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物质 | NaOH溶液 | NaCl溶液 | K2CO3溶液 | Ba(NO3)2溶液 |
能否反应 | 能 | 不能 | 能 | 能 |
实验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产生气泡 | 产生白色沉淀 |
组号 | 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① | 用pH试纸测定实验前后溶液的pH | pH由1变至9 | 能反应 |
② |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Ba(NO3)2溶液 |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 不能反应 |
③ |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K2CO3溶液 | ? | 能反应 |
物质 | NaCl | NaOH | Na2CO3 | NaHCO3 |
常温下的溶解度/g | 36 | 109 | 21.5 | 9.6 |
常温下稀溶液的pH | 7 | 13 | 11 | 9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④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5mL蒸馏水,各滴入2滴无色酚酞溶液;另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胶塞的导管按装置甲、乙连接好,并将乙装置的浓氨水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如图所示) |
KMnO4溶液浓度 | 0.002% | 0.01% | 0.1% | 1% |
鸡皮的变化 | 无明显变化 | 边缘部分变为棕黄色 | 全部变为棕色 | 全部变为黑色 |
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
实验 | ![]() 25mL0.1%KMnO4 溶液 | ![]() 25mL 0.1% KMnO4溶液+10滴浓硫酸 | ![]() 25mL蒸馏水+10滴浓硫酸 | ![]() 25mL1% KMnO4溶液+10滴浓硫酸 | |
铜片 质量/g | 实验前 | 0.54 | 0.54 | 0.54 | 0.54 |
18小时后 | 0.54 | 0.52 | 0.54 | 0.43 |
组别 | 甲组 | 乙组 |
实验操作 |
![]() |
![]() |
实验现象 | 试管中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 | 试管中有气泡产生,有白色沉淀生成 |
实验结论 | 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但不产生CO2 | 碳酸氢钠能与硫酸反应,产生CO2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④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5mL蒸馏水,各滴入2滴无色酚酞溶液;另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胶塞的导管按装置甲、乙连接好,并将乙装置的浓氨水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如图所示) |
品名:XX牌贴身暖宝宝 袋内物质:铁粉、水、活性炭、食盐等 内袋材料:微孔透气无纺布 外袋材料:不透气塑料 用法:临使用前,打开外袋取出内袋,直接贴在衣服上,打开外袋后保持温暖12h |
实验序号 | 实验装置 | 氧气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图 |
① | ![]() |
![]() |
② | ![]() |
![]()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取少量实验1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氯化钙溶液 | 白色沉淀 | 猜想一成立 |
【观察与问题】 | 【实验与事实】 | 【解释与结论】 | ||
分别向AB两支试管中通入CO2 | ![]() |
甲同学再向A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 | 有酸性物质生成 | 证明有新物质生成 |
乙同学再向B试管中滴入少量氯化钡溶液,有 。 |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 |
方法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1) | 取少量溶液C,滴入几滴 溶液 |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 溶液中有NaOH | 发生了化学反应 |
(2) | 取少量溶液C于试管中,插入打磨过的铁丝 | 溶液中没有硫酸 |
【观察与问题】 | 【实验与事实】 | 【解释与结论】 | ||
分别向AB两支试管中通入CO2 | ![]() |
甲同学再向A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 | 有酸性物质生成 | 证明有新物质生成 |
乙同学再向B试管中滴入少量氯化钡溶液,有 。 |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 |
方法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1) | 取少量溶液C,滴入几滴 溶液 |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 溶液中有NaOH | 发生了化学反应 |
(2) | 取少量溶液C于试管中,插入打磨过的铁丝 | 溶液中没有硫酸 |
实验一 | 实验二 | 实验三 | |
实验操作 | ![]() |
![]() |
![]() |
实验现象 | 有气泡产生 | 生成白色沉淀 |
序号 | 实验1 | 实验2 | 实验3 |
实验方案 | ![]() | ![]() | ![]() |
现象 | A中铝片表面有固体析出;B中铝片无明显现象。 | ② | 与A中的现象相同 |
结论 | 溶液中对氧化膜产生了破坏作用的离子可能是① (填离子符号)。 | 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片会与CuSO4溶液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 | 验证了实验1的结论。 |
dyczhxyn
2024-04-06
初中化学 | | 实验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