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搜题▪组卷
A.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
B.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
C.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D.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件(外因)
A.对比步骤①和②的现象可得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B.对比步骤②和③的现象可得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C.待装置冷却到初始温度,打开K2,量筒内有40mL水流入集气瓶
D.以上实验可得,温度达到着火点且氧气达到一定浓度可燃物才会燃烧
A.“白薯蔓”是可燃物
B.“火折子”保存火种时不能与空气充分接触
C.燃烧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
D.“吹气”主要目的是降低温度
A.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
B.蜡烛逐渐熄灭
C. 铝片上有划痕
D.冷却后粗铜丝b端略上升
A.“木燧“取火过程中空气中氧气含量增大
B.真空环境也可采用“金燧”取火
C.“金燧”、“木燧”取火的原理都是升温使可燃物的着火点升高
D.“金燧”聚光生火主要利用了金属有良好的金属光泽
A.若C和D为盐和水,该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B.若A是氧化铜、C为铜,该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
C.若将20gA和30gB混合,则生成C和D的总质量一定为50g
D.此反应可能是复分解反应
A.Ca(OH)2和H2
C.CaCO3、NaOH和H2
B.NaOH和Ca(OH)2
D.Ca(OH)2、CaCO3和H2
物质 | X | O2 | CO2 | H2O |
反应前质量/g | 16 | 70 | 1 | 0 |
反应后质量/g | 0 | 待测 | 45 | 36 |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X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表中“待测”值为5
D.反应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比为45:36
A.若X、Y、W、Q均为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
B.若Y、Q为单质,X、W为化合物,则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
C.若X、Y质量之和为mg,则W、Q质量之和不大于mg
D.若X、Y分别是酸和碱,则W、Q一定有一种物质是盐
![]() |
![]() |
![]() |
![]() |
A.足量镁条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 B.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铁粉 | C.一定条件下氧化铜和炭粉恰好完全反应 | D.将铁钉加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 |
A.分类观念:丝绸、涤纶都属于合成纤维
B.守恒思想: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有水生成,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C.宏微结合:水蒸气冷凝变成液态水后体积减小,原因是温度降低后分子变小
D.证据推理:H2O2和H2O的组成元素相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A.燃烧需要可燃物接触氧气,所以可燃物接触氧气就一定能燃烧
B.用洗洁剂洗去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用汽油洗去油污也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C.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征,所以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铁与稀硫酸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大,锌与稀硫酸反应后溶液质量也增大
选项 | 遇到的问题 | 解决方案 |
A | 衣服染上金属锈渍 | 用棉签蘸白醋擦洗 |
B | 自来水出现异味 | 用活性炭净水器处理 |
C | 天然气灶头漏气 | 立即关阀并开抽油烟机换气 |
D | 炒菜时油锅窜起火苗 | 立即用锅盖盖灭 |
A.A
B.B
C.C
D.D
A.浓硫酸干燥某些气体——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B.CO能燃烧,CO2可用于灭火——两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C.用CuSO4配制波尔多液时,不能用铁制容器——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D.煤炉火越扇越旺——降低了煤的着火点
gcc@dyw.com
2018-11-10
初中化学 | 九年级上 |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