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搜题▪组卷
A.均含有1个氢分子
C.均含有2个氢原子
B.均含有氢元素
D.均含有2个氢离子
A.原子可结合成分子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C.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D.可用表示氧分子的形成过程
A.对比步骤①和②的现象可得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B.对比步骤②和③的现象可得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C.待装置冷却到初始温度,打开K2,量筒内有40mL水流入集气瓶
D.以上实验可得,温度达到着火点且氧气达到一定浓度可燃物才会燃烧
A.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
B.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
C.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D.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件(外因)
A.“白薯蔓”是可燃物
B.“火折子”保存火种时不能与空气充分接触
C.燃烧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
D.“吹气”主要目的是降低温度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浓盐酸也具有吸水性
B.O2和O3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C.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D.酸雨的pH小于7,所以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A.
C.
B.
D.
A.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
B.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
C.用明矾净水﹣﹣明矾可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
D.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能改变
![]() |
![]() |
![]() |
![]() |
A.均匀微热燃烧管,观察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B.探究中和反应是否放热,观察到U型管液面左低右高 | C.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观察到酚酞溶液从右到左依次变红 | D.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观察到甲试管口带火星木条不复燃,乙试管口带火星木条复燃 |
A.A
C.B
B.C
D.D
xk@dyw.com
2017-02-24
初中化学 | 九年级上 |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