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答案]
(1)氢氧化钙;
(2)Ca(OH)2+K2CO3=CaCO3↓+2KOH;
(3)【猜想与假设】氢氧化钾,碳酸钾;
【进行实验】产生白色沉淀;KOH;
【反思与评价】将废液中的K2CO3全部转化为碳酸钙沉淀,避免对后续实验造成干扰。
[解析]
解:(1)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古法造纸是向煅烧后的固体根据中加水,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将生成的氢氧化钙与竹子一同浸泡、蒸煮,来溶解竹子中的木质素;
(2)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K2CO3=CaCO3↓+2KOH;
(3)【猜想与假设】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如果恰好反应,废液中含有氢氧化钾;如果氢氧化钙过量,废液中含有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钙;如果碳酸钾过量,废液中含有氢氧化钾和碳酸钾;
【进行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若废液中含有K2CO3,则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实验现象①应为“产生白色沉淀”。
取少量步骤1所得的上层清液(已除去K2CO3),向其中加入硫酸铜溶液。若有蓝色絮状沉淀产生,则证明废液中含有KOH(因为KOH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实验结论②应为“废液中有氢氧化钾”。
【反思与评价】步骤1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的目的是为了使K2CO3完全反应,从而确保在后续实验中能够准确检测出废液中的其他成分(如KOH)。通过加入过量的氯化钙,可以将废液中的K2CO3全部转化为碳酸钙沉淀,避免对后续实验造成干扰。
故答案为:(1)氢氧化钙;
(2)Ca(OH)2+K2CO3=CaCO3↓+2KOH;
(3)【猜想与假设】氢氧化钾,碳酸钾;
【进行实验】产生白色沉淀;KOH;
【反思与评价】将废液中的K2CO3全部转化为碳酸钙沉淀,避免对后续实验造成干扰。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属于"典型题",熟悉题型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