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试卷总分:100分 命题人:dygzswyn 考试时长:120分钟
A.群落演替一般是一个种群代替另一个种群的过程
B.裸岩上的群落演替过程是裸岩→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木→森林
C.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过程
D.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A.生态廊道建设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多样性层次
B.生态廊道建设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就地保护措施
C.生态廊道联系碎片化生境,可增加不同物种间的基因交流
D.生态廊道建设可恢复珍稀物种生物数量,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A.脑组织水肿患者可使用提高血浆渗透压的药物
B.急性腹泻患者可输注含特定无机盐的生理盐水
C.长期进食障碍患者可输注葡萄糖生理盐水
D.炎症患者可输注蒸馏水配制的水溶性药物
A.谷氨酸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
B.图中③过程谷氨酸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突触间隙
C.图中④过程体现了质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D.促进突触前膜回收谷氨酸的药物可缓解ALS
A.盐酸直接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
B.小肠上的微小神经没有剔除干净
C.盐酸被小肠吸收,经血液循环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
D.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了促胰液素进而调节胰腺分泌胰液
A.碳循环和水循环都是以无机物的形式进行的
B.碳在无机环境中有多种存在形式
C.过程③主要是光合作用,大力植树造林是实现碳中和的唯一措施
D.过程②和④是导致碳循环平衡被破坏的主要原因
A.甲种鱼和乙种鱼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B.甲种鱼和乙种鱼以及这个鱼塘中的其他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群落
C.这个人工鱼塘只需要物质的输入,而不需要能量的输入
D.若除去乙种鱼并增加投放饲料,则甲种鱼的数量会呈现“J”型增长
A.该病属于人体免疫疾病中的自身免疫病
B.激素A能够促进垂体细胞代谢,使激素B合成增加
C.图中所示抗体可通过与激素B的受体结合,从而影响激素B的作用
D.使用免疫抑制剂能够有效缓解该病患者的病情
A.a、b组实验结果说明胚芽鞘的生长与尖端有关
B.c、d组实验结果说明胚芽鞘的生长与尖端有关
C.e组实验结果说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化学物质是吲哚乙酸
D.g的推测是错误的,胚芽鞘生长状况应该与e组结果相似
发展阶段 | 植物种类(种) | 细菌多样性指数(ACE) | 土壤中氮含量(g/kg) |
初级阶段 | 11 | 3694.97 | 0.04 |
发育阶段 | 12 | 3939.91 | 0.05 |
成熟阶段 | 18 | 3853.56 | 0.06 |
A.植物种类越多,土壤中的含氮量一定越多
B.该批植物发展阶段越靠后,植物个体的发育情况就越好
C.调查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就必须调查成熟阶段进行观察
D.随着灌木丛的发展,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
A.突触后膜的受体与乙酰胆碱结合后,会引起膜两侧电位发生变化
B.在精神恐惧、紧张状态下,神经元释放的肾上腺素能使心率加快
C.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受体数量减少,会影响神经递质的调节效应
D.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
组别 | 处理方法 | 实验时间 |
甲组 | 切除甲状腺 | 14天 |
乙组 | 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 | Y |
A.按照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乙组中的Y也应为14天
B.甲组小鼠的生长发育的速度可能明显慢于乙组小鼠的
C.可将各组小鼠单位时间内的氧平均消耗量作为因变量来记录实验数据
D.可设置丙组实验进一步验证实验结论,对小鼠灌胃适量的甲状腺激素,其他实验条件同乙组
A.长白山生物种间关系复杂,包括捕食、寄生和腐生等
B.具有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其数量不一定呈周期性波动关系
C.长白山上所有的动物、植物组成了生物群落
D.长白山随海拔升高的4个植被分布带体现了群落的垂直分布
A.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都只分布于皮肤中
B.老年人机体对温度变化的反应较慢可能与神经细胞的衰老有关
C.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相关神经使血管收缩
D.由于对环境温度变化反应迟钝,老年人对高温、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A.酸性与碱性主要是指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的pH
B.患者体内的癌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对内环境的稳态也有影响
C.常饮用苏打水等碱性水,有利于增加细胞外液中HCO3-的数量,保持健康
D.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都是平衡膳食的组成部分,都是合理营养必不可少的
A.大脑发育状况能影响大脑皮层对脊髓排尿中枢的控制从而影响排尿
B.随着机体抗利尿激素的增加,膀胱逼尿肌收缩,促进膀胱内尿液向外排出
C.当膀胱内尿量达到一定量时,脊髓中初级排尿中枢控制排尿属于非条件反射
D.正常排尿由神经系统和多种肌肉配合完成,该过程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A.该农场仓鼠的种群密度约2400只/hm2
B.第一次捕获与第二次捕获的间隔时间越短越好
C.此种方法可以调查该地的蚜虫种群密度
D.仓鼠在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导致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密度大
A.从结构a到结构c构成一个完整反射弧
B.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c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C.刺激a,在c上能检测到电位变化
D.若b处受到破坏,刺激c仍能完成反射活动
A.内环境中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CO2过多,刺激神经中枢,通过呼吸活动将CO2排出
B.内环境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总是处于动态平衡,说明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C.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可与Na2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
D.血浆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说明免疫系统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A.摘除顶芽后,侧芽生长速度会因为生长素浓度降低而减慢
B.越冬植物进入秋冬季节赤霉素相对含量增加,脱落酸相对含量减少
C.茎的背地性生长和根的向地性生长都能体现生长素的作用特点
D.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果实,能明显促进果实成熟
A.刺激a点,甲的指针一定偏转2次
B.刺激b点,甲的指针一定偏转1次
C.刺激c点,乙的指针一定偏转2次
D.刺激d点,乙的指针一定偏转2次
A.受惊吓后导致尿失禁的原因可能是过程③中的信号传递出现了异常
B.排尿反射发生的过程中,神经冲动在神经元②③上一定不会双向传导
C.随着膀胱的充盈,感受器细胞所受的刺激加强,K+外流的速率加快,人体的尿意加强
D.刺激神经元④,逼尿肌没有收缩,结合图乙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刺激强度小于S5
A.顶勾促进细胞伸长
B.子叶体现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C.顶端促进细胞伸长
D.顶端体现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A.三北防护林抵抗力稳定性低
B.常绿阔叶林物种丰富度较低
C.三北防护林垂直分层现象更复杂
D.常绿阔叶林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更大
A.据图2可知,生长素既抑制植物生长,也能促进其生长,且促进作用与其浓度呈正相关
B.将图1棉花植株水平放置,茎表现为背地生长,与根部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C.若图1中①处生长素浓度为图2中的c,则②处生长素浓度处于c~e范围
D.在棉花栽培过程中,需要摘心(打顶)使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以增加棉花产量
A.①②③④分别指的是迁出率、迁入率、死亡率和出生率
B.种群都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昆虫的雄虫主要是通过控制⑥,进而影响种群的数量
D.悬铃木在某市街道旁每隔5米种植一棵,这是对种群数量特征的描述
A.人体中①②③的含量要大于细胞内液的含量
B.如果①与③间的水分交换失去平衡,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
C.②不仅可以调节①与③间水分平衡,而且能将③中少量蛋白质运回①
D.①②③和细胞内液之间不断发生物质交换为细胞提供养料并排出代谢废物
A.TRH的分泌细胞位于下丘脑
B.TRH遍布全身血液,并定向作用于垂体
C.TH低于机体生理浓度时,血浆TSH的浓度有所下降
D.饮食缺碘会影响TRH和TSH的分泌,引起甲状腺组织增生
A.对照组生根数量少是因为枝条中没有IAA
B.四组实验中,300mg/L IAA诱导茎细胞分化出根原基最有效
C.100与300 mg/L IAA处理获得的根生物量相近
D.本实验结果体现了IAA对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
A.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B.B细胞、T细胞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成熟,但均来自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C.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D.被病原微生物侵染后,免疫细胞清除病原体时可导致脾脏、扁桃体和淋巴结肿大
A.调查蝗虫的幼虫跳蝻密度一般采用标记重捕法
B.群居蝗虫通过苯乙腈向大山雀传递信息,表明生命活动离不开信息传递
C.消灭蝗虫可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D.蝗虫的种群数量处于波动状态,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可能出现种群爆发
A.该“媒介”维持pH的稳定的实现,与CO32-和HPO42-等离子有关
B.若该“媒介”的稳态遭到破坏,则必然引起机体患遗传病
C.体内细胞的正常生活依赖于该“媒介”,但不参与它的形成和维持
D.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
A.从实验结果来看,酵母菌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B.图1中a点时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内斗争最激烈
C.计数时先加培养液待酵母菌细胞沉降后再盖盖玻片
D.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密度是1.44×107个/mL
A.柳树释放的乙烯是一种化学信息
B.该实例体现了信息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柳树具备题述防御功能是柳树与其天敌共同进化的结果
D.利用乙烯防治柳树林中害虫的方法属于化学防治
A.图1中a~d时间段内,d时种群数量最多,第d年和第e年种群数量相等
B.图1中b~c时间段内,λ值基本不变,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C.据图2分析可知,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D.若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N,则其同化量为N+A2
A.两种鼠之间为竞争关系,两者的K值在2016-2019年间均逐年降低
B.中华姬鼠的种群数量达到
C.在夏秋季,如果普通鵟体重增加1kg,则最多需要消耗100kg植物
D.该地区小型地栖鼠丰富度随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增大,中度海拔种群密度一定大于低海拔
A.图1中A点和图3中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
B.图1、2中的B、D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
C.图4中第4年和第8年种群数量相等
D.森林中随着各个种群的变化,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也在变化
A.图1中电流计的指针出现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不能证明兴奋的传导具有双向性
B.图2中电流计的指针出现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能证明兴奋的传导具有双向性
C.利用图3装置无法判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还是双向传导
D.若图1中刺激点改为c点,电流计的指针不偏转,说明兴奋的传导具有双向性
数据类型项目 | 工业污染区 | 非工业区 | ||
深色蛾 | 浅色蛾 | 深色蛾 | 浅色蛾 | |
释放数目 | 154只 | 164只 | 472只 | 496只 |
再回收率 | 58% | 25% | 6% | 42% |
dygzswyn
2023-02-07
高中生物 | 考试 | 难度:1.87
平行组卷卷生成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