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搜题▪组卷
A.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
B.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
C.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D.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件(外因)
A.“白薯蔓”是可燃物
B.“火折子”保存火种时不能与空气充分接触
C.燃烧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
D.“吹气”主要目的是降低温度
A.对比步骤①和②的现象可得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B.对比步骤②和③的现象可得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C.待装置冷却到初始温度,打开K2,量筒内有40mL水流入集气瓶
D.以上实验可得,温度达到着火点且氧气达到一定浓度可燃物才会燃烧
A.“木燧“取火过程中空气中氧气含量增大
B.真空环境也可采用“金燧”取火
C.“金燧”、“木燧”取火的原理都是升温使可燃物的着火点升高
D.“金燧”聚光生火主要利用了金属有良好的金属光泽
A.转化②中的物质都属于氧化物
B.转化①中甲与O2的分子个数比为2:3
C.丙的化学式可以表示为H2SO4
D.整个转化过程中硫元素化合价升高
A.反应中甲、乙两物质的分子数目比一定是1:1
B.乙物质和丁物质中氢元素的化合价均为+1价
C.丙物质中含有四个氢原子
D.该反应前后共有两种氧化物
A.转化①中原子种类不变,个数改变
B.转化②是化合反应
C.整个过程中共有2种氧化物
D.物质丙由离子构成
wsx@dyw.com
2024-02-04
初中化学 | 九年级上 |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