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客服 | 上传赚现
AI助手
德优题库AI助手

AI助手

搜题▪组卷

(1)

服务热线

400-816-0029

    自建题库,共享分红

德优题库QQ交流群

18737. (2018•宁化县第五中学•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夏五月,兵皆罢归家。诏曰:“诸侯子在关中者,复之十二岁,其归者半之。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吏以文法教训辩告,勿笞辱。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军吏卒会赦,其亡罪而亡爵及不满大夫者,皆赐爵为大夫。故大夫以上赐爵各一级;其七大夫以上,皆令食邑;非七大夫以下,皆复其身及户,勿事。”
﹣﹣《汉书•高帝纪》
材料三:(建武六年)六月辛卯,诏日:“夫张官置吏,所以为人也。今百姓遭难,户口耗少,而县官吏职所置尚繁,其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并合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於是条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
﹣﹣《后汉书•光武帝纪》
(1)材料一中图B所示历史事件是_,该历史事件与图A的关系是                。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我选做     
①根据材料二,概括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措施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初实行这些措施的社会背景。
②根据材料三,概括光武帝采取的措施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对当今社会有何借鉴之处?
共享时间:2018-06-21 难度:4
[考点]
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西汉的建立,文景之治,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答案]
答案详见解析
[解析]
(1)观察图片可知,图B所示历史事件是大泽乡起义。因为迟到了预定的服役期要被处死被迫掀起起义,这就是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
(2)本题可任选一个作答。①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措施有,释放士兵回乡;释放奴婢为平民;减小刑罚;恢复户籍;给士兵军吏封爵位。通过这些措施增加了农业劳动力;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农业的发展和经济的恢复。
②光武帝采取的措施有,整顿吏治,精简机构;削减不必要的职位(裁汰冗员)。通过这些措施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减少政府财政支出。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要重视民生;注重提高政府机构的效率;减少民众的负担。
故答案为:
(1)大泽乡起义;因为迟到了预定的服役期要被处死被迫掀起起义;楚汉之争。
(2)①措施:释放士兵回乡;释放奴婢为平民;减小刑罚;恢复户籍;给士兵军吏封爵位。作用:增加了农业劳动力;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农业的发展和经济的恢复。
②措施:整顿吏治,精简机构;削减不必要的职位(裁汰冗员)。作用: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减少政府财政支出。
(3)要重视民生;注重提高政府机构的效率;减少民众的负担。
[点评]
本题考查了"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   西汉的建立   文景之治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属于"综合题",熟悉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转载声明:
本题解析属于发布者收集录入,如涉及版权请向平台申诉! !版权申诉
31868. (2017•西电中学•七上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接秦之敝(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颜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造成这种社会状况的原因有哪些?
(2)为了解决材料所述的问题,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共享时间:2017-11-18 难度:3 相似度:1.75
31869. (2017•西电中学•七上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随着经济的发展,诸侯王的势力也膨胀起来,汉景帝时期,吴、楚等七国举兵叛乱,对抗中央。
材料二
德优题库
材料三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请回答:
(1)材料一、二的内容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了解决两则材料所述的问题,汉武帝时期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巩固大一统王朝?
(2)材料三中,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王朝,接受董仲舒的什么建议?
(3)同学们学习了秦汉史实,你认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什么?
共享时间:2017-11-18 难度:1 相似度:1.25
103652. (2024•蓝田县•七上二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建立后,为了满足统治阶层对奢华生活的需求,大规模征发民力修建大型工程……,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深刻认识到民心的向背对于政权的稳固至关重要。于是,他们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和徭役。汉文帝和景帝时期,继续坚持这一政策,使得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百姓生活逐渐安定。
——摘编自吕思勉《秦汉史》材料二:图文所示
德优题库 汉武帝时,多次发动对匈奴的战争,耗费甚巨,财政危机严重,号召全国有钱人捐款,然而响应者寥寥。因此,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正式下令采用募民煮盐而官府专卖的做法,盐业由政府经营。
——摘编自陈心怡《浅析汉朝的盐铁官营争论》
材料三:从刘秀称帝的次年至建武十四年,共下解放奴婢令六道,解放奴婢的地域范围,适用于全国;奴婢种类,包括了因贫穷而“嫁妻卖子”者,王葬时没入为官奴婢者,被权势之家掠为私奴婢者等等……光武帝以“柔道”治天下,使东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
——摘编自《简明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至汉初统治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初统治政策变化产生的积极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图中金属货币的名称。根据材料二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时期实行盐业官营的背景。
(3)指出刘秀称帝后东汉定都的地点。根据材料三,指出刘秀以“柔道”治国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
共享时间:2024-12-23 难度:3 相似度:1.17
29664. (2023•远东二中•副题) 以农为本的思想长久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刻着烙印。某班同学展开“回溯农业发展”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工具促变革]
材料一  至春秋中期以后,使用铁器的情况已很多……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江西九江、河南洛阳等地,都发现了春秋中晚期的铁农具。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农业发展出现了哪些新变化。这些新变化给社会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政策助稳固]
材料二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摘编自《汉书?景帝纪》(2)材料二反映了汉初的国家治理政策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帝、景帝在农业方面有哪些相同的治理措施。
[民众齐开发]
材料三  自晋氏迁流,迄于太元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摘编自《宋书》卷五十四(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
(4)材料三所述现象的发生带给你什么启示?
共享时间:2023-03-24 难度:4 相似度:1
108665. (2022•远东二中•七上期末) 以农为本的思想长久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刻着烙印。某班同学展开“回溯农业发展”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工具促变革]
材料一  至春秋中期以后,使用铁器的情况已很多……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江西九江、河南洛阳等地,都发现了春秋中晚期的铁农具。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农业发展出现了哪些新变化。这些新变化给社会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政策助稳固]
材料二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摘编自《汉书?景帝纪》(2)材料二反映了汉初的国家治理政策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帝、景帝在农业方面有哪些相同的治理措施。
[民众齐开发]
材料三  自晋氏迁流,迄于太元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摘编自《宋书》卷五十四(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
(4)材料三所述现象的发生带给你什么启示?
共享时间:2022-02-19 难度:4 相似度:1
88559. (2019•莲湖区•七上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如图。
德优题库
(1)图A所示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次起义的领导者是谁?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反秦浪潮并未平息,秦王朝最终灭亡于哪一年?
(2)图B的中国象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所反映的战争是什么?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共享时间:2019-11-11 难度:2 相似度:0.75
22844. (2018•师大附中•七上期末) 综合分析题:
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治国理念六个方面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治国措施。
        秦始皇           汉武帝
政治                
经济                
军事                
思想                
文化                
治国理念                
共享时间:2018-08-24 难度:5 相似度:0.75
102667. (2016•师大附中•二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三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材料四    行政区划的一个主要原则便是依“山川形便”,将自然环境与行政区划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元代以前,行政区独立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的一体化趋势较强,故往往中央与地方一级行政区的矛盾很大,产生割据局面的时期较多。从元代开始,中央完全打破了这种原则,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了一个一级行政区。如江西省跨越南岭,深入今广东境内。这种划分政区的方法难以形成独立的经济体,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
--摘编蓝勇《中国历史地理》(1)结合材料一,根据所学指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是       制被破坏。秦朝解决这一困局的措施是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
②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犬牙交错”原则划分行政区的影响。
(4)综合以上分析,指出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所反映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
共享时间:2016-03-21 难度:2 相似度:0.75
62574. (2017•西工大附中•七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1)材料一中两位思想家所处时代思想文化空前繁荣,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这两位思想家主张的相同之处是        ,他们的相异之处是荀子(儒家)强调        ,韩非子强调严刑峻法。从西汉到清,历代的帝王对儒学的尊崇规格不断提高。这表明僑家思想的        得到不断强化。
材料二:汉武帝元光元年策试贤良诏问:欲闻大道之要,至论之极。(萱仲舒)对曰:“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敏化为大务……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选,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
---《汉书》材料三: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笪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2)选做题:以下两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
①依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治国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
②依据材料三,概括唐思想文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特点形成的原因。
(3)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对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彰显了以文化复兴助推民族复兴的坚定决心。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在实现民族复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共享时间:2017-06-08 难度:2 相似度:0.75
88262. (2020•西咸新区•七上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材料二: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社会需要相结合,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颁诏正式建立太学,并将儒家经典“五经”确定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材料三:(武帝)在产盐和产铁的地方,分设盐官和铁官进行管理。盐专卖采取在官府的监督下由盐民生产,官府定价收购,并由官府运输和销售。铁专卖采取官府统管铁矿采掘、钢铁冶炼、铁器铸造和销售等一切环节。
材料四:“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
——曹彰(1)材料一反映了汉武帝时期颁布的哪一法令?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法令是谁提出的?颁布这一法令有何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在思想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有何作用?
(4)材料四中卫、霍分别指的是西汉哪两位著名将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驱戎狄”主要驱赶的是哪一民族?
共享时间:2020-11-22 难度:2 相似度:0.75
40908. (2018•西安音乐学院附中•七上期末) 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材料二:汉初,刘邦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大封子弟王,称为“诸侯王”。诸侯王的权力很大,自御史大夫以下的各级官吏,都由诸侯王自己任命。诸侯王还有一定的军权,有财政权,可在国内征收赋税。
--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材料三:
德优题库
材料四: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  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刘邦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还实行什么制度?结果如何?为此,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管理机构的名称。该机构的设置有怎样的历史作用?
(4)据材料四,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共享时间:1970-01-01 难度:3 相似度:0.58
103653. (2024•蓝田县•七上二月) 制度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完善。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相关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封邦建国】
材料一:西周时期国王自称天子,全天下的土地都归周天子所有,受封的诸侯享有管理封地和征收赋税等权利。但诸侯也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要定期朝见天子,缴纳贡物,服从调兵。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又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将自己封地的一部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士,这样层层分封,形成了严密的统治网络。
——摘编自《世界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作用。
【设郡立县】
材料二:秦朝在郡设郡守作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掌管全郡事务;设郡尉以辅佐郡守,分管军事;置郡监以掌监察,是中央设在地方上的耳目。他们都直接受中央政府的节制,由皇帝直接控制。
——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郡县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推行郡县制的影响。
【罢王收权】
材料三: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表
人口(万) 辖郡(个)
中央 450 15
封国 850 38
(3)材料三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而采取的措施。
(4)请你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
共享时间:2024-12-23 难度:3 相似度:0.58
103461. (2024•长安区•七上二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董仲舒的教化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虽然,从本质上说,这一主张是为巩固汉政权的封建统治服务的,但从客观效果来看,它不仅对当时,而且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统一、巩固和发展起了积极的进步作用。
——摘编自高春菊《董仲舒教化思想研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的问题和汉武帝解决问题的方法。概括西汉王朝利用董仲舒的教化思想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德优题库 德优题库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钱,把全国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成立专门铸币机构,铸造五铢线,成为当时唯一合法的货币。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2)根据材料二中两幅图片蕴含的信息,写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不同态度。根据材料二的文字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实施的相同的措施。
材料三:建武六年,光武帝刘秀下令精兵简政,提出一系列政策,一次就裁并了400多个县,约相当于当时实际控制县数的三分之一;后又“吏职减损,十置其一”,即大约减少了当时官员的十分之一,达数万人之多,第二年,又大量复员军队……
——译自《后汉书?光武帝纪》(3)根据材料三,概括光武帝刘秀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措施。此后,东汉出现了怎样的社会局面?
共享时间:2024-12-24 难度:4 相似度:0.58
87417. (2023•高陵区•七上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国历代国君对人才都极为重视,包括秦始皇。秦国开放的招人用人政策也是值得赞赏的,重用本国之外的人才自秦穆公就开始了,以后的国君也将这一用人传统予以继承和发扬。不问出身,不管国籍使得关东诸国的人才流向了秦国。这些外来人才在秦国受到重用,也往往能竭尽所能的为秦国国君出谋划策。
——摘编自《国史十六讲》(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能够统一中国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如图
德优题库?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是秦始皇采取的哪一措施?指出图二是秦朝创立的的哪一重要政治制度?
材料三:公元前209年,有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时,遇上大雨,道路泥泞,无法前行,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律,戍守误期都要处死。他们当中的领队人认为,与其送死不如起来反抗,于是杀死押队的军官……举起反抗的旗帜,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
——摘自《中国历史》(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起义的领导者和其建立的政权名称。
(4)请从上述材料和问题中提炼出一个学习主题。
共享时间:2023-11-14 难度:4 相似度:0.58
18560. (2017•陕西省•真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联合西域的大宛、乌孙、大月氏等国,成立了一个松散的合作联盟,旨在孤立和削弱匈奴势力。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
﹣﹣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材料三  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这与欧洲的殖民主义做法完全不同。
﹣﹣杨亮《海上新“思路”》

(1)材料一图A中宫殿占地广阔,表明城市     职能突出。图B城市商业功能增加,城内瓦子(瓦舍)盛行,主要原因是          族建立的金政权,1127年攻破东京,北宋灭亡。由图A到图B表明我国古代政治中心逐渐     转移,以此同时,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你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特点。并分析其没有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
②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对外活动与近代欧洲的不同之处。
我选做:(  )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应如何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共享时间:2017-07-05 难度:4 相似度:0.58

dyls2020

2018-06-21

初中历史 | | 材料分析题

  • 下载量
  • 浏览量
  • 收益额
  • 1
  • 680
  • 0.5
相同试题
试题下载
试题内容
调用试题名称
共享人
唐老师
试题题型
解答题
试题难度
试题题源
2020*西工大*期末
下载次数
168次
下载金币
5德优币(当前结余18德优币)
温馨提示
该试题下载至自主题库后,下载、备课永久免费!
试卷设置
试卷名称
省市校区
阶段科目
年份卷型
选择类型
已选考点
在线训练
视频讲解
温馨提示
视频讲解正在加载中、请等待!
温馨提示
对不起!这是别人共享的试题,需要下载到自主题库后,可将该试题添加到白板
视频解析购买
支付方式
德优币数
本次消耗0德优币
温馨提示

客服电话:400-816-0029,服务邮箱:610066832@qq.com

视频资源

试题找茬
纠错类型
纠错描述
温馨提示
共享试题、试卷经平台审核通过后方可展示,并永久享用用户下载分红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