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夏商周的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百家争鸣,孟子,
[答案]
(1)农业耕作;司母戊鼎。(2)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后世两千多年精神文明的基础,对中国文化甚至东方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3)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解析]
(1)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图一中的“耒耜”是农业耕作的生产工具,它的名字是司母戊鼎,重832.84千克,用泥范铸造,形制雄伟,纹饰华丽。司母戊鼎是商朝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印证了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的高超。
(2)据材料“面对新旧制度更替引发的社会大动荡,诸子百家分别从不同的立场提出了自己的治国良方、各陈其说,材料二中的“辉煌时代”指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发表意见,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中国后世两千多年精神文明的基础。
(3)据材料三“‘恻隐之心,人之端也,义之端也,礼之端也,智之端也’全力发展此‘四端’,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具备的道德规范是恻隐之心、辞让之心。
故答案为:
(1)农业耕作;司母戊鼎。
(2)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后世两千多年精神文明的基础。
(3)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
[点评]
本题考查了"夏商周的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百家争鸣   孟子   ",属于"综合题",熟悉题型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