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试卷总分:100分 命题人:dygzswyn 考试时长:120分钟
A.结核杆菌细胞中具有拟核,核内具有染色质和染色体
B.结核杆菌细胞中没有线粒体、核糖体等复杂的细胞器
C.结核杆菌细胞具有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的细胞膜
D.结核杆菌个体微小,光学显微镜的高倍镜也无法观察到
A.在实验材料选择方面,用苹果或梨的实验效果要好一些
B.图中加入的X可以是石英砂,主要目的是促进还原糖的释放
C.斐林试剂的组成成分经蒸馏水处理后也可用于检测蛋白质
D.由于斐林试剂不稳定,在使用时要先加入NaOH溶液,后加入CuSO4溶液
A.变形虫吞噬食物,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囊泡膜与高尔基体膜的融合依赖生物膜的流动性
C.通过观察叶绿体可以发现细胞质的流动性
D.细胞质的流动可能会造成细胞内部环境的不稳定
A.和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B.一定连在羧基上
C.与氨基相连
D.在R基上
A.比利时的维萨里发现了细胞,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学说的主要创立者
B.根据魏尔肖的研究推知: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的有丝分裂
C.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论证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D.一切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的
A.根系吸收的水有利于植物保持固有姿态
B.结合水是植物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C.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不消耗水但能产生水
D.自由水和结合水比值的改变会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
A.研磨时加入CaCO3过量会破坏叶绿素
B.层析液可采用生理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液
C.在敞开的烧杯中进行层析时,需通风操作
D.实验验证了该种蓝藻没有叶绿素b
A.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CO2
B.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是由丙酮酸转化而来
C.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不能生成ATP
D.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的升高会增加酸味的产生
A.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时,两眼必须从显微镜侧面注视
B.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时,轻轻地转动物镜使高倍镜到位
C.在低倍镜视野中,需将进一步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D.转换到高倍镜后,一般需用凹面镜、大光圈来调节亮度
A.①和②均有生命活力,但是含水量不同
B.①→②的过程中没有发生水存在形式之间的转化
C.③和④是同一种物质,但是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不同
D.②可作为播种用的种子
A.H4Z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
B.合成H4Z时生成的水中的H原子只来自氨基
C.孤独症患者直接口服少量H4Z就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
D.若H4Z被水解成1个二肽,3个四肽,5个六肽,则这些短肽肽键总数是35
A.所有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
B.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可自由通过核孔
C.核膜是单层膜结构
D.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A.没有内质网,但有核糖体
B.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有核仁
C.没有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
D.没有线粒体,但能进行细胞呼吸
A.H+-K+泵属于载体蛋白,其形成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密切相关
B.H+-K+泵专一性转运两种离子与其结构的特异性有关
C.胃壁细胞分泌H+使胃液的酸性增强,分泌过程需消耗能量
D.胃壁细胞质中的H+、K+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运输到胃液中
A.构成脂质的主要化学元素为C、H、O、N四种
B.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但并不是所有的细胞膜中都含磷脂
C.相同质量条件下,脂肪比糖类在氧化分解时耗氧量少,产生的能量多
D.固醇类物质对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维持起重要作用
A.中心体和染色质均含有磷脂分子
B.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但有丝状的染色质
C.间期细胞核中DNA复制所需的酶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
D.核孔不具有选择性,它有利于大分子和小分子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A.若产生的CO2与乙醇的分子数相等,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
B.若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与释放CO2的相等
C.若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且产物是乳酸,则无O2吸收也无CO2释放
D.若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比释放CO2的多
A.菌紫质由染色质上的遗传物质控制合成
B.嗜盐菌的线粒体为其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嗜盐菌的细胞膜外侧具有由纤维素构成的细胞壁
D.嗜盐菌和蓝藻细胞可能存在功能上类似的结构
A.ATP仅在P2和P3中产生
B.葡萄糖在P3中被分解成CO2和H2O
C.S1和P2均含有进行光合作用的酶
D.S1、S2、S3和P4中均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A.水、矿质元素和空气 | B.光、矿质元素和水 |
C.水、矿质元素和土壤 | D.光、矿质元素和空气 |
A.新冠病毒含有核酸和蛋白质,通过核酸检测可排查新冠病毒感染者
B.每天适量饮酒可以预防新冠肺炎,因为酒精可以使细胞内的病毒蛋白变性
C.通常新冠肺炎患者的症状之一是发烧,因此可以通过体温测量初步排查
D.教室经常开窗通风可以促进空气流动,降低室内病原微生物的密度
A.从乙视野到丙视野,需向上移动装片
B.组合①③⑤放大倍数大于组合②③⑤
C.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物像的面积增大为乙的10倍
D.图丙为视野内所看见的物像,则载玻片上的实物应为“6>9”
A.蛋白水解酶能使磷酸二酯键断开
B.钙离子通过自由扩散进入植物细胞
C.细胞色素c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有关
D.细胞编程性死亡避免了病原菌对邻近细胞的进一步感染
A.提取叶绿体色素时可用无水乙醇作为溶剂
B.研磨时加入CaO可以防止叶绿素被氧化破坏
C.研磨时添加石英砂有助于色素提取
D.画滤液细线时应尽量减少样液扩散
A.只有从新生的根尖上取材,才能观察到有丝分裂
B.解离时间要尽量长,以确保根尖组织细胞充分分离
C.滴加清水、弄碎根尖以及压片都有利于细胞的分散
D.临时装片镜检时,视野中最多的是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
A.含④的生物都是异养生物
B.肯定属于原核生物的是②和④
C.流感病毒最可能属于①
D.有成形的细胞核的生物是③
A.根据细胞代谢需要,线粒体可在细胞质基质中移动和增殖
B.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核酸相同
C.人体肌肉细胞中内质网非常发达,而胰腺外分泌细胞中则较少
D.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包装和膜泡运输紧密相关
A.自由水是生化反应的介质,不直接参与生化反应
B.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主要存在于液泡中
C.无机盐参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不参与有机物的合成
D.无机盐多以离子形式存在,对维持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A.具有吞噬作用的细胞才具有自噬作用
B.清除衰老损伤的细胞和细胞器是通过自噬作用完成的
C.溶酶体膜破裂释放出的各种酸性水解酶在细胞质基质中活性不变
D.营养物质缺乏时,细胞可通过加强自噬作用降解非必需物质以维持基本生存
A.合理设定实验温度属于控制实验的自变量
B.淀粉与淀粉酶应分别达到设定温度后再混合
C.淀粉的用量和保温时间均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D.可选用碘液或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A.ATP 中的“A”代表的是腺嘌呤
B.剧烈运动的肌细胞中ATP的含量明显高于ADP
C.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
D.ATP 与ADP 的相互转化在叶绿体中不能同时发生
A.图1中ef段的染色体数是cd段的一半
B.图2丙组细胞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C.图2中乙组细胞所处时期相当于图1中的ab段
D.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图2的甲组细胞
透光玻璃瓶甲 | 透光玻璃瓶乙 | 不透光玻璃瓶丙 |
4.9mg | 5.6mg | 3.8mg |
A.丙瓶中浮游植物的细胞产生[H]的场所只有线粒体内膜 | B.在一昼夜内,丙瓶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约为1.8mg |
C.在一昼夜后,乙瓶水样的pH比丙瓶的高 | D.在一昼夜内,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约为0.7mg |
A.6h时,两组幼苗都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失水和根细胞失水
B.12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将死亡
C.6h后,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
D.一般情况下,植物从土壤中吸收K+、
A.性激素、脂肪都属于固醇类物质
B.C、H、O、P是构成脂质和糖原的元素
C.脂肪与糖原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
D.胆固醇是细胞膜的组分,也参与血脂运输
A.向新榨的苹果匀浆中加入新配制的斐林试剂加热煮沸,出现由无色到砖红色的变化
B.向新榨的2mL豆浆中依次加入1mL双缩脲试剂A液(0.1g/mLNaOH)、4滴双缩脲试剂B液(0.01g/mLCuSO4),会出现紫色
C.如果换成煮开后冷却的豆浆重复B选项的操作,则不会出现紫色
D.用苏丹Ⅲ染色处理的花生子叶徒手切片的装片,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有大有小,大多在细胞内,细胞外极少或没有
A.细胞膜的成分可以利用双缩脲试剂和苏丹Ⅲ染液进行检测
B.脂溶性物质很容易通过细胞膜,表明细胞膜中含有脂质
C.科学家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后细胞膜通透性改变,说明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
D.常用染色法鉴定细胞死活,是因为细胞膜可以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A.温度高于35℃时,该植物不能正常生长的原因是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25℃和30℃时,该植物的CO2消耗量基本相等
C.该植物的呼吸作用最适温度为35℃
D.温度由5℃升高到25℃的过程中,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量逐渐减少
比较项目 | 光合作用 | 细胞呼吸 | ||
[H]的产生 | 部位 |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 (3) | (5) |
反应名称 | (1) | 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 | 无氧呼吸第一阶段 | |
[H]的消耗 | 作用 | (2) | (4) | 参与无氧呼吸第二阶段 |
反应终产物 | 糖类等有机物 | 水 | (6) |
dygzswyn
2023-02-21
高中生物 | 考试 | 难度:1.42
平行组卷卷生成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