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试卷总分:100分 命题人:dygzswyn 考试时长:120分钟
A.神经递质和甲状腺激素均是在内环境中合成的
B.人体内的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
C.血浆中的蛋白质大量减少会引起组织水肿
D.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A.脂筏可能分布于细胞膜、细胞器膜、细胞核膜上
B.脂筏的合成与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有密切关系
C.根据成分可知,脂筏可能与细胞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有关
D.与脂筏识别功能密切相关的成分应该是磷脂、胆固醇和酶
A.细胞内高K+、低Na+环境依靠钠-钾泵和脂双层共同维持
B.载体蛋白对离子运输具有选择性
C.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同时具有运输和催化的功能
D.细胞内K+外流和细胞外Na+内流均消耗ATP
A.基因ced-9与抑癌基因功能相同
B.是基因ced-3、基因ced-4中的一个基因突变失活,细胞凋亡可受影响
C.基因ced-9对基因ced-3、基因ced-4其调控作用
D.基因ced-9突变丧失功能时,会引起细胞凋亡
A.都在胚芽鞘尖端
B.都在胚芽鞘尖端下的伸长区
C.分别在胚芽鞘尖端、尖端下的伸长区
D.分别在胚芽鞘尖端下的伸长区、胚芽鞘尖端
A.果实开始发育后,瘦果内能够合成生长素促进果实长大
B.S1组的果实略有增大可能是由来源于其他组织的IAA引起的
C.S2组的结果表明喷施到叶片上的外源IAA可运输到果实
D.S3组成熟果实的大小与IAA溶液的浓度总是呈正相关
A.生产上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鱼群的种群密度
B.据图可知,该鱼群的环境容纳量为K2
C.鱼群中幼鱼生活于水体上层,成鱼生活于水体下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人工养殖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投入量与鱼群的增长呈正相关
A.甲为被捕食者,在图中D点时甲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B.稳定状态时,乙种群数量将保持稳定不再变化
C.在图中C点时,甲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
D.如果乙种群大量繁殖,则会使甲种群灭绝
A.该池塘中鳙鱼体内铅的含量可能比浮游动物高
B.鲢鱼虽喜食浮游植物,但与其他鱼类也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C.四种家鱼的垂直分层现象与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
D.图中曲线变化表明四大家鱼的种群数量均呈“S”形增长
A.甲图所示血细胞计数板内酵母菌数目清晰,无需加水稀释
B.乙图中第4-7天酵母菌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相同条件下再次实验,酵母菌种群数量的K值基本不变
D.酵母菌自身代谢产物如CO2也会影响实验数据的统计
A.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是通过互利共生关系实现的
B.水稻感染赤霉菌后疯长,二者之间存在寄生关系
C.鲈鱼在食物短缺时以幼小的鲈鱼为食,二者之间存在捕食关系
D.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共同培养时,二者之间存在种内斗争
A.此地区生物群落需经过初生演替才能恢复原来的样子
B.火灾产生的后果已超出了该地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限度,将无法恢复
C.火灾过后,澳大利亚受灾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比原来增强
D.“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A.工业废水随意向河流排放会导致海洋污染
B.给水体通气不利于降低水体中物质乙的含量
C.水体中的厌氧细菌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D.物质乙可沿着食物链从一个营养级到另一个营养级
A.HIV的核酸彻底水解产生6种产物,包括磷酸、脱氧核糖和4种含氮碱基
B.可以先在基本培养基上直接培养艾滋病病毒,然后再对艾滋病病毒进行研究
C.艾滋病病毒与支原体一样,都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个体层次
D.宿主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与HIV的表面蛋白的结合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A.图中有3条食物链
B.②与①的比值代表兔和草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①②③④的总和代表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分解者把来自各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释放到环境
A.图1中C和D应该是消费者
B.图1中A和B分别为生产者、分解者
C.图2中的食物链是E→F→D→B
D.图2中C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是分解者
A.据图1可知,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左右
B.据图2可知Ⅳ为分解者,相当于图1中的A,能够利用各营养级转移来的能量
C.假设各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20%,图3中若猫头鹰的能量
D.据图可知,图1中的生产者相当于图2中的Ⅰ,相当于图3中的A
A.种群演替类型分为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
B.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称为第二营养级
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等过程
D.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慢
A.甲图所示同种生物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携带AB基因的配子数目相等
B.乙图所示生物可以是三倍体也可以是单倍体
C.丙图中如果黑方格表示有病个体,那么所示W个体一定是该病基因的携带者
D.丁图所示生态系统内的食物链最多可达30条,图中所有生物可构成群落
A.茱萸可适当改变茱萸周边环境中秋蚊、虫害的种群密度
B.茱萸驱秋蚊,是通过两者之间传递的化学信息来实现的
C.茱萸在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D.茱萸、秋蚊和害虫共同构成了一个群落
A.此生态系统中有8条食物链
B.多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使食物链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C.在甲→丙→丁→辛这条食物链中,辛属于三级消费者、第四营养级
D.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
A.该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
B.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都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C.上述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呈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的趋势
D.荒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草甸生态系统
A.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可能是分解者、生产者或消费者
B.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C.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D.污染的湖泊使鱼类大量死亡,腐生细菌增多,进一步加重了污染,这种调节是正反馈调节
月旬 | 11—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
越冬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2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3代 |
![]() |
![]() ![]() |
![]() ![]() |
![]() ![]() |
![]() |
![]() |
![]() ![]() |
![]() ![]() |
dygzswyn
2023-02-04
高中生物 | 考试 | 难度:1.82
平行组卷卷生成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