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答案]
(1)A;
(2)151g;B;
(3)甲;
(4)5。
[解析]
解:(1)烧杯A中有未溶解的物质,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烧杯B中物质全部溶解,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
(2)10℃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故相同质量的水溶解乙物质的质量大于甲物质,故烧杯A中溶解的物质是甲,10℃时,甲的溶解度是51g,故100g 水最多溶解甲物质51g,故烧杯A中溶液的质量为151g;要将该烧杯中的剩余固体溶完,就必须变为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所以可以增加溶剂也可以升高温度。
A:向烧杯A中加入 10g 水,可能把固体全部溶解也可能溶解一部分;
B:将烧杯A中物质升温至 t℃,能全部溶解,由于 t℃时,甲、乙溶解度相等,乙物质能全部溶解,则甲物质也能全部溶解;
C:向烧杯A中加入 50g、10℃的甲的不饱和溶液可能把固体全部溶解也可能溶解一部分;
(3)1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溶解度大,需要的水少,溶解度小,需要的水多,故取等量甲和乙固体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更多的是甲;
(4)10℃时,乙的溶解度是80g,等分成两份,每份的溶剂都是50g,第一份蒸发10g水,还剩40g水,40g水最多溶解32g乙,所以第一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32g+3g=35g,另一份溶液中50g水最多溶解40g乙,现在已有溶质35g,故加入10gB物质只能溶解5g,还剩5g不溶解,故x为5。
故答案为:(1)A;
(2)151g;B;
(3)甲;
(4)5。
[点评]
本题考查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属于"典型题",熟悉题型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