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搜题▪组卷
A.若C和D为盐和水,该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B.若A是氧化铜、C为铜,该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
C.若将20gA和30gB混合,则生成C和D的总质量一定为50g
D.此反应可能是复分解反应
物质 | X | O2 | CO2 | H2O |
反应前质量/g | 16 | 70 | 1 | 0 |
反应后质量/g | 0 | 待测 | 45 | 36 |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X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表中“待测”值为5
D.反应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比为45:36
A.Ca(OH)2和H2
C.CaCO3、NaOH和H2
B.NaOH和Ca(OH)2
D.Ca(OH)2、CaCO3和H2
A.若X、Y、W、Q均为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
B.若Y、Q为单质,X、W为化合物,则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
C.若X、Y质量之和为mg,则W、Q质量之和不大于mg
D.若X、Y分别是酸和碱,则W、Q一定有一种物质是盐
![]() |
![]() |
![]() |
![]() |
A.足量镁条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 B.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铁粉 | C.一定条件下氧化铜和炭粉恰好完全反应 | D.将铁钉加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 |
A.分类观念:丝绸、涤纶都属于合成纤维
B.守恒思想: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有水生成,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C.宏微结合:水蒸气冷凝变成液态水后体积减小,原因是温度降低后分子变小
D.证据推理:H2O2和H2O的组成元素相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A.Fe2+、Fe3+质子数相同,但质量差异大
B.若表示阳离子,则x<18
C.2CO2中两处“2”的含义分别表示“两个二氧化碳分子”和“两个氧原子”
D.符号“N2”和“Ne”都既有宏观意义,又有微观意义
A.实验一整个过程中活塞移动情况为:先向右、后向左,最终停在刻度“1”处
B.实验二通入O2后,a处白磷不燃烧,b处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C.实验三若取用的白磷量不足,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D.三个实验中将白磷改为红磷,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A.化学观念: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原子、分子和离子等
B.科学思维: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有水生成,则该物质一定含氢、氧两种元素
C.科学探究与实践:向分别盛有5mL水和5mL酒精的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小粒碘,可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D.科学态度与责任: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并回收废弃塑料等,控制“白色污染”
A.实验对比左盘烧杯内两种药品混合前后托盘天平是否平衡,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实验通过检验试管a、b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和氧气,验证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实验对比两支试管产生气泡的快慢,验证反应的剧烈程度与反应物浓度有关
D.实验对比燃着的木条能否继续燃烧,验证人呼出气体中CO2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鉴别NaCl固体和NH4NO3固体 | 取样,加水溶解,测量溶液温度变化 |
B | 除去木炭粉中的氧化铜 | 在空气中充分燃烧 |
C | 检验NaOH是否变质 | 取样加水溶解后,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红 |
D |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将锌粒与稀硫酸混合,比较混合前后溶液的质量 |
A.A
B.B
C.C
D.D
A.微粒观: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C.能量观:呼吸作用、金属锈蚀等缓慢氧化都会放出热量
D.转化观:稀盐酸与稀硝酸之间的相互转化均可通过一步实现
A.
探究铁生锈条件
B.
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铵溶液
C.
探究某可燃性气体中是否含有氢元素
D.
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zj@dyw.com
2017-11-19
初中化学 | 九年级上 |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