片放在稀硫酸中
开始的现象 产生少量气泡 无气泡 产生大量气泡
结论 金属活动性强弱:                     (填元素符号)
【讨论交流】为什么张明和李红两个同学记录的铬与稀硫酸反应开始的现象截然不同?原因是        
【实验验证】为了进一步确认铁、铜、铬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刘斌同学将打磨过的两块铁片分别放入硫酸亚铬(CrSO4)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在硫酸亚铬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而在硫酸铜溶液中有明显的现象是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拓展应用】金属矿物不能再生,写一个能有效保护钛金属资源的措施:       
共享时间:2024-03-03 难度:2 相似度:1
19872. (2021•陕西省•真题) 学习小组同学在探究Cu、Al、Ag的活动性顺序时,做了如图两个实验,并由此展开了一系列学习探究活动。

【学习交流】
(1)实验中观察到,甲中铝丝表面附着一层    色固体,乙中溶液颜色变为     色。
(2)你认为通过上述实验    (填“能”或“不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拓展探究】
上述实验后,同学们想进行废液的处理与回收,于是将甲、乙中的溶液倒入同一烧杯中,观察到混合溶液(即废液)澄清透明。同学们认为应该先确定废液中是否含有未反应完的CuSO4和AgNO3,为此,他们进行了实验并记录如下: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  稀盐酸 溶液 无明显现象 废液中没有AgNO3
实验2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Ba(NO3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废液中含有未反应完的CuSO4
【反思评价】
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实验2所得结论不合理。你认为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拓展应用】
同学们尝试从废液中回收铜,将过量铝粉加入废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      (写离子符号)。
共享时间:2021-08-06 难度:5 相似度:1
163650. (2024•高新一中•四模) 不用火、不用电,只需拆开发热包倒入凉水,就能享用美食的自热食品受到消费者的追捧。兴趣小组同学针对发热包展开下列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Ⅰ.发热包中物质主要成分是氧化钙、碳酸钠和铝粉。Ⅱ.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生成氢气。
探究一:发热包的发热原理
小明买了一盒自热米饭,取出发热包加入凉水发生剧烈反应,迅速放出大量的热,请写出产生该现象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同时发热包内固体物质变硬、结块,接着小明向使用后的发热包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产生无色气体,于是对产生的气体成分展开进一步探究。
探究二:确定气体的成分
【假设猜想】猜想一:H2;猜想二:CO2;猜想三:H2和CO2;猜想四:N2
同学们分析后排出了猜想四,理由是        
【实验设计】小明同学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对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德优题库?
【观察现象】甲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丁装置中观察到        ,同时试管壁上有水珠产生。
【得出结论】猜想三正确。
【表达交流】
(1)写出乙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丙装置的作用是        
【拓展应用】
(1)通过以上探究,“自热米饭”的发热包应        保存,使用后的发热包应包好,按照垃圾分类投放。
(2)发热包上的安全警示图标有“远离明火”,其原因是        
共享时间:2024-04-21 难度:3 相似度:0.83
163542. (2024•西工大附中•九模) 某同学为探究在空气中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展开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氯化钙、氯化钡、硝酸钡溶液都呈中性。
【设计实验】取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A、B、C、D四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德优题库
【分析与结论】
(1)上述四组实验中        (填序号)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实验C、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该氢氧化钠样品已经变质。
【继续探究】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四支试管中反应后的混合物全部倒入一个洁净的废液缸中,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内上层清液呈红色,下层有白色沉淀。
【提出问题】
上层清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上层溶液中呈碱性的溶质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Na2CO3
猜想二:NaOH和Na2CO3
猜想三:NaOH和Ca(OH)2
猜想四:NaOH、Ca(OH)2和Na2CO3
【理论分析】
(2)同学们分析后认为,猜想四不合理,理由是        (用方程式表示)。
【实验验证】
(3)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田同学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红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 观察到         猜想二成立
小威同学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红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
【实验反思】
(4)同学们分析认为,       (选填“小威”或“小田”)同学的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若要除去上述变质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应加入适量        (填化学式)溶液除去。
共享时间:2024-06-29 难度:3 相似度:0.83
163560. (2024•西工大附中•一模)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溶液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德优题库
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B试管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成分产生疑问,作出猜想:
(1)猜想一:只含有NaOH
猜想二:含有NaOH、Na2CO3
猜想三:含有NaOH、Ca(OH)2
猜想四:含有NaOH、Na2CO3、Ca(OH)2
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不用实验就可知猜想        错误。
(2)同学们取少量B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分别置于甲、乙两支试管中,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在试管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未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        错误
在试管乙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猜想二正确
(3)A、B、C、D四个实验中未能体现碱化学通性的实验是        (填字母)。
(4)实验A中,用针筒推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后,观察到瘪气球变大,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了进一步探究锥形瓶中NaOH是否有剩余,小组同学向锥形瓶内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后,再进行一步操作就能得出结论,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加入少量FeCl3溶液
B.加入少量MgCl2溶液
C.加入少量MgSO4溶液
D.向溶液中通入CO2气体
共享时间:2024-03-15 难度:3 相似度:0.83
163578. (2024•西工大附中•五模)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了碳酸钠的性质后,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做了如下实验:
德优题库
(1)甲同学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再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后发现溶液变红,说明碳酸钠溶液呈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2)丙同学向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氯化钙溶液后,发现溶液变浑浊,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丁同学将甲、乙、丙三位同学实验后的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烧杯中,发现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完全反应后溶液呈无色。他们决定对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作出猜想】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除酚酞外)有哪些?
溶液呈无色,烧杯中溶液一定不含的阴离子是        
猜想Ⅰ:       (填化学式);猜想Ⅱ:NaCl、CaCl2、HCl。
【实验探究】取烧杯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K2CO3溶液,出现        现象,说明猜想Ⅱ成立。
【反思交流】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检验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除了可以用K2CO3溶液外,还可用下列选项中的        试剂代替(填字母)。
A.紫色石蕊溶液
B.Cu
C.Mg(OH)2
D.AgNO3
共享时间:2024-05-06 难度:3 相似度:0.83
163614. (2024•西工大附中•八模) 植物一般适合在接近中性的土壤中生长。学校花坛的土壤酸碱度如何?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对该土壤的酸碱性进行项目式探究。
活动一:测定土壤的酸碱性
【实验方案】取少量土壤样品加蒸馏水充分搅拌,过滤后得到了无色澄清的滤液。
滤液1 滤液2 滤液3 滤液4
测得的pH 5 6 6 5
同学们进行了四次实验测定滤液的酸碱度,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结论】该土地的土壤呈        性。
活动二:确定滤液的成分
【调查分析】
①该土地之前施用过大量的硫酸铵和氯化铵
②1%的硫酸铵、氯化铵溶液pH均约为5.5
【作出猜想】滤液中可能含有什么物质呢?
猜想一:硫酸铵
猜想二:       
猜想三:硫酸铵和氯化铵
【设计实验】(不考虑猜想以外的其它物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无明显现象。而后滴加过量Ba(NO3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含有硫酸根离子
静置并取步骤①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含有氯离子
另取适量土壤样品,加熟石灰混合研磨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含有        离子
【表达与交流】步骤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活动三:改良土壤
【查阅资料】同学们查阅资料获取改良土壤酸碱性的方法如下表所示:
所用物质
改良酸性土壤 熟石灰[Ca(OH)2]
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
改良碱性土壤 硫酸亚铁(FeSO4
【建言献策】此地块生长的植物叶色浓绿但茎秆细弱,学习小组的同学们提出可采用        (填名称),既改良了土壤,又均衡了土壤的肥力。
共享时间:2024-06-19 难度:3 相似度:0.83
163944. (2024•高新一中•九模)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碱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束后,D中溶液为无色,小组同学对D中溶液的溶质成分展开探究。
德优题库
【学习交流】
(1)以上实验        (填“能”或“不能”)说明碱可以与酸发生反应。
【提出问题】D中溶液的溶质成分(除酚酞外)是什么?
【作出猜想】D中溶液的溶质成分可能是以下猜想中的一种或几种。
猜想一:HCl;猜想二:NaOH;猜想三:NaCl;猜想四:Na2CO3;猜想五:CaCl2
【讨论交流】
(2)大家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根据实验现象,猜想        不成立,于是设计方案对剩余猜想进行验证。
【实验验证】
(3)步骤Ⅰ:取适量D中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观察到试管中        ,证明猜想一成立。
步骤Ⅱ:继续向步骤Ⅰ所得溶液中通入CO2,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猜想五成立。
【反思评价】
(4)步骤Ⅱ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5)大家进一步讨论后认为在猜想一、五成立的前提下,无法确定剩余猜想是否成立,有同学提出剩余猜想肯定成立,无需设计实验证明,理由是        
【拓展迁移】
(6)小组同学另取适量D中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反应结束后,将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绘制成下列图像,其中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德优题库
共享时间:2024-06-26 难度:3 相似度:0.83
163890. (2024•蓝田县•一模) 某校学生在化学实验课上,向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但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对其进行了下列探究。
探究Ⅰ: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是否发生反应
【进行实验】
(1)小明同学取适量澄清石灰水于小烧杯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然后用滴管逐滴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观察到        ,证明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探究Ⅱ:反应后烧杯中剩余溶液的溶质成分
【作出猜想】
(2)猜想一:CaCl2
猜想二:CaCl2、HCl
猜想三:CaCl2、HCl、Ca(OH)2
猜想四:       
(3)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三不成立,理由是        
【实验设计】
(4)同学们记录并完成以下实验:
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        溶液 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二正确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锌粒        
【反思与拓展】
(5)确认烧杯中溶质的成分后,要使烧杯中只有氯化钙一种溶质,其中一种方法就是加入过量的        (填物质名称)。
共享时间:2024-03-15 难度:3 相似度:0.83
163632. (2024•长安区•一模) 实验小组同学在进行公益劳动时,对一种专用于清除公共厕所中马桶及玻璃上顽固性水垢的清洁剂(液体)的成分产生了兴趣。在征得同意后取少量样品回学校实验室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氢氧化镁。
探究一:该清洁剂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老师提示,主要成分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同学们根据已知的家用炉具清洁剂和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是稀盐酸
猜想二:是稀硫酸
猜想三:是氢氧化钠稀溶液
【讨论分析】根据水垢的成分,有同学提出猜想三不成立,理由是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Ⅰ:取少量样品,进行如图操作

德优题库
pH=5 该溶液呈酸性
步骤Ⅱ:取少量样品,加入蒸馏水稀释后,滴入氯化钡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        成立
探究二:该清洁剂除垢的原理是什么?
【设计实验】
(1)取水垢样品少许,滴入该清洁剂,有较多气泡生成,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        
(2)继续滴入该清洁剂至固体完全消失,再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反思与交流】
(1)上述实验操作步骤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会造成的后果是        
(2)该清洁剂使用注意事项中有一条“使用时要戴手套且勿与金属物品接触”,其原因是        
共享时间:2024-03-05 难度:3 相似度:0.83
163667. (2024•西咸新区•一模) 德优题库兴趣小组同学自制呼吸面具,准备用过氧化钠(Na2O2)作为供氧剂,但在实验室找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过氧化钠。
【查阅资料】①过氧化钠为淡黄色固体,可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如下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
②BaCl2溶液显中性。
【进行实验】
(1)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观察到固体完全溶解,       (填“有”或“无”)气泡产生,证明该固体中无Na2O2
【提出问题】该固体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
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2CO3 猜想三:NaOH、Na2CO3
【实验探究】
(2)取适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配成溶液,分别取样于2支试管中。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试管1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猜想        不正确
向试管2中滴加Ca(OH)2溶液至不再有白色沉淀生成,向上层清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猜想三正确
【实验分析】
(3)实验甲中产生气泡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有同学认为实验乙不能得出猜想三正确,理由是        
【实验改进】
(5)将实验乙进行如图改进,通入CO2后,观察到        证明猜想三正确。
【反思拓展】
(6)根据过氧化钠的性质可知,保存过氧化钠时应注意        
共享时间:2024-03-09 难度:3 相似度:0.83

fv@dyw.com

2023-03-26

初中化学 | | 实验探究题

  • 下载量
  • 浏览量
  • 收益额
  • 0
  • 7
  • 0
相同试题
试题下载
试题内容
调用试题名称
共享人
唐老师
试题题型
解答题
试题难度
试题题源
2020*西工大*期末
下载次数
168次
下载金币
5德优币(当前结余18德优币)
温馨提示
该试题下载至自主题库后,下载、备课永久免费!
试卷设置
试卷名称
省市校区
阶段科目
年份卷型
选择类型
已选考点
在线训练
视频讲解
温馨提示
视频讲解正在加载中、请等待!
温馨提示
对不起!这是别人共享的试题,需要下载到自主题库后,可将该试题添加到白板
视频解析购买
支付方式
德优币数
本次消耗0德优币
温馨提示

客服电话:400-816-0029,服务邮箱:610066832@qq.com

视频资源

试题找茬
纠错类型
纠错描述
温馨提示
共享试题、试卷经平台审核通过后方可展示,并永久享用用户下载分红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