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A.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890.0×102J•cm-2•a-1
B.该生态系统中第Ⅱ营养级到第Ⅲ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14.6%
C.第Ⅱ营养级中某些生物既属于初级消费者又属于分解者
D.第Ⅲ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是4250J•cm-2•a-1
A.甲种鱼和乙种鱼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B.甲种鱼和乙种鱼以及这个鱼塘中的其他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群落
C.这个人工鱼塘只需要物质的输入,而不需要能量的输入
D.若除去乙种鱼并增加投放饲料,则甲种鱼的数量会呈现“J”型增长
A.人工樟子松林中的全部鼠个体构成了一个种群
B.将一种鼠引入一个新环境该种群就会出现“J”形增长
C.化学药剂的使用使不同鼠群产生更多的抗药性变异
D.引入鼠天敌的防治效果持续时间要比化学防治长
A.环境容纳量就是种群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
B.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集群分布和随机分布
C.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一定保持稳定
D.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密度一定增加,所以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A.图中的营养结构中有4个营养级
B.D表示的是兔子呼吸散失的能量
C.E是兔子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C=D+E+F
D.兔子与狐所在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A.甲种鱼和乙种鱼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B.甲种鱼和乙种鱼以及这个鱼塘中的其他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群落
C.这个人工鱼塘只需要物质的输入,而不需要能量的输入
D.若除去乙种鱼并增加投放饲料,则甲种鱼的数量会呈现“J”型增长
A.与b时刻相比,该种群c时刻的种群数量少,种内竞争程度小
B.该种群在e时刻达到种群最大数量,此时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C.该种群在cd时间段内出现图示变化,可能与环境改变导致环境容纳量增大有关
D.该种群在ef时间段内,种群数量出现负增长,此时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A.图1中t0~t1与图2中b~c时期种群都是增长型
B.图2中a、c时期种群的出生率均与死亡率相当
C.图1和图2中K值出现的时间分别是t2和d
D.图1和图2可分别表示种群的S型和J型增长过程
A.曲线乙显示该种群的数量增长方式为“S”型增长
B.若某条件引起该种群的数量发生曲线丙所示变化,则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
C.一般情况下,气候是影响曲线乙中ab段波动的外界因素之一
D.若某条件引起该种群的数量发生曲线甲所示变化,则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是食物来源变少
A.可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干扰雌雄交尾来控制特征⑤,进而影响种群数量
B.种群都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
C.某种群的特征②逐渐增加,可判断种群特征⑤是增长型
D.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A.我国老龄化趋势明显的现象不会影响到种群密度
B.我国不同城市的性别比例没有差异,且均为1:1
C.研究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可以忽视迁入率和迁出率
D.如果当代部分不婚人士提出的“不结婚、不生娃”的理念被实践,人口负增长可能会加剧
A.校园中所有的草构成了一个种群
B.生物种群一般具有空间结构、丰富度等数量特征
C.性别比例会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
D.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的数量
A.图1、图2均建构的是有关种群数量的数学模型
B.由图2分析可知,A点、F点时的λ大于1
C.由图1分析可知,蝗虫种群数量的K值为N2
D.由图2分析可知,曲线上表示甲种群数量增长的点是B点
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田鼠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田鼠种群数量增加会使其年龄组成趋向于衰退型
C.社群压力增大,会使田鼠的平均体重趋向于下降
D.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受神经—体液调节的影响
dygzswyn
2023-02-07
高中生物 | 高二上 |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