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答案]
(1)不饱和;
(2)36g;
(3)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
(4)B=C>A。
[解析]
解:(1)A至B点,蒸发10g水,析出了1.8g晶体,此时B点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再蒸发10g水,析出了5.4g﹣1.8g=3.6g晶体,说明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蒸发10g水,能析出3.6g晶体;由于A到B点,蒸发10g水,只析出1.8g氯化钠晶体,故A点属于不饱和溶液。
(2)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再蒸发10g水,析出了5.4g﹣1.8g=3.6g氯化钠晶体,故该温度下100g水对应析出氯化钠晶体的质量为36g,则该温度下NaCl的溶解度为36g。
(3)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不能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得氯化钠晶体,常用蒸发结晶获得氯化钠晶体。
(4)A点溶液为一定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B、C两点溶液都为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则B、C两点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三点对应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
故答案为:
(1)不饱和;
(2)36g;
(3)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
(4)B=C>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属于"综合题",熟悉题型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