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客服 | 上传赚现
AI助手
德优题库AI助手

AI助手

搜题▪组卷

(1)

服务热线

400-816-0029

    自建题库,共享分红

德优题库QQ交流群

191116. (2023•西安三中•九上期中) 某化学小组同学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发现生成物中还有少量淡黄色固体,针对这一现象,他们开展了如下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淡黄色固体是镁与空气中什么物质反应产生的?
【查阅资料】Ⅰ、稀有气体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反应。
Ⅱ、光亮的镁条放入沸水中,表面会附有白色固体。
Ⅲ、镁条与二氧化碳反应有黑色固体生成。
【提出猜想】分析空气中各种成分,进行猜想:
猜想1:氧气;猜想2:       ;猜想3:二氧化碳;猜想4:水蒸气
小明认为猜想3和猜想4都不合理,原因是        
【实验一】镁条与氧气的反应
甲同学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了影响过氧化氢制取氧气速度的某种因素,进行了三次实验并记录各收集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如表:
过氧化氢的浓度 过氧化氢溶液质量(g) 二氧化锰质量(g) 收集时间(s)
1 10% 20 1 40
2 15% 20 1 20
3 20% x 1 12
表中x=       
实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大,产生氧气速率越快。
收集纯净的氧气,将镁条打磨光亮,点燃,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实验二】镁条与氮气的反应
收集纯净的氮气,将镁条打磨光亮,点燃,伸入盛氮气的集气瓶中,瓶内壁附着一层淡黄色的固体。
【实验结论】综上分析,关于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黄色固体的猜想中,猜想        成立。
【拓展交流】如果用足量的镁替代红磷进行空气组成实验,实验测得氧气体积与氧气所占空气真实比例相比较会        (填“偏大”或“偏小”)。
共享时间:2023-11-28 难度:2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答案]
【提出猜想】氮气;光亮的镁条放入沸水中,表面会附有白色固体,故常温镁不和水反应;镁条与二氧化碳反应有黑色固体生成,题中为淡黄色固体。
【实验一】20;镁+氧气氧化镁。
【实验二】2;偏大。
[解析]
解:【提出猜想】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则猜想2为氮气。
小明认为猜想3和猜想4都不合理,原因是光亮的镁条放入沸水中,表面会附有白色固体,故常温镁不和水反应;镁条与二氧化碳反应有黑色固体生成,题中为淡黄色固体。
故答案为:氮气;光亮的镁条放入沸水中,表面会附有白色固体,故常温镁不和水反应;镁条与二氧化碳反应有黑色固体生成,题中为淡黄色固体。
【实验一】由表中数据可知,该实验为探究过氧化氢浓度对制取氧气速度的影响,则其它因素应相同,即x=20;
镁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镁,文字表达式为镁+氧气氧化镁。
故答案为:20;镁+氧气氧化镁。
【实验二】通过实验二可知,镁与氮气反应能生成淡黄色固体,故猜想2成立;
由于镁不仅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还能与空气中的氮气反应,则会使测得氧气体积与氧气所占空气真实比例相比较会偏大。
故答案为:2;偏大。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属于"必考题",熟悉题型是解题的关键。
转载声明:
本题解析属于发布者收集录入,如涉及版权请向平台申诉! !版权申诉
164935. (2024•西安八十三中•九上一月) 图Ⅰ是小明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
已知:氨水无色、易挥发、具有刺鼻性气味;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而氨水呈碱性。
德优题库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配制成酚酞溶液,观察酚酞溶液为无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2)进行操作b,观察几分钟后B、C试管中的现象是:       ,且        试管中红色出现更快,E试管中未观察到变红。
(3)由此可以得到的有关分子的性质是        
(4)结合上述实验,总结出实验室保存浓氨水药品时,应该        
共享时间:2024-10-10 难度:2 相似度:1
191063. (2023•蓝田县•九上期中) 某同学设计如图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实验”。请你认真思考后回答以下问题:
德优题库
【查阅资料】①浓氨水显碱性,易挥发;②酚酞溶液遇碱变红。
【进行实验】老师对图Ⅰ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Ⅱ所示),并进行了以下操作:
①取一条滤纸,在滤纸条上等距离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②将滴加了无色酚酞试液的滤纸条放入一洁净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脱脂棉;
③在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浓氨水。
【分析讨论】观察到的现象是滤纸上的酚酞        ,实验过程中若发现滤纸条没有变红而棉花变红,可能原因是        
【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图Ⅰ、图Ⅱ所示装置虽能证明分子的基本性质,但不能证明影响分子基本性质的因素,于是又设计了如图Ⅲ所示的装置。
在U型管的两个管口分别放入卷成筒状的棉纱布,并用橡皮塞塞紧。用注射器吸取2mL酚酞溶液从橡皮塞慢慢注入棉纱布上,使其润湿,从另一管口插入吸取了浓氨水的注射器。按此方法再组装好另一套相同的装置,将其中一套装置的下端放入热水中,向两支U型管A、C处的棉纱上注入浓氨水,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图Ⅲ装置中,可观察到纱布        (填序号,下同)中液体变为红色,且试管        变色速度更快。
(2)图Ⅲ所示的实验方法相对于图Ⅱ所示的实验方法,有何优点:       
【实验反思】
(3)在图Ⅰ、图Ⅱ的实验中均闻到了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因此实验室应        保存氨水。
(4)为了得到可靠的结论,在图所示的实验中还应控制相同的变量有:       (写一条即可)。
共享时间:2023-11-15 难度:2 相似度:1
209952. (2025•莲湖区•九上期末) 德优题库煤主要含有C、H、S三种元素,煤燃烧会对环境带来影响,化学兴趣小组对此进行实验探究(实验不考虑煤中含有的其他元素)。
【提出问题】煤燃烧产物是什么?
【查找资料】①SO2能使品红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吸收SO2)褪色,CO2不能使品红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②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
【猜想假设】猜想1:CO2、SO2、H2O;猜想2:CO、SO2、H2O。
【讨论交流】同学们做出以上猜想的理论依据是       
【实验方案】如图所示,将煤粉燃烧后的产物依次通过装置A、B、C、D。
【实验现象】(1)装置A中的现象是       ,证明煤燃烧生成水。
(2)装置B中品红溶液褪色,证明煤燃烧生成了       
(3)装置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煤燃烧生成了       
【实验结论】猜想1正确。
【反思拓展】(1)根据实验结论可知,大量煤燃烧会导致酸雨,形成酸雨的气体是       
(2)写出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同学们一致认为实验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共享时间:2025-02-20 难度:2 相似度:1
209626. (2023•爱知中学•九上期末) 德优题库某研究小组发现,维C泡腾片(保健药品,主要成分见图1)溶于水,有许多气泡产生(如图2)。小组同学对产生的气体成分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猜想与假设】小继说:该气体可能是CO2、O2、CO、H2、N2
小娇说:不可能含有N2,因为        
小芳说:不可能含有CO和H2,因为从药品安全角度考虑,CO和H2均易燃易爆,且CO        
经讨论分析,小组同学认为:该气体可能含有CO2、O2中的一种或两种。
【实验探究】请填写表格中的空白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有CO2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该气体中 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无O2
【反思交流】
(1)实验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小组同学完成实验后又继续讨论他们得出的结论,发现实验②的结论不一定正确,请你分析不一定正确的理由是        
【拓展延伸】CO和H2均为易燃易爆气体,像这一类气体在点燃之前一定要        
共享时间:2023-02-12 难度:2 相似度:1
209528. (2024•师大附中•九上期末)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乙醇燃烧产物产生了兴趣,并设计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乙醇(C2H6O)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
①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
②白色无水CuSO4粉末遇水变蓝色;
③CO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会造成人中毒缺氧;
④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CO2、H2O;
猜想二:CO、H2O;
猜想三:CO2、CO、H2O。
【实验探究】
将乙醇在一定量的纯净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如图装置(部分夹持,固定装置省略)进行验证:
德优题库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B、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中        (填实验现象),由此推断猜想        成立。(C中氢氧化钠溶液足量)
(2)实验过程中B装置的作用是        ;装置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思与交流】
(3)实验过程中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拓展与创新】
(4)该实验装置存在不足,改进措施是        
共享时间:2024-02-13 难度:2 相似度:1
209428. (2024•莲湖区•九上期末) 李红同学通过调查得知,自己家庭厨房所用燃料是天然气。她对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燃烧后生成的气体成分产生了兴趣,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生成的气体成分都有哪些?
【查阅资料】
Ⅰ.无水硫酸铜是白色固体,它遇到水变成蓝色。
Ⅱ.NaOH溶液能吸收CO2气体。
【猜想与假设】
猜想1:CO2和H2O
猜想2:CO和H2O
猜想3:       
【实验探究】李红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夹持装置未画出):
德优题库
【现象与结论】
(1)观察到A装置中        的现象,说明甲烷燃烧产生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2)观察到B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甲烷燃烧有CO2气体生成,请写出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观察到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和D中        现象,说明甲烷燃烧生成的气体中含有CO。
【交流与评价】
(4)A装置与B装置位置对换        (选填“会”或“不会”)对实验造成影响,C装置的作用是        
(5)李红认为实验装置的设计还有一处明显不足(实验前已排尽装置内的空气),请提出改进措施:       (任写一条)。
(6)通过上述实验得知甲烷燃烧不充分的后果是        
共享时间:2024-02-12 难度:2 相似度:1
209160. (2025•师大附中•九上期末) 菠菜中的草酸(H2C2O4)含量较高,若烹饪不当,被人体吸收的草酸可能会在体内形成草酸钙(CaC2O4)结石。已知草酸钙加热易分解,某实验小组对其分解产物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草酸钙加热分解有氧化钙和气体生成。
【提出问题】气体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猜想一:CO
猜想二:CO2
猜想三:CO和CO2
猜想四:C
【提出质疑】
(1)猜想四不成立,原因是        
【设计实验】
(2)实验装置如图:
德优题库
①B中观察到        ,证明气体中有CO2
②D中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有同学认为,在D装置后再增加装置B才能验证CO的存在,小明认为不加装置B就可验证,小明的理由是        
【实验结论】
(3)猜想        成立,则草酸钙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交流反思】
(4)从环保的角度考虑,该实验装置的不足之处是        
共享时间:2025-02-21 难度:2 相似度:1
209073. (2025•周至县•九上期末) 生活燃料的变迁经历了“木柴→煤炭→煤气→天然气”等过程。目前,天然气已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会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无水CuSO4遇水变蓝。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CO2、H2O
猜想二:CO、H2O
猜想三:NH3、CO2、H2O
猜想四:CO2、CO、H2O
(1)你认为猜想        是错误的,理由是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和假设,将一定量的甲烷在一定量的、纯净的O2中燃烧,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如图所示装置。
德优题库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甲烷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上图装置 A中无水CuSO4变蓝,B、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2)        猜想四成立
【反思与交流】
(3)装置A中无水CuSO4的作用是        
(4)实验过程中,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装置D后面系大气球的作用是        
【思维拓展】
(6)有同学认为装置B不一定能将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完全吸收,会干扰一氧化碳的检验。为了使实验更具说服力,有人提议将装置B更换成以下装置(已知NaOH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则装置B3的作用是        
德优题库
共享时间:2025-02-15 难度:2 相似度:1
191662. (2018•高新一中•九上期中) 高新一中化学兴趣小组进行硫酸亚铁铵晶体的热分解实验.小组同学称取此晶体样品39.2g,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组装出如图装置时进行热分解实验.
德优题库
(1)【查阅资料】
①硫酸亚铁铵晶体【Fe(NH4x?(SO42?6H2O,相对分子质量为392】在100℃完全失去结晶水,剩余物在500℃完全分解为铁的某氧化物、SO2、SO3、NH3和H2O.
②B装置中浓硫酸只能吸收NH3、SO3和H2O,C装置可以吸收SO2、CO2等气体.
③碱石灰具有吸收水蒸气、二氧化碳气体的作用.
①根据资料内容,硫酸亚铁铵晶体化学式中的x=       
②装配好实验装置后,先要        
(2)【实验过程】
①实验开始时先通一段时间N2,分别称量装置B、C的质量.
②控制不同的温度对A中固体加热,并持续通N2
③停止加热,继续通N2直至装置冷却.
【数据分析】实验过程中测得装置B和C中的质量变化如表.
温度/℃ 室温 100 500
B装置/g 200.00 y 228.00
C装置/g 100.00 100.00 103.20
①表格中y=       
②铁的某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3)【讨论交流】
加热前后及过程中均需通入N2,停止加热后还要继续通N2至装置冷却的目的是:              
(4)【实验反思】
如果没有装置最后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对C装置数据可能的影响是        (填“无法确定”、“偏大”、“不变”、“偏小”).
共享时间:2018-11-10 难度:2 相似度:1
191661. (2018•高新一中•九上期中) 其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时,发现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产生的任何气体都是以单质形式存在;②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1)【猜想假设】
猜想一:该气体为O2
猜想二:该气体为Cl2
猜想三:该气体为       
(2)【实验探究】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贾用排水集气法收集A、B两瓶气体,将带火星木条伸入A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B中 A中带火星木条复燃,B中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 猜想       成立
小鹏用排空气法收集C、D两瓶气体,将带火星木条伸入C中,温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D中 C带火星木条复燃,D中淀粉碘化钾试纸        猜想三成立
(3)【反思评价】
小海认为小贾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       。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       (填“会”、“不会”)参与化学反应。
(4)【拓展应用】
①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得的氧气进行相关性质实验,收集氧气时最适宜用       (“排水法”、“排气法”);
②进行铁丝燃烧实验的反应表达式为       
共享时间:2018-11-10 难度:2 相似度:1
191258. (2022•七十中•九上期中) 白糖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其主要成分为蔗糖,某兴趣小组对“蔗糖的组成”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蔗糖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葡萄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猜想依据是化学变化前后        不变。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蔗糖。
【实验一】小睿将蔗糖在氧气中燃烧,检验到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小欣认为该方案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
【实验二】小欣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前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蔗糖加强热。
德优题库
(1)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硬质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试管中有        出现,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2)小欣猜想黑色固体是单质碳。她向试管中加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向硬质玻璃管内通入氧气,点燃酒精灯。观察到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试管中的现象是        。实验过程中碳燃烧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实验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拓展交流】实验二中,先通入氮气,排尽硬质玻璃内的空气,其目的是        
共享时间:2022-11-27 难度:2 相似度:1
191081. (2023•碑林区•九上期中) 熔喷布是生产一次性口罩的主要原材料,为了探究熔喷布的元素组成,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完成探究,并回答问题。
【查阅资料】
①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吸水后白色固体变蓝。
②熔喷布易燃,只可能由C、H、O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
③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实验探究】
连接如图所示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mg某熔喷布样品碎片装入玻璃管中,先通入一段时间氧气,再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样品完全燃烧,无灰分残留。熄灭酒精灯,再持续通一会儿氧气。冷却,称量。计算得出:B、C装置共增重ag,D装置增重bg。
德优题库
【实验现象】
(1)装置B中        (填实验现象),证明产生了H2O。
(2)装置D中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产生了CO2。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变浑浊的原因        
【思考延伸】
(3)先通入氧气的目的是        
(4)尾气中检测不到        (填化学式),说明样品完全燃烧。
【实验结论】
(5)根据装置B和D中的现象得出熔喷布中一定含有        元素(填元素符号)。
(6)若        (用含m、a、b的关系式表示),说明该熔喷布不含氧元素。
共享时间:2023-11-29 难度:2 相似度:1
191188. (2022•新城区•九上期中) 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时,意外闻到刺激性气味,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此“异常”现象进行探究。
【知识回顾】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查阅资料】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可能生成氯气,氯气是可溶于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作出猜想】猜想一:该气体为氧气。
猜想二:该气体为氯气。
猜想三:该气体为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同学用排水法收集A、B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A瓶中,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B瓶中 A瓶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瓶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 猜想        成立
乙再学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A、B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A瓶中,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B瓶中 A瓶中的现象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瓶中的现象是         猜想三成立
【交流讨论】大家经过仔细分析,认为不需要实验就能肯定猜想一错误,理由是        
【实验拓展】甲同学得出的实验结论不科学的原因是        
共享时间:2022-11-11 难度:2 相似度:1
189647. (2013•铁一中学•一模)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时发现某无色无味的气体能使红棕色的氧化铁粉末变黑,请你和他们一起探究该气体的成分.
德优题库
【提出问题】该气体是什么?
【猜想】
Ⅰ.小明猜想该气体可能是氢气;
Ⅱ.小华猜想该气体可能是一氧化碳;
【设计实验】
(1)小明为了证明自己猜想,将该气体依次通过甲和丙装置,则丙装置应盛放       
(2)小华为了证明自己猜想,将该气体依次通过甲和乙装置,当看到乙中       ,认为自己的猜想正确.写出乙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交流与反思】同学们经讨论一致认为小明和小华的探究过程存在不足,认为该气体还可能
是于是共同设计实验将气体依次通过A→B→       (填接口字母),除上述装置外还缺少       装置.
共享时间:2013-03-10 难度:2 相似度:1
188720. (2018•铁一中学•三模) 某实验小组同学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进行研究。进行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热稳定性。
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分别加热发现,二者热稳定性有明显差异。只有碳酸氢钠会受热分解。请写出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实验二】与酸的反应
将等质量、等浓度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分别与相同盐酸反应,发现碳酸氢钠溶液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快于碳酸钠溶液。实验后大家对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后的烧杯中的溶质成分发生了兴趣。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一:可能是NaCl和HCl:猜想二:可能只有NaCl:猜想三:可能是       
【进行实验】实验步骤1:
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发现       ;结论:猜想三不正确。
实验步骤2:
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振荡,产生白色沉淀。结论:溶液中有HCl,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一正确。
蛋蛋同学认为步骤2不能证明猜想二错误,原因是       
根据所学化学知识,你认为可采用下列物质中的       (填字母)来代替实验步骤2的硝酸银溶液进一步实验,从而验证猜想一和猜想二的正确性。
a.pH试纸   b.铁粉   c.铜粉   d.氧化铜固体
【反思交流】烧杯中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共享时间:2018-04-15 难度:2 相似度:1

ty@dyw.com

2023-11-28

初中化学 | 九年级上 | 实验题

  • 下载量
  • 浏览量
  • 收益额
  • 0
  • 6
  • 0
相同试题
试题下载
试题内容
调用试题名称
共享人
唐老师
试题题型
解答题
试题难度
试题题源
2020*西工大*期末
下载次数
168次
下载金币
5德优币(当前结余18德优币)
温馨提示
该试题下载至自主题库后,下载、备课永久免费!
试卷设置
试卷名称
省市校区
阶段科目
年份卷型
选择类型
已选考点
在线训练
视频讲解
温馨提示
视频讲解正在加载中、请等待!
温馨提示
对不起!这是别人共享的试题,需要下载到自主题库后,可将该试题添加到白板
视频解析购买
支付方式
德优币数
本次消耗0德优币
温馨提示

客服电话:400-816-0029,服务邮箱:610066832@qq.com

视频资源

试题找茬
纠错类型
纠错描述
温馨提示
共享试题、试卷经平台审核通过后方可展示,并永久享用用户下载分红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