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唐朝的民族交往与交融,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答案]
(1)唐太宗是一个虚心纳谏的人;是一个雄才大略,济世安民的人;是勤俭治国、励精图治的一代明君。(2)“胡”指吐蕃;“汉家”指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3)同:都促进中外文化交流;都是以僧人的身份出国;都是历经磨难、九死一生。不同点:玄奘是唐太宗时期的人,西行天竺,带回大量佛经;玄奘是唐玄宗时期的人,东渡日本,向外传播中国文化;玄奘是独自西行,鉴真是结伴东渡;玄奘归国了,鉴真没有归国。(4)农民阶级的辛勤劳动;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府政策的支持,轻徭薄赋,提倡节俭,重视农业生产;改进农具,曲辕犁、筒车等,兴修水利。(5)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实行正确的政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改进生产技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之一;注意兴修水利,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促进了民族交融和中外交流。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唐)太宗深纳之”概括得出唐太宗是一个虚心纳谏的人;根据材料“正为苍生(百姓)耳……陛下(唐太宗)拨乱反正,济世安民的人,不自负)。’(唐)太宗深纳之”可得出是勤俭治国。
(2)根据材料“文成公主从长安出发,沿唐蕃古道,步行3000多公里。”可知;“汉家”指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
(3)同:根据材料“他用17年时间遍游各地,寻师访友,成为佛学大师,介绍到天竺,经口述由弟子编成《大唐西域记》,还传播中国医药、建筑。”可得出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都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根据材料“前后用了12年。鉴真因辛劳失明”及所学知识可得出都是历经磨难。不同点:根据材料“贞观初年,玄奘是唐太宗时期的人,带回大量佛经,东渡日本;根据材料“随行有36人献出生命”及所学知识可知,鉴真是结伴东渡,鉴真没有归国。
(4)结合材料四“妇姑荷(肩挑)箪食,童稚携壶浆(汤饭),丁壮在南冈”等信息及所学知识;国家统一;政府政策的支持,提倡节俭;改进农具、筒车等。
(5)概括来说,唐朝前期出现繁荣景象的原因包括:国家统一;唐朝前期的君主很注意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轻徭薄赋,说明正确的政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与生产技术的改进有关;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唐朝前期的统治者能较好地处理好民族关系,又积极开展民族间的友好交往,开展对外交往是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
故答案为:
(1)唐太宗是一个虚心纳谏的人;是一个雄才大略;是勤俭治国。
(2)“胡”指吐蕃;“汉家”指唐朝,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3)同:都促进中外文化交流;都是以僧人的身份出国、九死一生,西行天竺;玄奘是唐玄宗时期的人,向外传播中国文化,鉴真是结伴东渡,鉴真没有归国。
(4)农民阶级的辛勤劳动;国家统一;政府政策的支持,提倡节俭;改进农具、筒车等。
(5)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改进生产技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之一,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促进了民族交融和中外交流。
[点评]
本题考查了"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   唐朝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属于"综合题",熟悉题型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