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稀释、浓缩、敞口放置等操作对溶质质量分数的影响,
[答案]
(1)31.6g;
(2)60;
(3)⑤;
(4)蒸发溶剂。
[解析]
解:(1)t2℃时,向100g水中加入60g硝酸钾,充分搅拌,固体完全消失,分成两等份,②中溶液含有50g水,30g硝酸钾,降温至t1℃时,析出14.2g晶体,则t1℃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30g﹣14.2g=15.8g硝酸钾,即t1℃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g硝酸钾,则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2)④中溶液含有50g水,30g硝酸钾,t2℃时,④中再加入25g硝酸钾,固体恰好不再溶解,则t2℃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30g+25g=55g硝酸钾,即t2℃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110g硝酸钾,故t2=60℃。
(3)溶液①分成两等份,得到②④,则①②④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降温至t1℃时,析出14.2g晶体,③中溶质的质量比②中少,溶剂的质量相等,则③中溶质质量分数比②中小;⑤是t2℃时的饱和溶液,则①②④中溶质质量分数比⑤中小,故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⑤。
(4)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溶质、降温,还可以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故答案为:
(1)31.6g;
(2)60;
(3)⑤;
(4)蒸发溶剂。
[点评]
本题考查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稀释、浓缩、敞口放置等操作对溶质质量分数的影响,",属于"典型题",熟悉题型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