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客服 | 上传赚现
(1)

服务热线

400-816-0029

    自建题库,共享分红

德优题库QQ交流群

163774. (2024•铁一中学•八模) 化学小组同学根据所学过的知识,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部分化学性质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①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变蓝。
②常温下,浓度相同的Na2CO3溶液比NaHCO3溶液的碱性强。
③氢氧化钡溶液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水。
【探究一】探究Na2CO3和NaHCO3溶液的酸碱性的差异。
(1)分别测两种物质等浓度溶液的pH,测定结果为Na2CO3溶液的pH        (填“>”或“<”)NaHCO3溶液的pH。
【探究二】探究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
德优题库
【进行实验】小组同学分别取少量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样品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加热碳酸钠样品时未观察到明显现象;加热碳酸氢钠样品时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为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
(2)由实验现象可推知,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且有        和CO2生成。
【讨论交流】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探究三】探究Na2CO3和NaHCO3能否与酸发生反应。
【进行实验】小组同学分别另取少量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样品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组别 甲组 乙组
实验操作 德优题库   德优题库  
实验现象 试管中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 试管中有气泡产生,有白色沉淀生成
实验结论 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但不产生CO2 碳酸氢钠能与硫酸反应,产生CO2
【反思评价】经讨论,小组同学一致认为甲组的实验现象出现异常,导致所得实验结论不合理。
【拓展探究】小组同学对上述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如下探究。
【作出猜想】
猜想一:所用澄清石灰水已经完全变质
猜想二:所用盐酸浓度过大,气体中有挥发出来的HCl
【继续实验】
(4)实验1:取少量实验所用的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观察到        ,得出结论:猜想一不成立。
(5)实验2:将实验所用的澄清石灰水换为稀硝酸和        的混合液,重新进行实验,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得出结论:猜想二成立。
【拓展迁移】
(6)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钡溶液都能和二氧化碳反应,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因为它们都含有        
共享时间:2024-06-20 难度:2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盐的化学性质,
[答案]
(1)>;
(2)H2O;
(3)CO2+Ca(OH)2=CaCO3↓+H2O;
(4)白色沉淀;
(5)硝酸银;
(6)氢氧根离子。
[解析]
解:(1)常温下,浓度相同的Na2CO3溶液比NaHCO3溶液的碱性强,则分别测两种物质等浓度溶液的pH,测定结果为Na2CO3溶液的pH>NaHCO3溶液的pH;
(2)加热碳酸钠样品时未观察到明显现象,加热碳酸氢钠样品时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为色,说明有水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由实验现象可推知,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且有水和CO2生成;
(3)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4)猜想一:所用澄清石灰水已经完全变质,根据实验结论猜想一不成立,则取少量实验所用的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可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澄清石灰水没有完全变质;
(5)猜想二:所用盐酸浓度过大,气体中有挥发出来的HCl,根据实验结论猜想二成立,则将实验所用的澄清石灰水换为稀硝酸和硝酸银的混合液,重新进行实验,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即硝酸银溶液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说明气体中有挥发出来的氯化氢;
(6)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钡溶液都能和二氧化碳反应,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因为它们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故答案为:(1)>;
(2)H2O;
(3)CO2+Ca(OH)2=CaCO3↓+H2O;
(4)白色沉淀;
(5)硝酸银;
(6)氢氧根离子。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盐的化学性质,",属于"易错题",熟悉题型是解题的关键。
转载声明:
本题解析属于发布者收集录入,如涉及版权请向平台申诉! !版权申诉
163209. (2025•长安区•一模) 近期网上很火的一款网红产品爆炸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爆炸盐其实就是一款普通的洗涤用品,把它放在热水中溶解,它会使污渍瞬间瓦解。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爆炸盐的去污原理展开探究。
【查阅资料】过碳酸钠(2Na2CO3?3H2O2)俗称固体双氧水,白色粉末或颗粒状固体。过碳酸钠溶于水会生成过氧化氢,过氧化氢溶液常温下较稳定,能缓慢分解,受热更易分解。
【实验1】小组同学在盛有该洗涤剂固体的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观察到固体完全溶解,有少量气泡产生,向溶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提出问题Ⅰ】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吗?
【实验2】小明取一定量洗涤剂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并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没有复燃,因此小明认为产生的气体不是氧气。
小红认为小明结论不正确,于是取实验1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热观察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且温度越高产生气泡速率越快;伸入带火星木条,木条均复燃;
【表达与交流】小明实验中“木条不复燃”的原因是        
【提出问题Ⅱ】该洗涤剂溶于水后溶液中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碳酸钠 猜想二:氢氧化钠 猜想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实验3】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实验1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氯化钙溶液 白色沉淀         猜想一成立
【讨论与交流】
(1)写出上述实验产生白色沉淀的反应方程式        
(2)实验中氯化钙溶液能不能换成氢氧化钙溶液,为什么?       
【拓展延伸】
爆炸盐去污原理:过碳酸钠溶于水产生过氧化氢和碳酸钠。        溶液显碱性,碱性物质能够与油脂和污垢发生化学反应,使其变得更容易清洗。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活性氧,可深层带走污垢。根据以上探究过程可知,使用清洁剂时选用        溶解,效果更好。
共享时间:2025-03-07 难度:3 相似度:1.67
164016. (2024•滨河中学•三模) 认识物质是化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同学们对Na2CO3展开了如下探究活动。
【任务一】了解Na2CO3的制备—侯氏制碱法
化工科学家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生产纯碱(Na2CO3)。“侯氏制碱法”原理的第一步反应为:NH3+CO2+H2O+X═NaHCO3↓+NH4Cl,X的化学式为        ;第二步制取纯碱的反应原理如下:2NaHCO3
Na2CO3+H2O+CO2↑。
【任务二】了解Na2CO3的用途
碳酸钠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生产,其中玻璃属于        (选填“合成”或“无机非金属”或“复合”或“金属”)材料。
【任务三】探究Na2CO3与酸、碱、盐的反应
【实验记录与分析】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操作  德优题库  德优题库  德优题库
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 生成白色沉淀        
(1)实验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实验三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反思与拓展】
(1)甲同学在实验一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由此得出结论稀硫酸有剩余,有同学认为这个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        
(2)乙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一洁净的烧杯中,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杯内上层是无色溶液,下层有白色沉淀。由此可以确定: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        
共享时间:2024-04-04 难度:3 相似度:1.67
164616. (2023•西工大附中•四模) 许多化学反应都没有明显的现象,怎样知道反应发生了呢?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
分别向A、B两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没有明显的现象。
【观察与问题】 【实验与事实】 【解释与结论】
分别向AB两支试管中通入CO2  德优题库 甲同学再向A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 有酸性物质生成 证明有新物质生成
乙同学再向B试管中滴入少量氯化钡溶液,有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
【反思与拓展】检验生成的碳酸钠,下列试剂不能使用的是        (填序号)。
A.澄清石灰水
B.无色酚酞溶液
C.稀硫酸
探究二:
【观察与问题】如图1所示,反应后得到无色溶液C。
【假设与预测】丙想通过实验确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硫酸钠。他设计了下列实验:取出少量溶液C,向其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同学们讨论后认为这不能确定有硫酸钠生成,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       。本实验无法通过检验生成物的方法确定发生了反应讨论后,同学们又提出了下列方法。
德优题库
【实验与事实】
方法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取少量溶液C,滴入几滴        溶液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溶液中有NaOH 发生了化学反应
(2) 取少量溶液C于试管中,插入打磨过的铁丝         溶液中没有硫酸
【反思与拓展】同学们交流讨论后,认为也可采取如图2所示实验验证二者的反应,C烧杯中出现        现象时,说明二者能够反应。
【归纳与总结】
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反应,可通过检验反应物消失或者检验有新物质生成的方法进行验证。
共享时间:2023-04-16 难度:3 相似度:1.67
163263. (2025•西工大附中•五模) 许多化学反应都没有明显的现象,怎样知道反应发生了呢?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
分别向A、B两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没有明显的现象。
【观察与问题】 【实验与事实】 【解释与结论】
分别向AB两支试管中通入CO2  德优题库 甲同学再向A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 有酸性物质生成 证明有新物质生成
乙同学再向B试管中滴入少量氯化钡溶液,有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
【反思与拓展】检验生成的碳酸钠,下列试剂不能使用的是        (填序号)。
A.澄清石灰水
B.无色酚酞溶液
C.稀硫酸
探究二:
【观察与问题】如图1所示,反应后得到无色溶液C。
【假设与预测】丙想通过实验确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硫酸钠。他设计了下列实验:取出少量溶液C,向其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同学们讨论后认为这不能确定有硫酸钠生成,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       。本实验无法通过检验生成物的方法确定发生了反应讨论后,同学们又提出了下列方法。
德优题库
【实验与事实】
方法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取少量溶液C,滴入几滴        溶液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溶液中有NaOH 发生了化学反应
(2) 取少量溶液C于试管中,插入打磨过的铁丝         溶液中没有硫酸
【反思与拓展】同学们交流讨论后,认为也可采取如图2所示实验验证二者的反应,C烧杯中出现        现象时,说明二者能够反应。
【归纳与总结】
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反应,可通过检验反应物消失或者检验有新物质生成的方法进行验证。
共享时间:2025-05-08 难度:3 相似度:1.67
165095. (2024•铁一中学•九下二月) 化学兴趣小组选用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稀盐酸、氯化钙溶液、酚酞溶液做了以下几个实验来探究酸、碱、盐的部分性质。
德优题库
(1)上述实验中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来判断发生了化学反应的试管是        
(2)写出试管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结束后,他们把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静置后观察到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过滤后对他们的滤液的成分进行了探究。(实验过程中二氧化碳气体全部逸出)。
【温馨提示】氯化钠溶液、氯化钙溶液显中性。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哪些物质?
【猜想与假设】有同学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只含有氯化钠
猜想二:氯化钠和氯化氢
猜想三:氯化钠和碳酸钠
你的猜想:       (填物质名称)
【分析讨论】通过同学们认真分析和讨论,上述猜想中不正确的是        
【实验验证】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观察到        ,则你的猜想正确。故滤液中所含的微粒是        
共享时间:2024-06-19 难度:4 相似度:1.5
164907. (2024•西安三中•九上一月) 在学习物质的化学变化时,实验小组同学将光亮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到铜片变黑。为什么铜片会变黑?同学们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酒精未充分燃烧形成的碳粒附着在铜片表面;
猜想二:铜片在加热时与空气中某种成分发生了化学反应。
【设计实验】
(1)用滤纸擦拭变黑的铜片,滤纸上未见黑色物质。将铜片放置在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铜片变黑。猜想        不成立。
(2)将铜片放置在带有胶塞(胶塞上有导管,导管连接有乳胶管)的试管中,用真空泵抽气后在乳胶管上夹上弹簧夹。加热试管,未见铜片变黑。用真空泵抽气的目的是        。猜想二成立。
【质疑与讨论】空气中哪种成分与铜发生了反应呢?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空气主要成分的氮气、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均不活泼,因此推测可能是空气中的氧气与铜发生了反应。
【继续探究】
(3)同学们使用氧气传感器定量测定反应过程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
德优题库
能够说明氧气参与了反应的事实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4)将表面变黑的铜片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微热,观察到黑色物质消失,溶液呈        色,铜片光亮如初,说明黑色物质与铜        (填“是”或“不是”)同一种物质。
【拓展延伸】
(5)有同学提出是否可以用铜粉加热的方式完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你的看法是        
共享时间:2024-10-29 难度:1 相似度:1.5
163836. (2024•曲江一中•六模)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完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后,做了以下A、B两个实验:

【观察与讨论】
(1)实验结束后,他们将A试管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将滤液和B实验后的废液都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发现有气泡产生,最终出现白色沉淀。写出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他们通过分析,确定A滤液中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接着,他们决定对废液缸中最终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废液缸里最终的废液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
(3)小组同学进行了多种猜想:
猜想①:NaCl CaCl2 HCl
猜想②:NaCl CaCl2
猜想③:                
(4)经分析后,小组同学一致认为猜想①不成立,他们的理由是                     
【活动与探究】
(5)他们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小华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
操作步骤 现象 结论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2CO3溶液                             猜想②成立
【反思与评价】
(6)在探究废液中物质成分时,我们不仅要考虑生成物,还应考虑             
共享时间:2024-05-22 难度:2 相似度:1
164436. (2023•西工大附中•十一模) 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发现,将Na2CO3溶液加入盛有MgSO4溶液的烧杯中,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的同时,还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生成。
【讨论交流】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后,同学们对滤渣和滤液分别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滤渣中可能含有哪些元素?
【实验探究】将滤渣洗涤、干燥后,分为两份,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如下。
实验  德优题库  德优题库
实验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口出现较多无色液体 加入稀盐酸后,滤渣消失,有气泡生成加入NaOH溶液后,产生        
实验结论 滤渣中含有氧元素、        滤渣中含有镁元素
探究二:滤液中的溶质成分有哪些?
【做出猜想】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提出了以下三种合理的猜想:猜想一:只有Na2SO4;猜想二:有Na2SO4和MgSO4;猜想三:有Na2SO4和Na2CO3
【实验探究】三位同学分别取少量滤液,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方案 现象
小亮 加入NaOH溶液 无明显现象
小龙 加入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小倩 加入稀盐酸 产生气泡
【实验评价】你认为,       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完全错误的。
【实验结论】由以上实验现象可知,猜想三成立。
【反思交流】
(1)探究一中,能得出滤渣中所含元素种类,是依据        定律。
(2)探究二中,小倩同学的实验方案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共享时间:2023-07-20 难度:2 相似度:1
164526. (2023•高新一中•二模) 盐碱地是重要的土地资源之一,在我国西北地区(例如陕西榆林、甘肃、宁夏等地)都有盐碱地分布,这为沙尘暴的形成埋下隐患。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欲探究某地区土壤中可溶性物质的成分,设计了以下探究过程。(将土壤样品用水充分浸泡后过滤,所得滤液为“浸出液”)
【提出问题】该土壤样品中的可溶性物质主要成分有哪些?
【查阅资料】
①土壤样品中主要含有的可溶性物质为NaCl、Na2CO3、CaCl2、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
②CaCl2、Na2SO4的溶液均显中性,Ag2SO4属于微溶物。
【实验探究】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并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Ⅰ.向浸出液中加入过量稀硝酸         样品中含Na2CO3,不含CaCl2
Ⅱ.继续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足量        (填化学式)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样品中含有Na2SO4
Ⅲ.向Ⅱ的滤液中继续加入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样品中含有NaCl
步骤Ⅲ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实验结论】该土壤样品中可溶性物质的成分为Na2CO3、Na2SO4和NaCl。
【反思评价】该实验        (填“能”或“不能”)将步骤Ⅱ、Ⅲ使用药品的顺序对调。
【拓展应用】陕西省是农业大省,榆林等地都有盐碱地分布,进行盐碱地改良刻不容缓!
(1)兴修水利,当地农民常用引进淡水浸泡再排水的方法改良土壤。若以土壤浸出液的pH为纵坐标,浸泡水的次数(m)为横坐标,下列能正确表示pH变化的是        
德优题库
(2)改良土壤,充分利用资源。以下建议不合理的是        (填字母)。
A.可以用熟石灰改良盐碱地
B.春秋季平整土地时,可适量灌水洗盐
C.可适量施用有机肥料(能产生有机酸)
D.可种植沙枣、白榆、胡杨、枸杞等耐盐碱的植物
共享时间:2023-03-18 难度:2 相似度:1
163281. (2025•西工大浐灞中学•四模) 某兴趣小组同学在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一瓶标签破损的溶液,他们猜想瓶内的溶液只能是NaOH溶液,Na2CO3溶液、CaCl2溶液、Ca(OH)2溶液中的一种。为了判断瓶内是何种溶液,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德优题库
【查阅资料】(1)氯化钙溶液显中性。
【实验探究1】
(1)甲同学查阅氢氧化钙常温下的溶解度为0.18g后,认为该溶液不可能是氢氧化钙,理由是        
(2)乙同学设计了如表方案探究瓶内溶液的溶质成分: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瓶内液体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色 溶质不是        
向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溶质是Na2CO3
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方案不严谨,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下一步探究。
【实验探究2】
另取少量瓶内液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取上层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实验结论】
(3)该溶液的溶质有        ,该试剂瓶标签上的物质为        
【反思评价】
(4)造成该溶液出现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共享时间:2025-04-27 难度:2 相似度:1
164329. (2024•师大附中•三模)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课上完成了下列两组实验,根据实验现象他们认为B组实验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但是对A组实验中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不能确定。
(1)B组实验中反应能够发生是因为该反应生成了蓝色沉淀,请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同学们联想到老师课堂上讲的某些酸、碱、盐之间能够发生复分解反应,于是他们欲通过以下实验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提出问题】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做出猜想】小组同学根据B组实验认为产生沉淀是证明物质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一种方式,A组实验两种物质混合后四种离子在溶液中可能仍以离子形式存在,所以未发生反应。
【实验探究】小婷同学取A组实验后的溶液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德优题库
【实验分析】
(2)小婷观察到试管①中产生        (填写实验现象),认为溶液中含有的离子为
SO
2
-
4
,试管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Cl-;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后,试管③中出现蓝色和白色两种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的两种离子为        (填离子符号)。
(3)小敏认为小婷所做实验有一处不严谨,应把BaCl2改为        (填字母)。
A.Ba(NO32
B.BaSO4
C.KNO3
【实验结论】A组实验中两种物质所含的四种离子在溶液中均以离子形式存在,所以反应未发生。
【反思交流】
(4)下列物质之间能够发生复分解反应并生成气体的是        (填字母)。
A.纯碱与稀盐酸
B.氢氧化钙和稀盐酸
C.氯化钠与稀硫酸
【拓展应用】
(5)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图1中A、B两组实验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废液缸中,观察到底部沉淀明显增多,上层清液为无色。小礼想继续确定废液缸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成分,于是向上层清液中加入了无色酚酞,观察到溶液变红,最终确定了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中含有的溶质成分为        
共享时间:2024-04-06 难度:2 相似度:1
164670. (2023•铁一中学•七模) 德优题库在酸碱盐性质的实验课后,小组同学打扫实验室卫生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着看不清标签的两瓶药品。于是同学们决定对这两瓶药品进行实验探究:观察标签并回顾本节实验课所有药品中与标签有关的有:Na2CO3溶液、Na2SO4溶液、NaCl溶液,NaNO3固体、NaOH固体、CaO固体。
【查阅资料】
物质 Na2CO3 Na2SO4 NaCl
溶解度/g(20℃) 21.8 19.5 36.0
【提出问题1】这瓶固体药品是什么?
【实验探究】
(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手握试管,感受到试管发烫。小明判断:该试剂为NaOH固体。同学们认为小明的判断不准确,原因是        
(2)取(1)中所得上层清液,加入少量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得出准确结论:该固体药品是        
【提出问题2】这瓶液体药品是什么?
【讨论分析】通过查阅资料,小组同学认为该瓶液体药品不是        溶液。
【继续探究】同学们反思在操作中胶头滴管未及时清洗,可能会造成溶液被污染。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对液体药品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Ba(NO32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该液体试剂中含Na2CO3、Na2SO4、NaCl,该瓶NaCl溶液被污染。
②在①反应后的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硝酸        
③将②反应液静置,继续滴加适量AgNO3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③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交流反思】实验中取用液体药品时,为避免腐蚀标签,应注意的操作是        
共享时间:2023-06-04 难度:2 相似度:1
165059. (2023•行知中学•九上一月)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探究分子的性质,并展开了拓展性学习与探究。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滴无色酚酞溶液
小烧杯A中溶液颜色为无色
②从小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浓氨水
试管中溶液颜色变为        
③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如图所示)
       
德优题库
【实验结论】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拓展探究】兴趣小组对课本中的装置进行了创新改进,并展开拓展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④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5mL蒸馏水,各滴入2滴无色酚酞溶液;另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胶塞的导管按装置甲、乙连接好,并将乙装置的浓氨水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如图所示)                
德优题库
【反思与评价】
(1)对比课本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填一点)。
(2)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5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块糖块,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当糖块消失后,液面比水平线低,这一现象说明了        
德优题库
共享时间:2023-10-22 难度:2 相似度:1
165317. (2023•西安工业大学附中•九上一月) 一种“贴身暖宝宝”的部分使用说明书如标,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袋内物质展开探究。
品名:XX牌贴身暖宝宝
袋内物质:铁粉、水、活性炭、食盐等
内袋材料:微孔透气无纺布
外袋材料:不透气塑料
用法:临使用前,打开外袋取出内袋,直接贴在衣服上,打开外袋后保持温暖12h
【提出问题】铁粉能否在空气中燃烧?
【进行实验】①取出袋内粉末置于滤纸上,用磁铁吸出铁粉。
②将少许铁粉撒在酒精灯火焰上,铁粉立刻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反思交流】
(1)铁粉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铁丝不能而铁粉能在空气中燃烧的原因是        
【展开探究】铁粉生锈也会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利用该原理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①和实验②的密闭装置内空气体积相等,所用红磷和“暖宝宝”均为足量。
实验序号 实验装置 氧气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图
 德优题库  德优题库
 德优题库  德优题库
(3)对比分析实验①②所得变化图可知:实验        (填序号)的测定方法更准确。课堂上演示实验通常不用“暖宝宝”完成该实验的原因是        
(4)结合所学知识,下列能代替红磷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是        (填序号)。
A.铜粉加热
B.铁丝燃烧
C.硫粉燃烧
D.蜡烛燃烧
E.白磷燃烧
共享时间:2023-10-20 难度:2 相似度:1
165352. (2023•二十六中•九上一月)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探究分子的性质,并展开了拓展性学习与探究。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滴无色酚酞溶液
小烧杯A中溶液颜色为无色
②从小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浓氨水
试管中溶液颜色变为        
③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如图所示)
       
德优题库
【实验结论】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拓展探究】兴趣小组对课本中的装置进行了创新改进,并展开拓展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④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5mL蒸馏水,各滴入2滴无色酚酞溶液;另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胶塞的导管按装置甲、乙连接好,并将乙装置的浓氨水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如图所示)                
德优题库
【反思与评价】
(1)对比课本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填一点)。
(2)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5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块糖块,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当糖块消失后,液面比水平线低,这一现象说明了        
德优题库
共享时间:2023-10-22 难度:2 相似度:1

dyczhxyn

2024-06-20

初中化学 | | 实验探究题

  • 下载量
  • 浏览量
  • 收益额
  • 0
  • 2
  • 0
相同试题
试题下载
试题内容
调用试题名称
共享人
唐老师
试题题型
解答题
试题难度
试题题源
2020*西工大*期末
下载次数
168次
下载金币
5德优币(当前结余18德优币)
温馨提示
该试题下载至自主题库后,下载、备课永久免费!
试卷设置
试卷名称
省市校区
阶段科目
年份卷型
选择类型
已选考点
在线训练
视频讲解
温馨提示
视频讲解正在加载中、请等待!
视频解析购买
支付方式
德优币数
本次消耗0德优币
温馨提示

客服电话:400-816-0029,服务邮箱:610066832@qq.com

视频资源

试题找茬
纠错类型
纠错描述
温馨提示
共享试题、试卷经平台审核通过后方可展示,并永久享用用户下载分红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