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客服 | 上传赚现
(1)

服务热线

400-816-0029

    自建题库,共享分红

德优题库QQ交流群

164795. (2024•西光中学•九上二月) 用铝丝、洁净的铜丝、稀盐酸、硝酸银溶液,验证Al、Cu、Ag的活动性顺序。
(1)把打磨过的铝丝和洁净的铜丝分别浸入稀盐酸中,观察到铝丝表面有气泡产生,铜丝表面无明显现象,由此判断出Al和Cu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        >(H)>       ;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铝丝使用前需用砂纸打磨的原因是        
(2)为了达到金属活动性探究实验目的,除(1)中实验外,另需将铜丝放进硝酸银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是        
共享时间:2024-12-10 难度:2
[考点]
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判断,反应类型的判定,
[答案]
(1)Al>Cu;置换反应;除去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
(2)Cu+2AgNO3═Cu(NO32+2Ag。
[解析]
解:(1)将铝丝、铜丝分别浸入稀盐酸中,观察到铝丝表面有气泡产生,铜丝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Al>氢>Cu;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铝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需要用砂纸将铝丝打磨片刻,是为了除去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故答案为:Al>Cu;置换反应;除去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
(2)除实验(1)外,还需验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可将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故答案为:Cu+2AgNO3═Cu(NO32+2Ag。
[点评]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判断,反应类型的判定,",属于"易错题",熟悉题型是解题的关键。
转载声明:
本题解析属于发布者收集录入,如涉及版权请向平台申诉! !版权申诉
163470. (2025•西安工业大学附中•二模) 化学实践小组围绕金属展开了如下项目式探究活动。
【项目一】了解我国古代金属的冶炼
《天工开物》中有关“火法”炼锌的记载:“每炉甘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锌)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反应后生成CO)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定毁罐取出……即倭铅(锌)也。”此工艺过程分解模拟如图。
德优题库
(1)装入原料器之前,将炉甘石敲碎的目的是        
(2)高温炉内,碳酸锌在高温条件下与煤的主要成分发生反应生成锌和CO,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3)必须“冷定”后才能“毁罐”取锌,请从化学变化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项目二】探究Mn、Al、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查阅资料】锰是一种银白色金属,氯化锰(MnCl)溶液呈浅粉色。
【做出猜想】猜想1:Mn>Al>Cu    猜想2:Al>Cu>Mn    猜想3:Al>Mn>Cu
【进行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编号 操作 现象
实验1   德优题库 A试管中锰丝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粉色:写出A试管中的反应方程式:       
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实验2   德优题库 C试管中铝丝表面有固体生成,溶液由浅粉色变为无色;
D试管中的现象是:       
【实验结论】猜想3成立。
【讨论交流】同学们认为,只用一支盛有少量稀硫酸的试管,合理安排金属丝的插入顺序(每一步反应都进行完全),也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方案正确的是        (填字母)。
A.依次插入Mn、Cu、Al
B.依次插入Al、Mn、Cu
C.依次插入Cu、Mn、Al
共享时间:2025-03-21 难度:3 相似度:0.83
164544. (2023•高新一中•八模) 自然界并不缺少镁,缺少的是发现镁的眼睛。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启寻镁之旅,现邀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内容。
【探究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金属镁在O2、N2、CO2中均能燃烧,金属Mg在CO2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Mg+CO2
点燃
2MgO+C,根据镁条在CO2中燃烧的反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
②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都发了改变,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③不是所有的火灾都能用CO2来灭火,镁着火不用CO2灭火
④向反应后所得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固体完全溶解并冒气泡
【探究2】钠的活动性比镁强,那么金属钠在CO2中能否燃烧呢?
【进行实验】将燃着的钠伸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观察到钠在CO2中能继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和黑色固体。
【提出问题】金属钠在CO2中燃烧的生成物是什么?
【查阅资料】Na2O是白色固体,能与CO2反应生成Na2CO3,也能与H2O反应生成NaOH。
【提出猜想】
猜想一:Na2O、C
猜想二:NaOH、C
猜想三:Na2CO3、C
猜想四:Na2O、Na2CO3、C
同学们通过理论分析认为猜想二肯定是错误的,其依据是        
【实验验证】为验证其余猜想,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取反应后的生成物少许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 固体部分溶解,试管底部有黑色固体
取少量步骤①所得上层溶液,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取少量步骤②所得上层清液,滴到湿润的pH试纸上 测得pH=10
【得出结论】猜想        是正确的。
【表达交流】(1)写出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对步骤③的操作方法、测量结果及所得结论,你的评价是        (填字母)。
A.方法正确,结果正确,结论正确
B.方法不正确,结果偏小,但结论正确
C.方法不正确,结果偏大,结论不正确
D.方法正确,结果正确,但结论不正确
【拓展迁移】(3)在步骤②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        
(4)步骤③中的pH试纸用下列        (填字母)代替,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也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论。
A.二氧化碳
B.氯化铵溶液
C.硫酸镁溶液
D.氯化铜溶液
共享时间:2023-06-10 难度:3 相似度:0.83
164561. (2023•唐南中学•二模) A、B、C、D、甲、乙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其中甲、乙为单质,A、B、C、D为化合物,且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且反应②需要通电,C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试推断:
德优题库
(1)乙物质的化学式为        
(2)写出实验室利用反应①制取甲的化学方程式:       。制取甲时,若想要得到平稳的气流,应选择        (填合适字母)装置作为发生装置。
(3)若甲→D转化的反应中发出蓝紫色火焰,则D的化学式为        ,D是密度比空气大,易与水反应的气体,若要收集D应选择        装置。(填合适字母)
(4)若要实现甲→C的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一定放热
B.该反应一定属于化合反应
C.该反应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实现
D.该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
共享时间:2023-03-20 难度:3 相似度:0.83
164872. (2024•高新一中•九上一月) 关于燃烧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化学兴趣小组以燃烧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燃烧
(1)硫、木炭、红磷均能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下列对这三种物质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认识,正确的是        。(填序号)
A.都是氧化反应
B.都产生有毒物质
C.都是化合反应
D.燃烧剧烈程度相同
【任务二】再探燃烧
为进一步探究影响物质燃烧的因素,小组同学进行如图1实验。已知白磷着火点是40℃。
步骤一:取一粒白磷于试管中,插入温度传感器后,将试管伸入80℃热水中。
步骤二:打开弹簧夹,将过氧化氢溶液推入装有少量MnO2的试管中观察实验现象,并将整个实验过程中通过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数据,绘制成曲线,如图2所示。
德优题库
(2)步骤二将过氧化氢溶液推入试管后该试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图2的曲线上D点的温度比B点的高,据此你对燃烧的认识是        
【任务三】探究铁丝燃烧
【提出问题】铁丝燃烧时为什么会有“火星四射”的现象?
【查阅资料】铁丝燃烧时“火星四射”现象与铁丝含碳量有关。
【进行实验】探究铁丝在氧气燃烧时“火星四射”的现象与其含碳量的关系。
实验 现象 解释与结论
实验1:取直径0.2mm,含碳量为0.1%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零星的火星四射 铁丝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实验2:取直径0.2mm,含碳量为0.32%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较明显的火星四射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现象是否明显与铁丝的含碳量有关,含碳量越高,火星四射现象越明显。
实验3:取直径为        mm,含碳量为0.52%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实验拓展】同学们认为燃烧的现象还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想收集不同浓度的氧气进行相关实验。若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体积分数约为80%的氧气,预先向容积为360mL的集气瓶中加水,装入水的体积约为        mL(取整数)。
共享时间:2024-10-29 难度:3 相似度:0.83
21859. (2014•爱知中学•九上一月)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德优题库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填序号),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气管,应进行的操作是        .写出用高锰酸钾分解生成氧气的符号表达式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比选B的优点是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该反应属于         的基本反映类型.
(3)用装置D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验满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是否复燃.用E装置也可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共享时间:2014-11-11 难度:4 相似度:0.67

dyczhxyn

2024-12-10

初中化学 | 九年级上 | 实验探究题

  • 下载量
  • 浏览量
  • 收益额
  • 0
  • 1
  • 0
相同试题
试题下载
试题内容
调用试题名称
共享人
唐老师
试题题型
解答题
试题难度
试题题源
2020*西工大*期末
下载次数
168次
下载金币
5德优币(当前结余18德优币)
温馨提示
该试题下载至自主题库后,下载、备课永久免费!
试卷设置
试卷名称
省市校区
阶段科目
年份卷型
选择类型
已选考点
在线训练
视频讲解
温馨提示
视频讲解正在加载中、请等待!
视频解析购买
支付方式
德优币数
本次消耗0德优币
温馨提示

客服电话:400-816-0029,服务邮箱:610066832@qq.com

视频资源

试题找茬
纠错类型
纠错描述
温馨提示
共享试题、试卷经平台审核通过后方可展示,并永久享用用户下载分红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