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搜题▪组卷
A.乙代表水的质量、丙代表硫酸钠的质量
B.加入Ng稀硫酸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C.a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D.b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只有Na+
A.若C和D为盐和水,该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B.若A是氧化铜、C为铜,该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
C.若将20gA和30gB混合,则生成C和D的总质量一定为50g
D.此反应可能是复分解反应
实验方案 | 使用的试剂 | 判断的方法 |
A | 铁粉 | 如果有气泡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
B | pH试纸 | 如果pH<7,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
C | 硝酸银溶液 | 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
D | 紫色石蕊试剂 | 如果溶液变成红色,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
A.A
B.B
C.C
D.D
A.在a、b、c三种曲线所示实验中,a曲线所用盐酸浓度最小
B.在a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作指示剂,酚酞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C.当加入溶液体积为20mL时,溶液中存在的离子主要是Na+、Cl-、H+、OH-
D.当溶液pH=7时,a、b、c曲线中分别加入的溶液体积相同
A.根据图示可知,甲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
B.若要证明a点处的溶液,可滴加氯化铁溶液
C.可用无色酚酞溶液鉴别b、c两点所得的溶液
D.随着甲溶液的增加,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先增大后保持不变
A.P点时的溶液呈酸性
B.N点时的溶液呈红色
C.M→N过程中溶液的碱性逐渐增强
D.M→P过程中生成的硫酸钠不断增加
A.生成的氯化钾由离子构成
B.反应前后氯离子的数目不变
C.反应的实质是OH-与H+结合生成H2O
D.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微粒只有K+、Cl-
A.a点溶液中有两种溶质
B.b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
C.c点烧杯内液体的pH=7
D.d点溶液中较多的Ba2+、OH﹣、SO42﹣、H+
A.该图象表示的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B.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等于7
C.滴入溶液体积为15mL时,再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
D.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
A.
如图表示向等质量的铁和镁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B.
如图表示向铁锈中加入稀硫酸
C.
如图表示往稀盐酸中逐渐滴加NaOH溶液
D.
如图表示往BaCl2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二者化学性质不同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碱性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因为碱性溶液中都含有OH-
D.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是因为H+与OH-结合生成水分子
A.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食用苏打饼干可缓解因胃酸过多引起的不良症状
C.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
D.用氢氧化钠固体作食品干燥剂
A.
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备氧气
C.
向pH=1的盐酸中逐滴加入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
D.
在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KNO3溶液中不断加入KNO3固体
A.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但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
B.化学变化是生成新分子的变化,但生成新分子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液体,则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xk@dyw.com
2017-02-24
初中化学 | 九年级上 |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