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试卷总分:100分 命题人:dygzswyn 考试时长:120分钟
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B.原核生物无染色体,主要进行无性生殖
C.原核生物没有遗传物质
D.原核生物没有具膜细胞器
A.均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均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A.基因型不同的两个人,可能会由于环境因素而身高相同
B.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生是由于少儿时期缺乏营养造成的
C.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
D.色盲男子的女儿至少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A.在卵原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B.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C.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没有X和Y这对同源染色体
D.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大小形状一般相同且能相互配对的染色体
A.上述①②③细胞中染色体与DNA的比例都为1:2
B.细胞①②③⑤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
C.如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③→②→①
D.④细胞中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
A.a、d都属于有丝分裂
B.b属于减数分裂
C.c属于受精作用
D.减数分裂是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的唯一途径
A.控制朱红眼与深红眼的基因是等位基因
B.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后代中一定都会表达
C.染色体上有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呈线性排列
D.控制白眼和朱红眼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A.芦花雌鸡×芦花雄鸡
B.非芦花雌鸡×芦花雄鸡
C.芦花雌鸡×非芦花雄鸡
D.非芦花雌鸡×杂合芦花雄鸡
A.Ⅱ-2产生含Xb卵细胞的概率为
B.Ⅱ-1、Ⅱ-2、Ⅱ-3、Ⅱ-4的血型均为MN型
C.Ⅲ-1是MN血型且不携带色盲基因的概率为
D.Ⅱ-3和Ⅱ-4再生一个色盲男孩的概率为
A.加入S型细菌DNA的培养基
B.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小鼠
C.注射R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液的小鼠
D.添加经DNA酶处理后的S型细菌的DNA和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
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标记
A.若C代表磷酸,则A是核糖
B.在细胞分裂过程中F和H始终保持1:1的比例关系
C.D的组成元素是C、H、O、N、P
D.F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图中的E
A.该基因复制两次,共需要3600个碱基G
B.该基因复制时解旋酶作用于①③两处
C.若②替换为G-C,则该基因控制的性状一定发生改变
D.在该基因片段中,每个磷酸基团连接1个脱氧核糖
A.所有的大肠杆菌都含有15N
B.含有15N的大肠杆菌占全部大肠杆菌的比例为
C.含有15N的大肠杆菌占全部大肠杆菌的比例为
D.含有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比例为
A.解旋酶促使DNA的两条互补链分离
B.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与母链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C.配对的脱氧核苷酸之间连接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D.模板母链与互补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A.DNA分子上任意一个片段都是基因
B.人体细胞中染色体是基因的唯一载体
C.等位基因的根本区别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D.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酶 | 细胞内定位 | 参与转录的产物 | 对物质α的敏感程度 |
RNA聚合酶I | 核仁 | rRNA | 不敏感 |
RNA聚合酶Ⅱ | 核质 | hnRNA | 敏感 |
RNA聚合酶Ⅲ | 核质 | tRNA | 存在物种特异性 |
A.三种酶的识别位点均位于DNA分子上,三者发挥作用时都能为反应提供能量
B.三种酶参与的生理过程中发生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和翻译过程中的完全相同
C.使用物质α会导致肺炎双球菌细胞内核糖体数量明显减少而影响其生命活动
D.RNA聚合酶Ⅲ的活性减弱会影响真核细胞内RNA聚合酶Ⅰ、Ⅱ的合成
A.甲为植物细胞,乙为动物细胞
B.甲细胞中a、b、c上的氨基酸序列不同
C.乙细胞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为M→N
D.乙细胞中①、②过程所用原料分别为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A.过程①②③所需的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
B.过程④⑤可发生在RNA病毒中
C.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
D.模板相同,其产物可能不同;产物相同,其模板一定相同
A.若产生中间产物Ⅰ依赖型突变细菌,则可能是酶1基因发生突变
B.这三种酶基因有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C.这些细菌的精氨酸的合成是由3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的
D.若酶1基因不表达,则酶2基因和酶3基因也不表达
A.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B.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所有性状
C.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性状
D.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
A.发生在生物体体细胞内的基因突变一般不能传给后代,所以它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B.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均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
C.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D.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促进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加倍
A.从正常细胞到突变体Ⅰ可能通过有丝分裂形成
B.突变体Ⅱ的形成一定是染色体缺失所致
C.突变体Ⅲ形成的类型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D.突变体Ⅲ形成是交叉互换的结果
A.均为基因重组
B.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均发生改变
C.均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
D.均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A.普通小麦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含三个染色体组
B.离体培养普通小麦的花粉,产生的植株为三倍体
C.F1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含有2个染色体组14条染色体
D.八倍体小黑麦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
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B.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是获得多倍体的唯一方法
C.在单倍体育种中,最终的目的就是获得单倍体植株
D.诱变育种的优点是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A.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花药离体培养、细胞融合
B.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基因拼接技术、多倍体育种
C.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转基因技术
D.单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基因工程育种、多倍体育种
A.获得④植株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其最大优点是可以定向变异
B.图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C.若③的基因型是AaBbdd,则⑨的基因型可能是aBd
D.获得的植株⑧是多倍体植株
A.杂交水稻利用了不同亲本染色体重组的原理
B.杂交能将不同物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中
C.杂交后代表现出优良性状就成为优良品种
D.该育种方法也可以用于家禽、家畜的育种
A.解旋酶、限制酶、DNA连接酶
B.限制酶、解旋酶、DNA连接酶
C.限制酶、DNA连接酶、解旋酶
D.DNA连接酶、限制酶、解旋酶
A.同种限制酶既可以切割目的基因又可以切割质粒,因此不具备专一性
B.运载体的化学本质与载体蛋白相同
C.限制酶不能切割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
D.DNA连接酶可催化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
A.②表示基因重组
B.③表示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①表示生物形态、结构、功能的全面改变
D.④表示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群落多样性
A.青霉素使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了耐药性变异
B.青霉素的广泛应用,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中耐药性基因的频率不断提高
C.青霉素使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增强说明变异是定向的
D.耐药性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
A.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C.该种群中杂合体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纯合体
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长翅红眼 | 长翅白眼 | 残翅红眼 | 残翅白眼 | |
雌蝇 | 3 8 |
0 | 1 8 |
0 |
雄蝇 | 3 16 |
3 16 |
1 16 |
1 16 |
dygzswyn
2020-07-25
高中生物 | 考试 | 难度:1.42
平行组卷卷生成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