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A.采用标记重捕法可估算沿海地区园林树木上美国白蛾卵的数量
B.因生态环境适宜、缺少天敌,美国白蛾种群数量始终呈“J”形增长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降低美国白蛾出生率,属于生物防治
D.天敌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种群数量的影响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A.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过度放牧
B.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b点后变化原因可能是后期添加一定量的同种菌种
C.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存环境发生剧烈改变,不再适合该种群生存
D.图④曲线所示为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捕捞后鱼的种群数量应维持在
A.家畜只采食一种牧草会减弱该牧草的竞争力
B.放养的家畜数量可根据牧草的种群密度确定
C.适度的放养间隔有利于牧草的可持续增长
D.禁止放牧必然会增加草地的物种多样性
A.第1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
B.第2阶段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C.该种群K值为K1
D.第4阶段后,种群数量也可能迅速减少
A.图甲为“J”型增长,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量始终不变
B.图乙为“S”型增长,G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
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F点时进行
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应该在E点左右
A.2008年~2010年,λ保持不变,说明种群数量没有发生变化
B.2010年~2015年,该种群数量先增大后减小
C.根据图中数据,不能确定相应环境对这个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D.该图直观地反应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是一种概念模型
A.图1、图2均建构的是有关种群数量的数学模型
B.由图2分析可知,A点、F点时的λ大于1
C.由图1分析可知,蝗虫种群数量的K值为N2
D.由图2分析可知,曲线上表示甲种群数量增长的点是B点
A.调查种群密度都需要直接观察或者捕捉生物
B.调查作物植株上跳蝻的密度须用标记重捕法
C.重捕前标记物脱落会使调查的种群密度偏大
D.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常采用样方法
A.对于趋暗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诱捕法来估算种群密度
B.可以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照片或者视频调查种群数量
C.分析动物粪便的微卫星DNA分子标记调查种群数量
D.利用动物声音的个体识别技术开展野外种群数量的监测
A.曲线乙显示该种群的数量增长方式为“S”型增长
B.若某条件引起该种群的数量发生曲线丙所示变化,则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
C.一般情况下,气候是影响曲线乙中ab段波动的外界因素之一
D.若某条件引起该种群的数量发生曲线甲所示变化,则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是食物来源变少
A.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围绕K值上下波动
B.“涸泽而渔”会使鱼的数量下降至B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以下,不利于长远的发展
C.灭鼠时应在鼠群数量未达到B点时就开始,效果最佳
D.C处种群数量不再上升与环境容纳量无关
A.图1中t0~t1与图2中b~c时期种群都是增长型
B.图2中a、c时期种群的出生率均与死亡率相当
C.图1和图2中K值出现的时间分别是t2和d
D.图1和图2可分别表示种群的S型和J型增长过程
A.图甲为“J”形增长,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
B.图乙为“S”形增长,是一种理想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模型
C.对濒危动物的保护,应改善其栖息环境,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
D.渔业捕捞过后的种群数量应该在D点左右,此时种内竞争不激烈,种群增长最快
dygzswyn
2023-02-04
高中生物 | 高二上 |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