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试卷总分:100分 命题人:dygzswyn 考试时长:120分钟
A.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
B.水疱的成分中蛋白质的含量最高
C.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D.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
A.肝匀浆的pH为7.35~7.45,其维持稳定主要与钠离子、氯离子有关
B.每组实验都进行自身对照,重复实验可增加实验信度
C.一般以滴数为纵坐标,pH变化为横坐标,绘制实验结果
D.生物材料的缓冲结果接近自来水组、背离缓冲液组
A.运动员听到指令入水属于条件反射,该过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
B.在游泳过程中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肠胃活动受抑制
C.在等待指令时,运动员既兴奋又紧张,体内肾上腺素含量增加
D.运动员的躯体运动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A.副交感神经末梢及支配的泪腺构成了效应器
B.产生伤心情绪的实际部位是大脑皮层
C.情绪属于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积累消极情绪会产生抑郁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通常共同调节同一器官,且作用一般相反
A.a点时膜电位的维持,与K+从细胞膜②侧扩移动到①侧有关
B.c点后,该刺激部位两侧的神经纤维上都能产生局部电流
C.b~c过程中,大量Na+从细胞膜①侧主动转运到②侧
D.d~e过程中,该神经纤维要消耗ATP
A.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基本是倒置的
B.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中相应部位的大小有关
C.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可以引起下肢的运动
D.大脑皮层位于大脑表面,主要由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构成
A.巴甫洛夫发现每次给狗喂食时发出铃声,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这一现象属于条件反射
B.斯他林和贝利斯将狗的小肠黏膜与稀盐酸混合磨碎,制成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条狗的血液中,结果引起了胰液的分泌,他们把提取液中的化学物质命名为促胰液素
C.班廷和贝斯特将狗的胰液管结扎至胰腺萎缩后制成胰腺提取液,将提取液注射给切除胰腺的狗,结果狗的血糖下降,从而发现了胰岛素通过胰管分泌释放
D.科学家手术摘除成年狗的甲状腺,会出现行动呆笨迟缓、精神萎靡等症状,证明甲状腺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关
A.实验组可采用手术法摘除即将发育为卵巢或睾丸的组织,体现“减法原则”
B.需选择多个生殖系统分化之前的家兔胚胎作为实验材料
C.实验过程只需观察记录家兔外生殖器官的表现情况
D.若去除即将发育为睾丸的组织,发育出雌性器官,则假说1正确
A.在失温初期,机体通过体液调节,使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
B.面色苍白往往是由于面部毛细血管收缩所致,是减少散热的途径
C.失温会导致人体细胞中酶的活性下降,细胞呼吸速率减慢,产热减少
D.失温现象说明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A.肾上腺素既是一种激素,也是一种神经递质
B.肾上腺皮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可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
C.长期熬夜会降低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并会增加患癌风险
D.活化后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在血液中循环并粘附靶细胞
A.HIV主要攻击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降低
B.HIV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故无法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C.AIDS患者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降低,肿瘤细胞不能及时被消除
D.研发抑制逆转录酶活性的药物是治疗艾滋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A.病毒入侵后,机体释放出的干扰素可以刺激相关细胞及时作出反应
B.细胞毒性T细胞产生较快,原因是其产生只需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C.患者第3天想要确定是否受该病毒感染,可通过检测相应抗体水平实现
D.当患者感染严重时,可服用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加以治疗
A.病原体入侵人体,首先需要突破皮肤、黏膜等
B.细胞因子风暴导致人体肿胀是因为炎症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C.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属于免疫失调中的过敏反应
D.细胞因子风暴引发人体休克的直接原因可能是NO导致血管扩张,血压降低
A.发生免疫排斥是由于供体和受体细胞表面的HLA不同
B.免疫排斥反应主要与B细胞活化有关
C.在进行器官移植时,需要考虑在用免疫抑制剂药物与预防感染之间寻求平衡
D.猪3.0的开发可缓解器官移植中供体器官短缺的问题
A.实验结果可以证明IAA在浓度过高时抑制生根
B.如果要探究IAA促进月季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需做预实验
C.IAA促进月季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应在10-9~10-7mol•L-1之间
D.处理月季插条的IAA浓度不同,则插条上生根的数目一定不同
A.某些运动员服用人工合成的睾酮衍生物,可促进肌肉的生长,提高比赛成绩
B.桑叶适量喷洒人工合成的保幼激素类似物,可推迟蚕作茧的时间,提高吐丝量
C.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能产生α-淀粉酶
D.若遇到连续阴雨影响向日葵受粉,可通过喷施生长素类调节剂防止减产
A.春化作用有利于冬小麦避免在寒冷条件下开花后无法结实
B.光照能改变光敏色素的结构,进而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
C.“淀粉-平衡石假说”认为平衡石细胞将重力信号转变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
D.温带地区树木形成规则的年轮主要与光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A.若被捕捉过的东方田鼠不易再被捕捉,则调查区内田鼠种群密度小于95只/公顷
B.该地原居民外迁,耕地荒废导致食物短缺种群密度降低,该因素为非密度制约因素
C.调查东方田鼠种群密度时,还可同时获得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物种丰富度等种群特征
D.在田鼠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时进行第一次捕捉,估算得到的该种群的K值小于实际的K值
A.与b时刻相比,该种群c时刻的种群数量少,种内竞争程度小
B.该种群在e时刻达到种群最大数量,此时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C.该种群在cd时间段内出现图示变化,可能与环境改变导致环境容纳量增大有关
D.该种群在ef时间段内,种群数量出现负增长,此时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A.显微计数时,应先加培养液再盖盖玻片,否则会导致计数结果偏高
B.为避免酵母菌增殖影响实验结果,滴加培养液后需立即计数
C.取样时滴管从静置的培养液底部吸取,会导致数据偏大
D.若计数的中方格中酵母菌数量的平均数与图7中方格内酵母菌数量相同,则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密度为4.5×108个•mL-1
A.改变培养温度会影响草履虫的数量,温度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B.气候等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
C.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和有规则波动主要与非密度制约因素有关
D.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可通过反馈调节机制实现
A.须彻底去除粪便中微生物的DNA后再检测,以免干扰实验结果
B.红外触发相机技术可用来调查该林场大熊猫的种群密度
C.该技术可通过调查大熊猫种群的性别比例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
D.将圈养的大熊猫放归栖息地是通过增加出生率来提高其种群密度的
A.《孟子•梁惠王上》提到“数罟(细密的渔网)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可保证鱼类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邺风•简兮》中记载:“山有榛,隰有苓”(隰指低洼地)既体现了不同生物适应不同环境,又体现了生物群落具有水平结构
C.《诗经•小雅•小宛》中提到“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描述的是螟蛉与蜾蠃两种生物之间的行为,这种种间关系实际上是捕食
D.“慎勿于大豆地中杂种麻子”描述了大豆和麻子因相互遮光而不能混杂种植,体现了两物种没有共同的生态位
A.四大家鱼混养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特征
B.应避免同时饲养青鱼和草鱼,否则会导致种间竞争过于激烈,产量降低
C.若多年后该池塘废弃,其优势种会随时间推移发生变化,该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D.池塘为人工生态系统,其生物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不具有季节性的变化
A.果林下种植草菇能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的能力
B.板栗—茶树立体农业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条件下,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相同
C.桑树—生姜立体农业模式中桑树和生姜两种植物根系深浅搭配,可实现对不同层次土壤中水和无机盐的充分利用
D.立体农业模式的环境条件稳定,各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都会呈现“J”型
取样地点 | 取样时间 | 动物种类及数量 | ||
蚂蚁 | 蚯蚓 | 蜈蚣 | ||
溪边土壤 | 上午10点 | 很少 | 较多 | 非常多 |
晚上10点 | 少 | 多 | 较多 | |
山地土壤 | 上午10点 | 非常多 | 较少 | 较少 |
晚上10点 | 较多 | 少 | 很少 |
A.表1数据显示,该小组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
B.该实验只探究了土壤水分对土壤动物类群分布的影响
C.可依据土壤小动物趋暗、趋热等特性来设计诱虫器
D.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A.荒漠——降水量稀少且分布不均匀,物种数目少,群落结构简单
B.湿地——动植物物种十分丰富,既有水生生物也有陆生生物
C.草原——降雨均匀,植物叶片狭窄,动物奔跑能力强
D.森林——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
A.鲸落的形成演化会改变鲸落所在地的环境和生物种群分布
B.鲸落是一种可以实现能量循环利用的特殊生态系统
C.因为深海没有阳光,特殊生态系统鲸落中不存在生产者
D.鲸骨礁岩上演化出充满生机的珊瑚礁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构成了草原生态系统的完整结构
B.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C.牛羊属于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的基石
D.牛羊的粪便能为牧草提供养分和能量,促进牧草生长
A.黑素干细胞的转移是神经和体液调节的结果
B.压力改变了黑素干细胞向表皮和毛囊的转移比例
C.传出神经与传入神经不同,前者能分泌神经递质支配相关细胞
D.保持轻松心态会对人的发色和肤色产生一定影响
检验项目 | 结果 | 单位 | 参考值 |
游离甲状腺激素 | 0.75 | ng/dL | 0.8-1.7 |
促甲状腺激素(TSH) | 7.47 | mIU/L | 0.3-3.6 |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 | 140.60 | IU//mL | 5-100 |
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 | 47.90 | IU//mL | 1-16 |
A.TGAb和TPOAb值偏高是诊断该病的主要依据
B.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偏高与机体反馈调节有关
C.桥本氏甲减出现的原因是甲状腺细胞受损
D.桥本氏甲减可通过接种疫苗的方式预防
A.⑥既不能识别抗原,也不能继续增殖
B.人体内的细胞④能合成、分泌细胞因子
C.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⑦快速增殖分化并分泌②
D.细胞⑩可接触、裂解靶细胞,使病原体暴露出来
A.酵母菌种群数量在4h内均呈J形增长
B.酵母菌种群在不同转速下的环境容纳量不同
C.用摇床培养能增加培养液的氧含量,提高酵母菌繁殖速率
D.培养8h后,三个锥形瓶中酵母菌的种群密度均达到稳定
组别 | 实验处理 | 血清抗体种类 | 血清抗体含量 |
甲 | 健康幼鼠+生理盐水 | 无 | 无 |
乙 | 健康幼鼠+EV71疫苗 | EV71抗体 | 较高 |
丙 | 健康幼鼠+CVA16疫苗 | CVA16抗体 | 较高 |
丁 | ? | ? | ? |
dygzswyn
2024-11-22
高中生物 | 考试 | 难度:1.95
平行组卷卷生成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