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搜题▪组卷
A对鉴别方法的认识 | B.对化学用语与意义认识 |
①鉴别纯铜和黄铜——相互刻画 ②鉴别O2、CO2、N2——燃着的木条 |
①钠元素——Ne ②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O |
C.对现象的认识 | D.对安全的认识 |
①变瘪的乒乓球热水中恢复原样——分子间隙变大 ②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
①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在室内放一盆水 ②氢气验纯时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证明气体不纯 |
A.该气体一定是混合物
B.该气体的组成最多有四种不同的组合方式
C.乙装置增加的质量等于甲处直玻璃管中减少的质量
D.该气体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A.该混合气体中一定有CO、水蒸气和N2,可能有CO2
B.该混合气体中一定有水蒸气、CO和CO2,可能有N2
C.该混合气体中一定有CO2和N2,可能有CO或水蒸气
D.该混合气体中一定有水蒸气和CO,可能有CO2或N2
A.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B.表示化合价数值的是④⑤
C.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③④
D.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②
A.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B.水银温度计用来测体温,因为分子间隔随温度变化发生改变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因为它们的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D.食盐水、蔗糖水、酒精溶液都能导电,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A.装置A中溶液变浑浊,证明混合气体中一定有CO2
B.装置C中固体粉末变红,装置E中溶液变浑浊,证明混合气体中一定有CO
C.装置C中固体粉末变红,装置D中粉末变蓝,证明混合气体中一定有H2
D.为证明混合气体中有H2O,应在装置A前增加一个装置D
A.O2、SO2、CO2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氧气
B.O中的“2”表示一氧化碳分子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地壳中元素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是AlO
D.Fe、Fe2+、Fe3+三种微粒都属于铁元素,质量几乎相同
A.2个氧原子:O2
C.氧离子:O2-
B.S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氧化镁:MgO2
A.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后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
B.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且分子大小同时发生改变
C.食物变质--分子种类不变,但分子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D.氧气能被液化贮存钢瓶---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能改变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B.变瘪的乒乓球在热水中重新鼓起--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C.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H+和OH-结合成水分子
D.1L沙子与1L黄豆混合后体积小于2L--分子之间有间隔
事实或做法 | 微观解释 | |
A. | 金刚石硬度大,石墨质软 |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
B. | 体温计测体温时,水银柱升高 | 受热时,分子本身变大 |
C. | 煮沸能降低水的硬度 | 加热后,使水中Ca2+、Mg2+含量降低 |
D. | 氧气能助燃,二氧化碳能灭火 | 构成两物质的分子种类不同 |
A.A
B.B
C.C
D.D
A.两个氮分子:2N
B.钙离子:Ca+2
C.两个氢原子:2H2
D.氧化镁:MgO
A.水与冰的共存物是纯净物,是因为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
B.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
C.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水与酒精混合液的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体积之和,是因为混合后分子体积变小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
C.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B.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
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A.化学观念:pH>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科学思维: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科学探究与实践: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
D.科学态度与责任: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务必进行验纯操作,确保安全
dm@dyw.com
2023-11-10
初中化学 | 九年级上 |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