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搜题▪组卷
A 食品保鲜的办法 填充氮气--防止变质 放入生石灰--防止受潮 放入细铁粉--防止受潮和变质 | B 灭火实例与原理 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 住宅失火时用水灭火--降低着火点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
C 日常物质的区别 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并搅拌 氧气和二氧化硫--闻气味 铁丝和铜丝--观察颜色 | D 化学中常见的“三” 三种可燃性气体--H2、CO、CH4 三可加热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 构成物的三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
A.A
|
B.B
|
C.C
|
D.D
|
A.该混合气体中一定有CO、水蒸气和N2,可能有CO2
B.该混合气体中一定有水蒸气、CO和CO2,可能有N2
C.该混合气体中一定有CO2和N2,可能有CO或水蒸气
D.该混合气体中一定有水蒸气和CO,可能有CO2或N2
A.装置A中溶液变浑浊,证明混合气体中一定有CO2
B.装置C中固体粉末变红,装置E中溶液变浑浊,证明混合气体中一定有CO
C.装置C中固体粉末变红,装置D中粉末变蓝,证明混合气体中一定有H2
D.为证明混合气体中有H2O,应在装置A前增加一个装置D
A.原子可结合成分子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C.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D.可用表示氧分子的形成过程
A.该气体一定是混合物
B.该气体的组成最多有四种不同的组合方式
C.乙装置增加的质量等于甲处直玻璃管中减少的质量
D.该气体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A.均含有1个氢分子
C.均含有2个氢原子
B.均含有氢元素
D.均含有2个氢离子
A.可用带火星的木条区分O2和CO2
B.H2O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
C.O2能支持燃烧,可用作燃料
D.三种物质都含一个氧分子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或变化 | 结论 |
A | 取少量井水,加入适量肥皂水,振荡 | 产生大量浮渣 | 井水为硬水 |
B | 称量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 | 质量减少 | 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
C | 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 溶液变红色 | NaOH溶液没有变质 |
D | 将无色气体通入装有CuO粉末的玻璃管一段时间后,加热 | 黑色固体变红 | 无色气体一定为H2 |
A.玻璃管中的现象是:黑色氧化铜粉末变红
B.NaOH溶液的作用是检验CO2
C.可用熟石灰吸收尾气
D.结束实验时,先熄灭酒精灯然后立即夹紧弹簧夹K1、K2
选项 | 共性 | 差异性 |
A | 均由分子构成 | 分子的种类不同 |
B | 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 元素的质量比不同 |
C | 均能与水化合 | 化合时现象不同 |
D | 常温下均是无色气味 | 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不同 |
A.物质的分类 | B.物质的鉴别 |
①混合物中一定含有多种元素 ②合成橡胶、合金都属于合成材料 |
①可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②可用水鉴别CuSO4、CaCO3、NaOH、NH4NO3四种固体 |
C.物质的构成 | D.化学符号中数字的意义 |
①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②构成原子的微粒都带电荷 |
①O2:两个氧原子 ②3O2-:右上角的2表示一个氧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 |
A、区分常见物质 | B、安全常识 |
O和CO2——用澄清石灰水 涤纶和羊毛——取样,点燃并闻气味 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搅拌 |
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换气扇 海鲜防腐———甲醛溶液浸泡 预防煤气中毒——室内保持通风 |
C、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 D、日常生活经验 |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用于水的软化 H2具有可燃性——作气体燃料 CO具有还原性——冶炼金属 |
食品干燥剂——浓硫酸 铁栏杆防锈——喷涂油漆以隔绝氧气和水 洗涤餐具——加洗洁精溶解油污 |
sz@dyw.com
2018-02-07
初中化学 | 九年级上 |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