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答案]
(1)36.0g;
(2)不饱和;87.5;
(3)C。
[解析]
解:(1)根据表格数据,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
(2)t℃时,取某固体的溶液mg于烧杯中,进行如图操作,mg溶液第一次恒温蒸发5g水,无固体析出,则说明烧杯中的mg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第二次恒温蒸发5g水,析出固体0.5g,此时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第三次恒温蒸发5g水,共析出固体2.5g,则第三次析出固体的质量为2.5g﹣0.5g=2.0g;说明t℃时,5g水中最多能溶解2.0g固体,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0g该固体,即t℃下,该固体的溶解度为40g;继续蒸干水分,析出固体的总质量为22.5g,此过程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为22.5g﹣2.5g=20g,对应蒸发水分的质量为
;根据操作,一共蒸发水的质量为5g+5g+5g+50g=65g;析出固体的质量为22.5g;则原溶液的质量mg=65g+22.5g=87.5g;
(3)开始时,溶液质量为零,随着水质量的增加,溶液质量增大,且温度越高,硝酸钾的溶解度越大,则刚开始加水时,30℃时溶液的硝酸钾更多,则溶液质量更大,但最终硝酸钾完全溶解后,溶液质量相同;故选C。
故答案为:
(1)36.0g;
(2)不饱和;87.5;
(3)C。
[点评]
本题考查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属于"综合题",熟悉题型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