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解:(1)上述对比实验,除了观察到B中变浑浊,通过B中锥形瓶变瘪比A中锥形瓶更明显现象说明了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更好。
故填:B中锥形瓶变瘪比A中锥形瓶更明显。
(2)【作出猜想】
猜想一:A中氢氧化钙和B中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为NaOH
猜想二:氢氧化钙过量时溶质为NaOH和Ca(OH)2
猜想三:B中碳酸钠过量时溶质为NaOH和Na2CO3
故填:NaOH和Ca(OH)2。
【设计实验】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碳酸钙,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故填:产生白色沉淀。
【讨论交流】
上述实验方案一导致实验没有产生气泡的原因是稀硫酸量不足,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H2SO4═Na2SO4+2H2O。
故填:2NaOH+H2SO4═Na2SO4+2H2O。
【反思与评价】
(1)实验室可将浓硫酸稀释得到稀硫酸,稀释时应将浓硫酸沿容器壁慢慢注入另一液体中,并不断搅拌。
故填:浓硫酸。
(2)将上述废液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应进行的处理措施是加入适量的稀硫酸直至不产生气泡为止,是因为稀硫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后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故填:加入适量的稀硫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