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A.甲种鱼和乙种鱼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B.甲种鱼和乙种鱼以及这个鱼塘中的其他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群落
C.这个人工鱼塘只需要物质的输入,而不需要能量的输入
D.若除去乙种鱼并增加投放饲料,则甲种鱼的数量会呈现“J”型增长
A.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890.0×102J•cm-2•a-1
B.该生态系统中第Ⅱ营养级到第Ⅲ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14.6%
C.第Ⅱ营养级中某些生物既属于初级消费者又属于分解者
D.第Ⅲ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是4250J•cm-2•a-1
A.甲种鱼和乙种鱼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B.甲种鱼和乙种鱼以及这个鱼塘中的其他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群落
C.这个人工鱼塘只需要物质的输入,而不需要能量的输入
D.若除去乙种鱼并增加投放饲料,则甲种鱼的数量会呈现“J”型增长
A.据图1可知,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左右
B.据图2可知Ⅳ为分解者,相当于图1中的A,能够利用各营养级转移来的能量
C.假设各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20%,图3中若猫头鹰的能量
D.据图可知,图1中的生产者相当于图2中的Ⅰ,相当于图3中的A
A.图中有3条食物链
B.②与①的比值代表兔和草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①②③④的总和代表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分解者把来自各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释放到环境
A.g、h、i分别表示相应营养级生物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
B.兔子同化的能量可以表示为b=h+e+c+k
C.如果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相同,则有关系b2=ac
D.如果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10%,则a=10b
A.发生X1过程的生物一定是绿色植物
B.X2过程表示的是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
C.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包含于Z3中
D.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X2/X1表示
A.能量A仅指可见光中的一小部分
B.能量E、F、G、H指各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
C.能量J是分解者分解乙的遗体残骸和粪便释放的能量
D.若某种生物是杂食性生物,它可能同时占据乙、丙两个营养级
A.图中A代表的生理过程是细胞呼吸
B.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625%
C.将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D.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A.图1中a~d时间段内,d时种群数量最多,第d年和第e年种群数量相等
B.图1中b~c时间段内,λ值基本不变,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C.据图2分析可知,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D.若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N,则其同化量为N+A2
A.该食物网包含四条食物链,其中鹰占有三个营养级
B.一条食物链中相邻两种生物间可能同时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C.该食物网结构的稳定性取决于各营养级中生物数量的多少
D.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大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导致能量流动逐级递减
A.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是这里特殊的生产者固定的化学能
B.“海底黑烟囱”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等
C.当前科学家利用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研制耐热酶,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海底黑烟囱”中的细菌若移到地面实验室富氧环境里,细菌会几乎全部死亡
A.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述的现象属于次生演替
C.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会随着季节的改变而发生改变
D.草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会流向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
A.鲸落的形成演化会改变鲸落所在地的环境和生物种群分布
B.鲸落是一种可以实现能量循环利用的特殊生态系统
C.因为深海没有阳光,特殊生态系统鲸落中不存在生产者
D.鲸骨礁岩上演化出充满生机的珊瑚礁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dygzswyn
2024-11-22
高中生物 | 高二上 |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