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组别 | 甲组 | 乙组 |
实验操作 |
![]() |
![]() |
实验现象 | 试管中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 | 试管中有气泡产生,有白色沉淀生成 |
实验结论 | 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但不产生CO2 | 碳酸氢钠能与硫酸反应,产生CO2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取少量实验1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氯化钙溶液 | 白色沉淀 | 猜想一成立 |
实验一 | 实验二 | 实验三 | |
实验操作 | ![]() |
![]() |
![]() |
实验现象 | 有气泡产生 | 生成白色沉淀 |
【观察与问题】 | 【实验与事实】 | 【解释与结论】 | ||
分别向AB两支试管中通入CO2 | ![]() |
甲同学再向A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 | 有酸性物质生成 | 证明有新物质生成 |
乙同学再向B试管中滴入少量氯化钡溶液,有 。 |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 |
方法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1) | 取少量溶液C,滴入几滴 溶液 |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 溶液中有NaOH | 发生了化学反应 |
(2) | 取少量溶液C于试管中,插入打磨过的铁丝 | 溶液中没有硫酸 |
【观察与问题】 | 【实验与事实】 | 【解释与结论】 | ||
分别向AB两支试管中通入CO2 | ![]() |
甲同学再向A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 | 有酸性物质生成 | 证明有新物质生成 |
乙同学再向B试管中滴入少量氯化钡溶液,有 。 |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 |
方法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1) | 取少量溶液C,滴入几滴 溶液 |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 溶液中有NaOH | 发生了化学反应 |
(2) | 取少量溶液C于试管中,插入打磨过的铁丝 | 溶液中没有硫酸 |
操作步骤 | 现象 | 结论 |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2CO3溶液 | 猜想②成立 |
实验 | ![]() |
![]() |
实验现象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口出现较多无色液体 | 加入稀盐酸后,滤渣消失,有气泡生成加入NaOH溶液后,产生 |
实验结论 | 滤渣中含有氧元素、 | 滤渣中含有镁元素 |
实验方案 | 现象 | |
小亮 | 加入NaOH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小龙 | 加入BaCl2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小倩 | 加入稀盐酸 | 产生气泡 |
实验步骤 | 现象 | 结论 |
Ⅰ.向浸出液中加入过量稀硝酸 | 。 | 样品中含Na2CO3,不含CaCl2 |
Ⅱ.继续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足量 (填化学式)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样品中含有Na2SO4 |
Ⅲ.向Ⅱ的滤液中继续加入硝酸银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样品中含有NaCl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瓶内液体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 | 溶液变红色 | 溶质不是 |
向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 溶质是Na2CO3 |
物质 | Na2CO3 | Na2SO4 | NaCl |
溶解度/g(20℃) | 21.8 | 19.5 | 36.0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Ba(NO3)2溶液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该液体试剂中含Na2CO3、Na2SO4、NaCl,该瓶NaCl溶液被污染。 |
②在①反应后的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硝酸 | 。 | |
③将②反应液静置,继续滴加适量AgNO3溶液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④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5mL蒸馏水,各滴入2滴无色酚酞溶液;另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胶塞的导管按装置甲、乙连接好,并将乙装置的浓氨水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如图所示) |
品名:XX牌贴身暖宝宝 袋内物质:铁粉、水、活性炭、食盐等 内袋材料:微孔透气无纺布 外袋材料:不透气塑料 用法:临使用前,打开外袋取出内袋,直接贴在衣服上,打开外袋后保持温暖12h |
实验序号 | 实验装置 | 氧气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图 |
① | ![]() |
![]() |
② | ![]() |
![]()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④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5mL蒸馏水,各滴入2滴无色酚酞溶液;另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胶塞的导管按装置甲、乙连接好,并将乙装置的浓氨水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如图所示) |
dyczhxyn
2024-06-20
初中化学 | | 实验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