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搜题▪组卷
选项 | 共性 | 差异性 |
A | 均由分子构成 | 分子的种类不同 |
B | 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 元素的质量比不同 |
C | 均能与水化合 | 化合时现象不同 |
D | 常温下均是无色气味 | 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不同 |
A.干燥滤纸片不变色,说明CO2不能使石蕊变色
B.通入CO2后润湿的滤纸片由红色变紫色
C.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碳酸钙难溶于水
D.蜡烛熄灭说明CO2不支持燃烧也不可燃
A.元素观:CO和CO2都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分类观:CO和CO2都属于氧化物
C.变化观: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结构观:CO和CO2都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化学性质相似
选项 | 家务劳动 | 化学原理 |
A | 用石灰浆刷墙 | 氢氧化钙能与氧气反应 |
B | 井水洗衣服,产生泡沫较少 | 井水中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 |
C |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 减少油与空气的接触 |
D | 冬天用煤火取暖时,一定要装烟囱(或通风) | 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
A.A
B.B
C.C
D.D
选项 | 家务劳动 | 化学原理 |
A | 用石灰浆刷墙 | 氢氧化钙能与氧气反应 |
B | 井水洗衣服,产生泡沫较少 | 井水中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 |
C |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 减少油与空气的接触 |
D | 冬天用煤火取暖时,一定要装烟囱(或通风) | 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
A.A
B.B
C.C
D.D
A.CO和CO2—可以相互转化,都属于大气污染物
B.H2O和H2O2—都可以分解得到O2,都用于实验室制取O2
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化学性质相似
D.NH4NO3和CO(NH2)2—都含有铵根离子,均可作为氮肥
A.金刚石、石墨均是碳元素的单质,两者混在一起属于纯净物
B.CO、CO2都有毒,都是大气污染物
C.活性炭、木炭能与空气或水中的杂质发生反应,有吸附性
D.甲烷(CH4)、乙醇(C2H5OH)都含碳元素,都属于有机物
A.装置①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可选用大理石和稀硫酸
B.装置②中的饱和NaHCO3溶液换为饱和NaOH溶液也可用以除去CO2中HCl气体
C.③中没有明显实验现象,说明CO2气体中混有的HCl气体已经在装置②中反应完
D.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装置⑤的瓶口,若复燃,则证明CO2收集满
A.玻璃管中的现象是:黑色氧化铜粉末变红
B.NaOH溶液的作用是检验CO2
C.可用熟石灰吸收尾气
D.结束实验时,先熄灭酒精灯然后立即夹紧弹簧夹K1、K2
A.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制备CO2
B.
干燥CO2
D.
验证CO2性质
A.通入CO2气体后,右端乒乓球会上升
B.整个过程中乒乓球位置始终没有变化
C.倒入浓NaOH溶液后,杠杆会恢复原状
D.将浓NaOH溶液换成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
A.化学与健康 | B.化学与社会发展 |
①缺碘会引起骨质疏松 ②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③为补充蛋白质只吃肉类不吃蔬菜 |
①广泛使用太阳能能有效减少碳排放 ②普通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③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易形成酸雨 |
C.化学与安全 | D.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 |
①进入溶洞前做灯火实验 ②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查找泄漏 ③煤炉上放盆水防止CO中毒 |
①制取气体:先加药品后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称量一定质量药品:先加药品后加砝码 ③可燃性气体燃烧:先验纯后点燃 |
gr@dyw.com
2014-12-18
初中化学 | 九年级上 |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