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利用溶解度曲线判断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答案]
(1)70;
(2)降温;
(3)蒸发结晶;
(4)B。
[解析]
解:(1)t2℃时,丙的溶解度是40g,因此将30g丙加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20g+50g=70g;故答案为:70;
(2)由图知,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大,使丙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降温;故答案为:降温;
(3)溶液结晶的方法有: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乙中含有少量的甲,要提纯乙采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故答案为:蒸发结晶;
(4)A、t2℃时,甲、丙的溶解度相等,则将甲、丙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质量一样多,故A不符合题意;
B、t2℃时,溶解度的关系乙>甲=丙,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乙>甲=丙,t3℃时,溶解度的关系乙>甲>丙,将甲、乙、丙三种物质 t2℃时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3℃时,甲、乙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丙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此时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故B符合题意;
C、t2℃时,甲、丙的溶解度相等,可配制出该温度下甲、丙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饱和溶液,故C不符合题意;
D、t3℃时,溶解度的关系乙>甲>丙,因此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乙<甲<丙,降温过程中溶剂质量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利用溶解度曲线判断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属于"综合题",熟悉题型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