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答案]
【进行实验】(1)氢氧化钡;
(2)有气泡冒出;
【继续探究 Ba(OH)2+Na2CO3═BaCO3↓+2NaOH;
【实验探究】1;
【反思评价】H2SO4;
【拓展延伸】①。
[解析]
解:(1)紫色石蕊试液遇碱性物质变蓝,稀盐酸显酸性,氢氧化钡显碱性,氯化钠显中性,滴入石蕊溶液后变蓝的是氢氧化钡溶液;故答案为:氢氧化钡;
(2)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图中碳酸钠溶液与A溶液反应的现象为:有气泡冒出;故答案为:有气泡冒出;
【继续探究】乙试管中溶液和丙试管中上层清液倒入同洁净的烧杯中,立即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丙中氢氧化钡过量,碳酸钠和氢氧化钡生成碳酸钡和氢氧化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方程式是:Ba(OH)2+Na2CO3=BaCO3↓+2NaOH;故答案为:Ba(OH)2+Na2CO3=BaCO3↓+2NaOH;
【实验探究】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碳酸钠;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钡沉淀,则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钡,由两个实验的现象,得出猜想Ⅰ正确;故答案为:Ⅰ;
【反思与评价】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因此只需要加入硫酸就可验证全部猜想故答案为:H2SO4;
【拓展延伸】①丙中氢氧化钡过量,因此实验后的上层清液,可用于检验甲中Na2CO3是否过量,正确;
②乙实验后的溶液含有碳酸钠和氯化钠,会引入氯化钠杂质,故不可用于除去NaNO3溶液中的Ca(NO3)2杂质,错误;
③丙中生成的固体为碳酸钡,不具有吸水性,不可作食品干燥剂,错误;
故选:①。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属于"难典题",熟悉题型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