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A.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是通过互利共生关系实现的
B.水稻感染赤霉菌后疯长,二者之间存在寄生关系
C.鲈鱼在食物短缺时以幼小的鲈鱼为食,二者之间存在捕食关系
D.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共同培养时,二者之间存在种内斗争
池塘编号 | 捕食者数量/只 | 蝌蚪存活率/% | ||
甲 | 乙 | 丙 | ||
1 | 0 | 87 | 7 | 40 |
2 | 2 | 58 | 30 | 25 |
3 | 4 | 42 | 32 | 11 |
4 | 8 | 20 | 37 | 10 |
A.三种蝌蚪和捕食者四者之间存在两种种间关系
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会受捕食者数量的影响
C.捕食者数量增加,使乙获得更多的资源
D.第三周时,2号池塘中乙的数量减少,但不会消失
A.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树附生苔藓植物是生产者
B.树附生苔藓植物与树木(灌木)之间的关系为寄生
C.森林生态系统中树干基部更适宜树附生苔藓植物的生长
D.树附生苔藓植物可被广泛用作环境监测的指示植物
A.若环境条件稳定,持续时间长,则足以使一种生物被竞争排除或发生生态位变化
B.若环境条件频繁变化,则常常不出现因竞争而被排除现象
C.自然群落中的竞争排除现象是有限的,这是因为自然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的
D.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这是因为这些水体的环境因素较为稳定
A.两种鼠之间为竞争关系,两者的K值在2016-2019年间均逐年降低
B.中华姬鼠的种群数量达到
C.在夏秋季,如果普通鵟体重增加1kg,则最多需要消耗100kg植物
D.该地区小型地栖鼠丰富度随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增大,中度海拔种群密度一定大于低海拔
A.该池塘中鳙鱼体内铅的含量可能比浮游动物高
B.鲢鱼虽喜食浮游植物,但与其他鱼类也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C.四种家鱼的垂直分层现象与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
D.图中曲线变化表明四大家鱼的种群数量均呈“S”形增长
A.长白山生物种间关系复杂,包括捕食、寄生和腐生等
B.具有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其数量不一定呈周期性波动关系
C.长白山上所有的动物、植物组成了生物群落
D.长白山随海拔升高的4个植被分布带体现了群落的垂直分布
A.太平洋底部因无光照,不存在生产者
B.蠕虫和海洋牛筋菌均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C.通过测量海洋生物的干重可调查其生物量
D.蠕虫和鲸骨架是捕食关系
A.扁虱与鼠、鹿、人之间的寄生关系导致螺旋菌传播到人
B.舞毒蛾数量增加使栎树减产,人类患莱姆病的风险增加
C.栎树盛果期时,该区域人类患上莱姆病的风险明显提高
D.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稳态的必要条件
A.甲为被捕食者,在图中D点时甲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B.稳定状态时,乙种群数量将保持稳定不再变化
C.在图中C点时,甲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
D.如果乙种群大量繁殖,则会使甲种群灭绝
A.该植物种群中基因型aa个体存活能力很弱,可食程度很高
B.随着动物世代增多,该物种群基因库中A基因频率逐渐增大
C.该动物种群密度最终趋于相对稳定是由于捕食关系而非种内竞争
D.生物群落的负反馈调节是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A.种群中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斗争、互利共生等
B.一片水杉林中水杉高矮不同,这体现了群落中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
C.人类活动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不改变演替的方向
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A.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是这里特殊的生产者固定的化学能
B.“海底黑烟囱”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等
C.当前科学家利用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研制耐热酶,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海底黑烟囱”中的细菌若移到地面实验室富氧环境里,细菌会几乎全部死亡
dygzswyn
2024-02-09
高中生物 | 高二上 |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