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14小题共14分)
1.
(本题1分)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灯泡发光
B.蔗糖溶于水
C.饼干变软
D.面包发霉
2.
(本题1分)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
B.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
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D.氮气用作充氮包装,保存食品
4.
(本题1分)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
B.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C.空气质量指数级别越高,空气质量越差
D.空气中的氮气与氧体积比约为5:1
5.
(本题1分)
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 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6.
(本题1分)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湿衣服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容易干--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B.固体碘(I2)和碘蒸气(I2)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C.液态水变为水蒸气--分子体积变大
D.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
7.
(本题1分)
下列各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8.
(本题1分)
雄伟壮观的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表面安装了近2万块钛(Ti)金属板。已知Ti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为26,相对原子质量为48,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钛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B.Ti4+核外有26个电子
C.钛原子和钛离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D.钛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22
9.
(本题1分)
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
 |
 |
|
A.可除去水中溶解的食盐 |
B.探究呼出气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同 |
C.验证分子不断运动 |
D.用木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
10.
(本题1分)
已知: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如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该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由分子构成的
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均没有改变
D.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11.
(本题1分)
如图中①、②分别是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②表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y=7
B.若①表示阳离子,则x可能为12
C.若y=8,则两种微粒都达到稳定结构
D.若①中x=9,则A表示的粒子符号为F1-
12.
(本题1分)
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有:①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②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没有擦干,③加热时试管底部接触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
;⑤加热液体时没有不时的上下移动试管;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的物质;⑦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向上倾斜。其中与之相关的是( )
A.②③⑤⑦
B.②④⑤⑥
C.②③⑥⑦
D.①③⑤⑥
13.
(本题1分)
类推的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类推正确的个数有( )
①镁离子、硫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所以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②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③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所以原子核中都有质子和中子
④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一定发生改变,所以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⑤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都是由同种分子构成
⑥氧、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多于4个,所以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多于4个
⑦铁、汞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所以金属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14.
(本题1分)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关于实验基本操作的叙述正确的个数是( )
①将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②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③用托盘天平称量6.5g药品,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左偏转,应该向右盘中加砝码;④可用10mL量筒量取9.8mL的液体;⑤滴瓶中的胶头滴管用后不用清洗,可直接放回原试剂瓶;⑥酒精灯不慎碰倒在桌面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⑦给玻璃仪器加热,都要加垫石棉网,以防仪器炸裂;⑧将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从试管口往下套;⑩使用分液漏斗可以随时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