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客服 | 上传赚现
AI助手
德优题库AI助手

AI助手

搜题▪组卷

(1)

服务热线

400-816-0029

    自建题库,共享分红

德优题库QQ交流群

22662. (2016•爱知中学•七上期末) 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初期,由于经过长期的混乱,社会经济已经濒临崩溃的边缘。西汉统治者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出于恢复和发展经济、安定社会秩序、巩固政权的需要,在政策方面来了一个大转变,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到西汉中期,具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又一反其先辈“清静无为”的方针,开始采取积极有为的政策。
(1)找出材料一中西汉初年统治者转变经济政策的原因有哪些?
(2)结合所学回答:汉武帝在经济方面“采取积极有为政策”的具体措施。并说说这一措施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示意图
德优题库
(3)图示中A  和B  处分别是什么政权(或王朝)?
(4)依据图示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突出的政治特征是什么?
材料三:如图所示
德优题库
(5)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我国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始于哪一时期 ?并列举材料中“南方各区域的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与进步”的主要原因。
(6)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共享时间:2017-03-17 难度:4
[考点]
汉朝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和商业的繁荣,两晋南北朝的更替,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答案]
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析]
(1)据材料一“西汉初期,由于经过长期的混乱,社会经济已经濒临崩溃的边缘.西汉统治者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出于恢复和发展经济、安定社会秩序、巩固政权的需要,在政策方面来了一个大转变,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到西汉中期,具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又一反其先辈‘清静无为’的方针,开始采取积极有为的政策”可知,西汉初年统治者转变经济政策的原因有出于恢复经济、安定社会、巩固政权的需要.
(2)汉武帝在经济上实行盐铁专卖、官营、收回地方的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这样就增加国库收入,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加强中央集权,推进大一统.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后来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4)依据图示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突出的政治特征是政权分立,只有西晋存在短期统一.
(5)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始于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各区域的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与进步”的主要原因是政权分立,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南迁(民族融合)(江南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采取有效政策等 ).
(6)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
(1)出于恢复经济、安定社会、巩固政权的需要.
(2)措施:实行盐铁专卖、官营、收回地方的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作用:增加国库收入,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加强中央集权,推进大一统.
(3)西晋;北魏.
(4)政权分立.
(5)东晋南朝;政权分立,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南迁(民族融合)(江南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采取有效政策等).
(6)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点评]
本题考查了"汉朝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和商业的繁荣,两晋南北朝的更替,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属于"综合题",熟悉题型是解题的关键。
转载声明:
本题解析属于发布者收集录入,如涉及版权请向平台申诉! !版权申诉
104821. (2023•蓝田县•七上期末) 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三国两晋南北朝”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政治动荡】
材料一:
德优题库
(1)材料一图A中①所在的区域建立的政权是               (战役)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图B中②处        是东晋的都城;         (战役)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经济发展】
材料二: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地区共修建60余处较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北方移民带来的先进生产方式及生产工具推动了农业发展,增加了平原地区的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使耕地由较易开垦的平原地区延伸至丘陵山区。晋代以后,渔业经济得以迅速增长,长江流域出现“溯洄沿流,或渔或商”的渔业盛况。
——摘编自任继周《中国农业系统史》(2)根据材料二,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
【民族融合】
材料三:
德优题库
孝文帝像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项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三,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特点。
共享时间:2023-03-02 难度:5 相似度:1.07
40909. (2018•西安音乐学院附中•七上期末) 东汉以来,我国经济重心不断南移,江南经济不断发展,促进了隋唐社会面貌的焕然一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诗歌展示】
(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歌在一定程度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引用了下列两首诗歌,请你比较一下,东汉以后我国南方和北方的社会状况有什么不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史料解读】
材料一:楚越之地(指江南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用蒸、煮等方式做成的糊状食物)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2)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了以上两段材料,试比较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建言献策】
(3)通过以上探究活动,你认为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哪些条件?请你为当地政府发展经济提几条合理的建议。
共享时间:1970-01-01 难度:2 相似度:0.83
109020. (2022•经开区•七上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苻坚从即帝位时便打破此前胡汉严重对立的藩篱,大胆采用了汉族传统的治国方针施政。苻坚还任用汉人王猛为相,采纳王猛的建议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并大力兴办学校,热心地借助儒教理念推进国家建设、健全风俗,使得前秦快速强大,一度成功统一了华北地区。
——摘编自[日]川本芳昭《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材料二:
德优题库图A 孝文帝迁都示意图 北魏孝文帝规定以汉语代替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参照南朝典章改革北魏政治制度,严厉镇压反对改革的守旧贵族。其一系列举动推动了北魏发展,有效地缓解了民族隔阂,促进了文明进步和民族交融。
(1)材料一中的“前秦”是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相”采取的改革措施。
(2)与材料二中图A有关的举措发生在哪一年?根据材料二中的文字,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进一步推行的汉化措施有哪些?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两场改革产生的共同影响。
共享时间:2022-02-14 难度:2 相似度:0.83
18701. (2018•永春三中•模拟) 社会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
材料一:2008年5月12日,四川的汶川地区发生了8级大地震,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损失,在震区,许多建筑物倒塌,而处于震区的……水利工程却没有损毁和垮塌。经过专家的考察和评估,整个水利工程是安全的,分水堤、宝瓶口和飞沙堰三大部分都基本完好。人们不禁为这一建于2200多年前的水利工程感到惊叹。
﹣﹣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材料三:东汉末年,北方社会动荡不安,南方比较安定。为了躲避战乱,北方人口开始南还。北方人口的大量南下,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使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的江南地区发展起来。
﹣﹣摘自北师大《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都江堰 修建于 战国时期(或秦国) ;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水利工程的建成对该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何影响。
(2)选做题:
①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西汉“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的地方。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什么现实价值?
②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综上所述,归纳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共享时间:2018-06-20 难度:4 相似度:0.66
109380. (2021•周至县•七上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从古老的中国起步,将世界几大古老文明联系了起来,成为它们之间的纽带,并挽系着它们结成一张广布世界的文化网,搭起一个历史演进的大舞台。
——摘编自纪宗安《丝绸之路与中西经济文化交流》材料二:秦汉时期,关中地区既是全国的经济中心,也是政治中心,地位十分优越和显赫。同期的南方,经济一直远远落后于北方。虽然对于农业来说,南方拥有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等优越条件,但受生产水平的制约和人口稀少的局限,直至东汉末,江南地区还是林莽地带,土旷人稀,经济停滞在原始状态。
——摘编自区永圻《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材料三:东汉末年以来,中原大乱,当地人民被迫四散出逃。江南地区地广人稀,战乱较少,成为中原和江北人民出逃避乱的首选之区。西晋永嘉年间,司马睿率大批流民过江,其中仅来自山东琅琊的移民就有1000多家。由此,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人口南迁的浪潮,改变了江南地区的经济状况。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1)丝绸之路最早“起步”于中国的哪一朝代?“起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汉时期我国经济中心的所在地,并概括秦汉时期中国南方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
(3)材料三中自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移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口迁移是如何“改变江南地区的经济状况”的?
共享时间:2021-02-24 难度:3 相似度:0.66
103007. (2023•长安区•七上期末) 探究题:某班同学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为主题开展探究,请你参与。
【华夏认同】
材料一:西晋末年,匈奴人刘渊不满足于担任匈奴一族的“单于”,希望效法汉高祖刘邦、魏武曹操建立一个新的华夏式帝国,他给自己的政权取名“汉”。……随后少数民族建立的“赵”“燕”“秦”等华夏式政权名号的选择,体现了“五胡”对“中国”的认同。不仅如此,内迁“五胡”迅速接受、学习汉文化。史学家赵翼感慨:“(少数民族)兼文学如此,何可轻量(轻视)哉!”
——天山智迅(公众号)(1)结合材料一,原居于蒙古草原上的匈奴人刘渊进入中原后,给自己创建的政权取名“汉”,说明了什么?
【文化认同】
材料二:(前秦王猛)为丞相,猛密政公乎,流放尸素(指不尽职官员),拔幽滞(选拔不得志的人),显贤才;外修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教以廉耻;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
——《晋书?王猛传》(2)结合材料二,概括王猛在前秦改革的主要内容。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革衣服之制。……诏(下令)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诏迁洛(洛阳)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九月庚午(495年),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十二月)甲子,引荐群臣于光极堂。班(按次序)赐冠服(汉人服饰)。
——《魏书?高祖纪下》(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北魏孝文帝强令鲜卑人说汉语、穿汉服的目的是什么?
【民族交融】
材料四:魏晋时期,少数民族音乐不断传入中原,有西凉乐、疏乐、龟兹乐、天竺乐、康国乐、高丽乐和安国乐,洛阳的贵族官僚争用胡麻、方凳等(如图)西北各族的家具。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
——摘编自教材德优题库
(4)结合材料四,说一说民族交融对汉族的影响。
(5)综合以上材料,分析、概括中华民族像“石榴籽”一样团结的原因。(答出两条即可)
共享时间:2023-02-21 难度:3 相似度:0.66
109486. (2021•阎良区•七上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有多个,比如徐闻、合浦、广州、泉州、宁波等,其中史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港口是徐闻。汉武帝曾派人招募海员从徐闻、合浦港出海,经过日南(今越南)沿海岸线西行,到达黄支国(今印度境内)、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随船带去的主要有丝绸和黄金等物。这些丝绸再通过印度转销到中亚、西亚和地中海各国。
——摘编自《早期海上丝绸之路》材料二: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至于南朝元嘉末年……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盖东西之极盛也”。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融合,南方少数民族与南迁的中原汉族融合,形成了全国范围的民族大融合……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促进民族团结、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
——人民日报(1)根据材料一,分析西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全国范围的民族大融合”产生的影响。
共享时间:2021-02-08 难度:3 相似度:0.66
28662. (2018•师大附中•四模) 社会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
材料一:2008年5月12日,四川的汶川地区发生了8级大地震,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损失,在震区,许多建筑物倒塌,而处于震区的……水利工程却没有损毁和垮塌。经过专家的考察和评估,整个水利工程是安全的,分水堤、宝瓶口和飞沙堰三大部分都基本完好。人们不禁为这一建于2200多年前的水利工程感到惊叹。
--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
德优题库
材料三:东汉末年,北方社会动荡不安,南方比较安定。为了躲避战乱,北方人口开始南还。北方人口的大量南下,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使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的江南地区发展起来。
--摘自北师大《历史》七年级上册(1)材料一中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修建于       ;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水利工程的建成对该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何影响。
(2)选做题:
①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西汉“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的地方。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什么现实价值?
②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综上所述,归纳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共享时间:2018-04-28 难度:3 相似度:0.66
30827. (2015•七十中•七下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以前,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
--摘自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面对上述变化,商鞅在变法时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材料二  (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采集植物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材料三  (据史书记载,南朝时)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供天下人享用)。
(2)材料二、三中描述的江南有很大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    (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3)举例说明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令人吃惊”的表现。
(4)通过阅读上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能够促进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
共享时间:1970-01-01 难度:4 相似度:0.58
29664. (2023•远东二中•副题) 以农为本的思想长久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刻着烙印。某班同学展开“回溯农业发展”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工具促变革]
材料一  至春秋中期以后,使用铁器的情况已很多……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江西九江、河南洛阳等地,都发现了春秋中晚期的铁农具。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农业发展出现了哪些新变化。这些新变化给社会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政策助稳固]
材料二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摘编自《汉书?景帝纪》(2)材料二反映了汉初的国家治理政策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帝、景帝在农业方面有哪些相同的治理措施。
[民众齐开发]
材料三  自晋氏迁流,迄于太元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摘编自《宋书》卷五十四(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
(4)材料三所述现象的发生带给你什么启示?
共享时间:2023-03-24 难度:4 相似度:0.58
18728. (2018•永春三中•模拟) 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材料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彼此交往。他们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相互渗透,取长补短。
材料三:“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入蕃。弄赞率其兵次(到达)柏海,亲迎于河源。”
﹣﹣《旧唐书》
(1)指出图一中的管理机构是    (朝代)为管理西域而设置的;材料一种的“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与      (历史事件)有关;这一时期中原王朝在北方边境主要与    民族战争不断。
(2)选做题:(以下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答,按①题计分)
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这一时期内迁各族最具代表性改革;并简要分析这一改革的影响。
②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反映了的历史事件,并简要分析这一事件的影响。
(3)请你谈谈民族关系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
共享时间:2018-06-18 难度:4 相似度:0.58
104478. (2023•西咸新区•七上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德优题库 德优题库
秦半两钱
内蒙古赤峰、陕西临潼等地均有出土
衡器八斤铜权
陕西西安、咸阳、临潼等地均有出土
材料二:在这种背景下,他开始推出一系列强硬的国营化经济政策。首先是利润最高的产业改革:铸钱、煮盐、冶铁等有关的制造业被国营化;其次是流通改革:统购统销,物价管制,两者相互配合;第三是税收改革:征收商人资产税,致使大批中等以上的商贾破产。
——摘编自《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汉武帝变法》材料三:两汉地方官在江南地区推广先进的犁耕技术,着手发展农业和手工业,改变了江南的落后状况。汉末,中原民众深受战争的苦难,而此时江南地区相对稳定。北人南渡,加之江南雨量充沛、气候温和,且东吴政权采用适当减少农民徭役与赋税,禁止恶吏扰民等措施,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初步开发。
——摘编自杨洪贵《试论孙吴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1)材料一所示图片均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它们见证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两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两项措施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采取的经济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孙吴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
共享时间:2023-02-08 难度:4 相似度:0.58
108665. (2022•远东二中•七上期末) 以农为本的思想长久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刻着烙印。某班同学展开“回溯农业发展”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工具促变革]
材料一  至春秋中期以后,使用铁器的情况已很多……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江西九江、河南洛阳等地,都发现了春秋中晚期的铁农具。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农业发展出现了哪些新变化。这些新变化给社会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政策助稳固]
材料二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摘编自《汉书?景帝纪》(2)材料二反映了汉初的国家治理政策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帝、景帝在农业方面有哪些相同的治理措施。
[民众齐开发]
材料三  自晋氏迁流,迄于太元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摘编自《宋书》卷五十四(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
(4)材料三所述现象的发生带给你什么启示?
共享时间:2022-02-19 难度:4 相似度:0.58
108843. (2022•莲湖区•七上期末) 以农为本的思想长久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刻着烙印。某班同学展开“回溯农业发展”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工具促变革]
材料一  至春秋中期以后,使用铁器的情况已很多……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江西九江、河南洛阳等地,都发现了春秋中晚期的铁农具。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农业发展出现了哪些新变化。这些新变化给社会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政策助稳固]
材料二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摘编自《汉书?景帝纪》(2)材料二反映了汉初的国家治理政策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帝、景帝在农业方面有哪些相同的治理措施。
[民众齐开发]
材料三  自晋氏迁流,迄于太元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摘编自《宋书》卷五十四(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
(4)材料三所述现象的发生带给你什么启示?
共享时间:2022-02-20 难度:4 相似度:0.58
109166. (2022•浐灞三中•七上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1)材料一中的生产工具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它们出现的作用是什么?
材料二:刘邦规定税收十五而税一,汉文帝又减其半,成为三十税一,此后又于公元前167年下令“其除田之租税”,连免税收十三年……虽然汉景帝即位后又恢复了三十税一的政策,但文帝的轻税收和无为而治的传统多少被汉景帝继承下来,终于使得东亚大陆被秦帝国和秦末战争严重斫伤的社会元气得以恢复。
——摘编自《文景之治:帝国失去的好时代》(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从汉高祖到文景时期赋税征收的变化。文景时期延续了汉初哪一政策?这些政策措施带来了哪些影响?
材料三:《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晋后期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古代农业的发展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哪些启示?
共享时间:2022-02-21 难度:4 相似度:0.58

dyls2019

2017-03-17

初中历史 | 七年级上 | 材料分析题

  • 下载量
  • 浏览量
  • 收益额
  • 0
  • 307
  • 0
相同试题
试题下载
试题内容
调用试题名称
共享人
唐老师
试题题型
解答题
试题难度
试题题源
2020*西工大*期末
下载次数
168次
下载金币
5德优币(当前结余18德优币)
温馨提示
该试题下载至自主题库后,下载、备课永久免费!
试卷设置
试卷名称
省市校区
阶段科目
年份卷型
选择类型
已选考点
在线训练
视频讲解
温馨提示
视频讲解正在加载中、请等待!
温馨提示
对不起!这是别人共享的试题,需要下载到自主题库后,可将该试题添加到白板
视频解析购买
支付方式
德优币数
本次消耗0德优币
温馨提示

客服电话:400-816-0029,服务邮箱:610066832@qq.com

视频资源

试题找茬
纠错类型
纠错描述
温馨提示
共享试题、试卷经平台审核通过后方可展示,并永久享用用户下载分红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