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金属活动性的探究,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答案]
答案:(1)Al>Fe>Cu;
(2)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会先与盐酸反应;浓度、体积;打磨;
(3):①Fe+CuSO4═FeSO4+Cu;无明显变化;铁丝表面附着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②FeSO4(FeCl2或Fe(NO3)2;
③金属与氧气反应所需条件和反应的剧烈程度。
[解析]
解(1)将粗细相同的铁丝、铝丝、铜丝分别插入稀盐酸中。铜无气泡,则铜排在氢后面,铁、铝有气泡,则铁、铝排在氢前面,铝产生气泡比铁快,则铝比铁活泼。故填:Al>Fe>Cu;
(2)【交流讨论】
同一个实验得出了两种结论,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查阅了相关资料,明白了铝丝在稀盐酸中一段时间内无气泡产生的原因是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会先与盐酸反应。在对比实验中,为了控制变量,盐酸的浓度、体积需相同,金属丝的粗细需相同,且实验前需要将金属打磨,目的是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故填: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会先与盐酸反应;浓度、体积;打磨;
(3)【拓展迁移】①为了进一步确认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又将两根粗细相同的经处理后光亮的铁丝分别插入硫酸铝溶液、硫酸铜溶液中,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现象为铁丝表面附着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铁丝插入硫酸铝中,铁排在铝后面,不反应,现象是无明显变化,根据现象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Al>Fe>Cu;
②小西同学提出还有别的方法也可以验证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他分别将相同粗细且经处理后光亮的铝丝和铜丝插入等质量等浓度的FeSO4(FeCl2或Fe(NO3)2溶液中,可验证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分别将铝丝和铜丝插入FeSO4(FeCl2或Fe(NO3)2溶液中时,观察到铝丝表面附着黑色固体,说明铝比铁活泼,铜丝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铁比铜活泼,因此铝比铁活泼,铁比铜活泼。
③除了用上述方法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还可以依据金属与氧气反应所需条件和反应的剧烈程度做出判断。故填:①Fe+CuSO4═FeSO4+Cu;无明显变化;铁丝表面附着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②FeSO4(FeCl2或Fe(NO3)2;③金属与氧气反应所需条件和反应的剧烈程度。
故答案为:(1)Al>Fe>Cu;
(2)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会先与盐酸反应;浓度、体积;打磨;
(3):①Fe+CuSO4═FeSO4+Cu;无明显变化;铁丝表面附着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②FeSO4(FeCl2或Fe(NO3)2;
③金属与氧气反应所需条件和反应的剧烈程度。
[点评]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的探究,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属于"必考题",熟悉考点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