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A.由于黄河上游水土流失,下游河床增高,出现区域陆地,发生湿生演替
B.岸边和近岸浅水区的动植物分布类群明显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C.在演替过程中,土壤形成及干燥会引起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巨大改变
D.草本植物和树木的侵入,表明群落结构更加复杂,光能利用率逐步提高
A.长白山生物种间关系复杂,包括捕食、寄生和腐生等
B.具有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其数量不一定呈周期性波动关系
C.长白山上所有的动物、植物组成了生物群落
D.长白山随海拔升高的4个植被分布带体现了群落的垂直分布
A.F点时,两物种的种间竞争最激烈
B.若改变试管的温度、pH等条件,则两条曲线可能会发生变化
C.若在试管中加入物种A的竞争者C,则物种B被淘汰的结果可能会改变
D.在自然界的河流湖泊中,物种B可能获得更多生存空间
A.退耕地逐渐转变为森林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
B.喜阳植物形成的遮阴环境有利于耐阴植物生长
C.该山区从低到高植被分布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森林形成后水土流失减少,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A.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树附生苔藓植物是生产者
B.树附生苔藓植物与树木(灌木)之间的关系为寄生
C.森林生态系统中树干基部更适宜树附生苔藓植物的生长
D.树附生苔藓植物可被广泛用作环境监测的指示植物
A.人类活动影响着生物群落的演替
B.人类可以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改造和建设作用
C.人类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之下
D.人类不可能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发展的道路进行
A.甲可表示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
B.若时间允许,甲一定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
C.乙群落在演替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在减少
D.第N年时,甲、乙的群落结构一定相同
A.某树林中黄杨树高低错落分布,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
B.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通常由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
C.K值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不会因环境的改变而变化
D.太阳鱼遇仔鱼过多时,成鱼会吃掉部分幼鱼,属于捕食关系
池塘编号 | 捕食者数量/只 | 蝌蚪存活率/% | ||
甲 | 乙 | 丙 | ||
1 | 0 | 87 | 7 | 40 |
2 | 2 | 58 | 30 | 25 |
3 | 4 | 42 | 32 | 11 |
4 | 8 | 20 | 37 | 10 |
A.三种蝌蚪和捕食者四者之间存在两种种间关系
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会受捕食者数量的影响
C.捕食者数量增加,使乙获得更多的资源
D.第三周时,2号池塘中乙的数量减少,但不会消失
A.甲可表示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
B.若时间允许,甲一定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
C.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
D.第N年时,甲、乙的群落结构一定相同
A.亚马逊河谷热带雨林所有动植物
B.大兴安岭红松林中的所有水生和陆生生物
C.城市运动公园中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
A.甲装置的花盆壁a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B.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C.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D.采集的小动物物种数目统计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取样地点 | 取样时间 | 动物种类及数量 | ||
蚂蚁 | 蚯蚓 | 蜈蚣 | ||
溪边土壤 | 上午10点 | 很少 | 较多 | 非常多 |
晚上10点 | 少 | 多 | 较多 | |
山地土壤 | 上午10点 | 非常多 | 较少 | 较少 |
晚上10点 | 较多 | 少 | 很少 |
A.表1数据显示,该小组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
B.该实验只探究了土壤水分对土壤动物类群分布的影响
C.可依据土壤小动物趋暗、趋热等特性来设计诱虫器
D.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dygzswyn
2023-02-19
高中生物 | 高二上 |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