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百家争鸣,老子和孔子,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
[答案]
(1)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2)儒家学派;“仁”;“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②以法治国;中央集权的国家。(3)顺应自然和民心;要一分为二辩证地看待其各自利弊,应根据实际情况兼顾各家之长来治理国家等。
[解析]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熠熠生辉”的局面是百家争鸣,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著书立说,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政治上的观点不同,相互抨击,取长补短,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这一局面形成的背景是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发表各自的主张和见解,出现“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2)①图A人物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依据材料二“克己复礼为仁,天下归仁焉,而由人乎哉,该人物的核心思想是“仁”,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他在教育方面还提出了有教无类。
②图B人物的治国思想是以法治国。依据材料三“事在四方。圣人执要,该人物从此思想出发提出要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的治国主张是顺应自然和民心,应根据实际情况兼顾各家之长来治理国家等。
故答案为:
(1)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2)儒家学派;“仁”,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因材施教。
②以法治国;中央集权的国家。
(3)顺应自然和民心;要一分为二辩证地看待其各自利弊。
[点评]
本题考查了"百家争鸣   老子和孔子   孟子   庄子   墨子   韩非子   ",属于"压轴题",熟悉题型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