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盐的化学性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答案]
【学习交流】
物理。
【实验验证】
步骤1:偏小。
步骤2:产生气泡。
步骤4:硝酸银。
(1)BaCl2+K2SO4═BaSO4↓+2KCl。
(2)Ba(NO3)2。
(3)不能。
[解析]
解:【学习交流】
石油分馏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物理。
【实验验证】
步骤1:将草木灰加水溶解,过滤得到浸出液,若使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浸出液的酸碱度,测得结果应偏小,是因为浸出液中含有碳酸钾,碳酸钾溶液显碱性,湿润后导致碱性减弱。
故答案为:偏小。
步骤2:另取少量浸出液,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硝酸,观察到产生气泡(稀硝酸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硝酸钾、水和二氧化碳),证明草木灰中含有K2CO3。
故答案为:产生气泡。
步骤4:取步骤3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硝酸银和氯化钾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钾),证明草木灰中含有KCl。
故答案为:硝酸银。
(1)步骤3中氯化钡和硫酸钾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氯化钾,化学反应方程式是BaCl2+K2SO4═BaSO4↓+2KCl。
故答案为:BaCl2+K2SO4═BaSO4↓+2KCl。
(2)小文同学认为步骤4得出“草木灰中含有KCl”的结论不合理,应将上述过程中某药品更换为Ba(NO3)2溶液,即可得证,是因为利用硝酸钡验证硫酸钾,避免了氯化钡中的氯离子影响对氯化钾的检验。
故答案为:Ba(NO3)2。
(3)步骤3和步骤4不能调换顺序,是因为调换顺序后,是因为硝酸银既能和氯化钾反应,又能和硫酸钾反应。
故答案为:不能。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盐的化学性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属于"综合题",熟悉题型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