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搜题▪组卷
A.实验中,电源正、负极生成气体的质量比约为2:1
B.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C.集气瓶内的水可以吸收硫燃烧生成的有害气体
D.点燃b管口导出的气体,观察到干冷的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
A.FeCl3、NaOH、KCl、Ba(NO3)2
B.K2CO3、Ba(OH)2、KOH、稀HNO3
C.K2SO4、Na2CO3、稀HCl、稀HNO3
D.CaCl2、AgNO3、Mg(NO3)2、NaCl
样品物质 | 方案一 | 方案二 | |
A | 氯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 测溶液pH | 分别滴加硝酸银溶液 |
B | 氧化铜和木炭粉 | 看颜色 | 在空气中灼烧 |
C | 尿素CO(NH2)2与(NH4)2SO4 | 加BaCl2溶液 | 加熟石灰混合研磨 |
D | Ca(OH)2溶液与CaCl2溶液 | 通入CO2 | 加K2CO3溶液 |
A.A
B.B
C.C
D.D
选项 | 家务劳动 | 化学原理 |
A | 用石灰浆刷墙 | 氢氧化钙能与氧气反应 |
B | 井水洗衣服,产生泡沫较少 | 井水中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 |
C |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 减少油与空气的接触 |
D | 冬天用煤火取暖时,一定要装烟囱(或通风) | 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
A.A
B.B
C.C
D.D
A.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B.地下水必须经过沉淀、过滤、消毒、蒸馏后方可饮用
C.可以利用肥皂水判断地下水属于软水还是硬水
D.电解水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A.
电离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B.
铜片表面出现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说明铜比银活泼
C.
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靠近后,一根远离,说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D.
测力计示数与钩码重相等,说明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A.能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
B.能除去水样中难溶性杂质
C.该过程能将水样转化为软水
D.该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选项 | 目的 | 方案一 | 方案二 |
A | 除去木炭粉中的氧化铜 |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 | 在空气中充分燃烧 |
B | 分离NaCl和CaCO3的混合物 | 溶解,过滤,蒸发滤液 | 加足量稀盐酸,蒸发 |
C | 检验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 | 分别测溶液的pH | 取样,加FeCl3溶液 |
D | 鉴别化肥NH4Cl和NH4NO3 | 取样,加水溶解,观察 | 取样,加熟石灰研磨 |
A.将饮料瓶放入厨余垃圾桶
B.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
C.使用煤炉时打开窗户保持空气流通
D.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区 分NaCl和NH4NO3 | 加水溶解后,测溶液的温度 |
B | 除去氮气中的氧气 |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 |
C | 分离KCl和MnO2的固体混合物 |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D | 除去CO中的CO2 |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炭层 |
A.电解烧杯中的水,两电极均产生气泡,即可推测水的化学式为H2O
B.向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没有产生气泡,可推测样品没有变质
C.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可推测该可燃物含有氧元素
D.t0℃时,某溶液蒸发一定量的溶剂有溶质析出,可推测剩余溶液一定为该温度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A.实验对比左盘烧杯内两种药品混合前后托盘天平是否平衡,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实验通过检验试管a、b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和氧气,验证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实验对比两支试管产生气泡的快慢,验证反应的剧烈程度与反应物浓度有关
D.实验对比燃着的木条能否继续燃烧,验证人呼出气体中CO2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区分CaCO3、NaOH、NH4NO3三种白色固体 | 分别加足量水充分溶解,观察现象 |
检验CO2中是否混有的HCl气体 | 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现象 |
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铁固体粉末 | 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
除去NaCl溶液中的少量Na2CO3 | 加入过量CaCl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 |
A.A
B.B
C.C
D.D
jsx@dyw.com
2023-03-14
初中化学 | |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