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客服 | 上传赚现
AI助手
德优题库AI助手

AI助手

搜题▪组卷

(1)

服务热线

400-816-0029

    自建题库,共享分红

德优题库QQ交流群

18738. (2018•宁化县第五中学•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诸多构建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事件中,就其影响面深度和广度而言,20世纪的辛亥革命、30至40年代的抗日战争和1949年革命是标志中国民族主义的里程碑。这些历史事件强化了民族主义观念,并使中国进入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之中。
﹣﹣徐迅《民族主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梁启超表达出怎样的“民族情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提出民族主义的经济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和1949年革命是标志中国民族主义的里程碑”?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主义的认识。
共享时间:2018-06-21 难度:4
[考点]
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意义,新中国成立,
[答案]
答案详见解析
[解析]
(1)由材料一可以看出,梁启超的“民族情绪”是中国各民族应该互相团结,统一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梁启超提出民族主义的经济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反抗外来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影响是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掀起了支持国货,抵抗洋货的群众爱国运动。
(2)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彻底的胜利;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标志着中国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因此“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和1949年革命是标志中国民族主义的里程碑”。
(3)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但是我们是统一的中华民族;坚决反对任何民族分裂行为和外来侵略。
故答案为:
(1)中国各民族应该互相团结,统一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经济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反抗外来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经济影响: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掀起了支持国货,抵抗洋货的群众爱国运动。
(2)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彻底的胜利;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标志着中国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
(3)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但是我们是统一的中华民族;坚决反对任何民族分裂行为和外来侵略。
[点评]
本题考查了"辛亥革命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意义   新中国成立   ",属于"综合题",熟悉题型是解题的关键
转载声明:
本题解析属于发布者收集录入,如涉及版权请向平台申诉! !版权申诉
102065. (2023•西咸新区•二模) 某校九年级(2)班同学开展了一场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革命风潮改朝换代】
材料一:
德优题库 辛亥革命使古老的中国由封建“家天下”的王朝国家,转化成为具有共和性质的现代主权国家;它使过去以汉族为中心、以“夷夏之别”来构成民族级差序列的古代民族转化为具有近代意义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而且在制度与宪法方面完成了古代国家、民族向近代国家、民族的转型。——摘编自郭姝娅《论辛亥革命对中国民族及民族观的影响》
(1)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上确定的政治纲领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辛亥革命是如何推动“古代国家、民族向近代国家、民族”转型的?
【面对危机共同抗敌】
德优题库 1937年7月开始的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在历次帝国主义侵华过程中时间最长,但中国人民没有被打趴下,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这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各阶级、各民族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奋斗争取得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空前觉醒了,抗战胜利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摘编自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图A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文字,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民族独立屹立东方】
材料三:
德优题库?
(3)材料三图A中①处应填写的是哪一重大史实?1950年-1952年我国进行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根据图B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黄继光为代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了怎样的精神?
【筑梦前行砥砺奋进】
材料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历史使命。回望党的奋斗历程,一个彪炳千秋的伟大成就是,党领导人民成功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和理论魅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摘编自袋泽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请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
共享时间:2023-03-29 难度:5 相似度:1
62535. (2016•师大附中•七模) 德优题库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中国国家形象”为主题展开探究,请你参与。
【崩溃的形象】
材料一    19世纪末的中国印象与《辛丑条约》内容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哪一政治现象?对此,资产阶级革命派设计了哪种救国方案?这一派别的机关报刊是什么?
【美好的形象】
材料二  1944年,中外记者团延安之行对红色中国和边区形象的报道,对西方影响较大。在西方记者和观察者的笔下,红色中国及其后来的边区是一个“没有乞丐、没有鸦片、没有卖淫、没有贪污和苛捐杂税的理想社会”。……他的感受基本上是所有在延安的外国记者的共同心声,“我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中国……这个中国充满希望,没有饥饿,没有失败主义情绪。延安使人感到未来的中国已经在今天出现”。
--《外国人看中国2500年--西方眼中中国形象的变迁》(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试从中共和国际角度分析西方记者赞赏红色中国的原因。
【恐怖的形象】
材料三   图二。
(3)依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蹲在延安窑洞的时候,中国处于哪一时期?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中态度形成的时代背景。
【热门的形象】
材料四   不管如何,中国的经济奇迹已经成为现实。而当下,最热门的议题已经不是G8问题,而是中美形成G2的可能性。2005年,几乎所有欧美最知名的媒体纷赴中国,做专题报道,掀起“中国热”。
--《南方周末<西方媒体的60年中国故事>》(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欧美国家掀起“中国热”的原因有哪些?
共享时间:2016-06-01 难度:5 相似度:0.92
88953. (2018•焦岱中学•八下期中)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苦的探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中国社会在20世纪实现的第二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简史》材料二:新生的共和国仅用了半年时间就使全国物价基本稳定,……农村则继续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先后共使3亿多农民无偿获得了约7亿亩土地。
材料三: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变革,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场社会变革……由此开始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了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中“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依据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哪一文件进行的?
(3)材料三中“社会主义改造”除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外还包括哪两方面?为什么说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场社会变革”?
共享时间:2018-05-29 难度:3 相似度:0.66
30799. (2017•西北大附中•八下期中)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伟大的祖国逐渐强大起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
(1)据材料一,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崭新的姿态”的理解。  
材料二                   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中国(1952年产量)印度(1950年产量)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4千克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2.76千瓦时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为改变这一状况,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中国走上了一条富裕安康的强国之路。
(3)中国人民“富起来”主要得益于哪一伟大决策的实施?据材料三概括这一伟大决策的历史作用。
材料四 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发有力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我们相信,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华民族这个“东方巨龙”一定会日益“强起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4)据材料四,推进中华民族日益“强起来”的重大举措是什么?
共享时间:2017-05-28 难度:3 相似度:0.66
89036. (2017•西北大附中•八下期中)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伟大的祖国逐渐强大起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
(1)据材料一,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崭新的姿态”的理解。  
材料二                   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中国(1952年产量)印度(1950年产量)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4千克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2.76千瓦时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为改变这一状况,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中国走上了一条富裕安康的强国之路。
(3)中国人民“富起来”主要得益于哪一伟大决策的实施?据材料三概括这一伟大决策的历史作用。
材料四 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发有力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我们相信,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华民族这个“东方巨龙”一定会日益“强起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4)据材料四,推进中华民族日益“强起来”的重大举措是什么?
共享时间:2017-05-16 难度:3 相似度:0.66
28857. (2023•高新一中•八上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1)依据材料一图A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甲午中日战争的特点。分析图B所示事件的影响。
材料二
德优题库
图C 张学良和杨虎城
哪怕日本强盗凶,我们的兄弟打起仗来真英勇。哪怕敌人枪炮狠,找不到我们人和影。
让敌人乱冲撞,我们的阵地建在敌人侧后方,敌人战线越延长,我们的队伍愈扩张。
不分穷,不分富,四万万同胞齐武装,不论党,不论派,大家都来抵抗。
我们越打越坚强,日本的强盗自己走向灭亡,看最后胜利日,世界和平现曙光。
——贺绿汀《游击队歌》
(2)图C所示历史人物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做出了怎样的贡献?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历史上“侵略与抗争”的认识。
共享时间:2024-02-26 难度:3 相似度:0.66
31151. (2024•师大附中•六模) 历史上的无数经验证明,只要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维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奋勇向前。人民的支持和参与,是任何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展开一场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探寻力量之源】
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中,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同时也激起中国社会原有的和新生的多种政治力量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奋起反抗,进行救亡图存的英勇抗争……但由于没有找到科学的理论、正确的道路和可依靠的社会力量,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
——摘编自樊得智《近代不同政治力量拯救民族危亡的艰难探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探索救国道路的特点,总结这一时期近代化化探索中的历史教训。
【伟大力量觉醒】
材料二
德优题库
在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中,中国人民表现得很英勇,直至战死疆场。但是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还处于被动、自发的状态,形不成整体的斗争合力。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中国人民以伟大的觉醒铸刻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烙印。
——摘编自齐卫平《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一次伟大觉醒》(2)材料二图A所示刊物创办的目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人民的斗争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
【掀起革命洪流】
材料三
德优题库
德优题库 1938年春,毛泽东在撰写《论持久战》。书中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大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指出争取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实行人民战争。
(3)指出该歌曲反映的运动取得的最大成果是什么?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撰写《论持久战》的背景。并用抗战时期的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践行人民战争路线的?
【不负人民选择】
材料四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走出来的。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在全球贫困状况依然严峻的背景下,7.7亿农村人口全面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邢丽菊《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4)依据材料四,归纳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请你用一句话为本次活动探究你定一个主题名称。(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
共享时间:2024-05-20 难度:4 相似度:0.58
29923. (2023•经开一校(原经发)•三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那时(1894年),中国遭受列强侵凌,国势疲弱,面临“蚕食鲸吞”“瓜分豆剖”的危险,孙中山有感于此,呼吁国人发奋为雄,“振兴中华”,重建辉煌……孙中山期望:四万万人一切平等,人民之事,人民共同治理。在这个新的社会里,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成为、世界上的“头等民主大共和国”……孙中山期望……消灭贫富悬殊,实现民生幸福,共富、均富,不仅国家富强,而且家给人足……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安乐因”。
——摘编自杨天石《帝制的终结》材料二:
德优题库 诸位先生代表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
?时间流淌,新中国的一个多甲子,伴随着梦想一步步夯实。前三十年艰辛的探索,后三十多年不懈的跋涉,有过跌倒,有过起伏,有过意气风发,有过尘土满面,但大国的气象就在这探索里走出来,复兴的气概就在这跋涉里走出来。到今天,回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眼前的目标已经越来越接近,脚下的方位已经越来越清晰。
——杨凯《中国梦的方位》人民日报海外版(1)依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当时的“救国梦”,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他的“救国梦”用1921-1927年之间的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继承与发展孙中山先生的救国梦的。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让“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前三十年艰辛的探索”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哪些基础?分析“后三十年不懈的跋涉”成功的原因。
(3)中国人民追寻民族复兴经历了近代“百年坎坷寻梦”到现代的“梦想照进现实”的曲折历程,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共享时间:2023-04-06 难度:5 相似度:0.58
87159. (2024•长安区•八下期中) 探究题:八年级(1)班同学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中国共产党领导】
材料一: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这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建国纲领,它具有临时宪法作用。这次会议一致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会议决定新中国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如图)为国旗。
——央视新闻德优题库
(1)结合材料一,1949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哪些方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
【走社会主义道路】
材料二:在党的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已经在1956年基本完成了。生产关系这种根本的变化,为我国社会生产力开辟了迅速发展的道路……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大大超额完成,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有了显著的提高。
——《人民日报》1959年4月(2)结合材料二,指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建立这一制度对我国社会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坚持共同富裕】
材料三:1949年之前的中国农村,占人口总数一半以上的无地少地农民不得不租种地主土地,承受地主剥削。……当时一首民谣讲:“农民背上两把刀,租米重,利钱高!农民面前三条路:投河、上吊、坐监牢!”
——董志凯:《土地改革史话》材料四: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讲话德优题库
(3)结合材料三、四,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农业、工业上存在的问题。
【以人民为中心】
材料五: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发展,在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的同时,社会上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风尚。雷锋在每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地工作,甘当革命的螺丝钉,默默地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如图)……1963年3月,毛泽东提写“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学雷锋运动。
——摘录自教材德优题库
(4)结合材料五,分析“雷锋精神”的内涵。
(5)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有哪些特征?
共享时间:2024-05-26 难度:4 相似度:0.58
88498. (2021•蓝田县•八下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所示
德优题库
材料二: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一天之内通过刑法、民事诉讼法等七部重要法律,恢复了1966年至1976年间被破坏了的社会主义法制原则,被法学界称为中国法治史上著名的“一日七法”。……以“一日七法”为先导,我国陆续制定了《民法通则》《行政诉讼法》等一大批重要法律,从此,中国开始修改宪法和制定新的法律。
——摘编自马一德《从“加强法治”到“厉行法治”》材料三: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立法宗旨是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保障私权,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新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
——摘编自李琳琳《民法典颁布:新时代中国法治建设的里程碑》
(1)材料一中图A文件在当时起了怎样的作用?图B法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C宪法的历史地位。
(2)材料二中“1966年至1976年”我国发生了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概括“一日七法”通过的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立法宗旨。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法制建设”与“人民利益”两者之间的关系。
共享时间:2021-05-30 难度:4 相似度:0.58
22928. (2019•高新一中•八上一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随后,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在孙中山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
材料二: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达,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
材料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
材料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
材料五:陈独秀之所以歌颂西方文化,抨击中国文化,目的在提倡民主政治与科学精神,勖勉青年为此两大目标奋斗,赶上世界潮流。专制与迷信为民主、科学之敌,必须首先排除。辟斥儒教是为发展民主政治,辟斥鬼神是为发展科学精神,而于前者尤不留余力。
(1)写出材料一中“统一的革命组织”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三,写出辛亥革命的影响。
(3)结合材料四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怎样的进步性?它的政治命运最终如何?
(4)材料五反映的事件是什么?主要内容有哪些?
(5)结合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该事件的主要意义。
共享时间:2019-10-29 难度:5 相似度:0.58
88737. (2019•莲湖区•八下期中) 政治民主化、法制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在我看来,中国之所以成功,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中国的制度优势。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优势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其他政党,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出务实而长远的发展规划,并且一道为实现远大目标而奋斗。这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是很少见的。”
--中欧数字协会主席路易吉?甘巴尔代拉材料二:
德优题库
材料三:“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
--摘自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China?Watch》材料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指出材料一中我国实行的是哪一个政治制度?它的建立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这次会议制定了什么法律文献?这次会议的召开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的这段描述说明了什么?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
共享时间:2019-05-21 难度:4 相似度:0.58
88119. (2022•莲湖区•八下期中) 百年党史谱就华章,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发展”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新征程】
材料一:德优题库
(1)指出材料一中图A所示历史事件的名称。说明材料一文字材料所述“1949年取得了革命的胜利”的历史意义。
【新保障】
材料二:德优题库
(2)简述材料二中图B所反映的重大军事行动的历史意义。材料二中文字材料所反映的这一次土地改革运动得以实现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材料二所反映内容与材料一所反映内容有何关系?
材料三:
德优题库
(3)材料三中所述的“极为重要的会议”是指哪次会议?列举本次会议在思想上、政治上的主要内容,并指出这次会议在党史上的重要地位。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取得上述成就的原因。
共享时间:2022-05-16 难度:4 相似度:0.58
22630. (2018•高新一中•八上期末) 近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国的近代化道路有自己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 -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摘编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与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并说明该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起到的作用。
材料二:1898 年6月16日光绪皇帝与康有为对话节选
德优题库
--摘编自茅海建《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2)材料二中康有为的“变法”主张是什么?结合所学,回答该“变法”在政治领域的内容。
材料三:孙中山领导的这一场解放运动,即使最后还是输了,但在中国的历史上,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胜利……100周年了,现在回头看那一段不平凡的历史,也会热血澎湃。因为这是中华儿女的一起重大崛起。
--《纪念辛亥革命 100周年》(3)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最后还是输了“?既然“输了“,为什么还认为它是“史无前例的胜利”?
材料四:北京大学的一般教授们,在四十多年前,提倡一种所谓中国文艺复兴的运动……提起这个运动,我总是用Chinese Renaissance这个名词。Renaissance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再生,等于一个人害病死了再重新更生。
--1958 年胡适“中国文艺复兴运动”的演讲(4)材料四中,“中国文艺复兴运动”实际上指的是哪一运动?该运动前期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5)综上所述,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具有什么特点?
共享时间:2019-03-15 难度:5 相似度:0.58
19218. (2020•陕西省•真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晚清直至民国,中国的外交活动明显地呈现出五大特征:在对外态度上,既蔑视西方列强又深深恐惧之;在对外交涉的过程中,大多未能摆脱始争终让的结局;在对外交涉时,很难摆脱内外双重困境,外部强敌入侵与内部不同政治派别相互倾轧;在外交活动情感上,在饱含屈辱的同时,也始终保持着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在外交进程的演进上,既被动因应,又在一定程度上借鉴西方先进的外交策略等而渐次成熟。中国近代外交的上述五个主要特征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
﹣﹣摘编自李胜臣《中国近代外交的特征及成因探析》
材料二

(1)用材料一中图示会议中国外交活动的相关史实,说明文字材料中“在饱含屈辱的同时,也始终保持着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失败的原因,并简析其失败的影响。
(2)材料二图A公告发布后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是哪一国家?图B体现中国长期以来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指出图C体现的外交理念,并列举与之对应的史实。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近现代外交变化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共享时间:2020-07-28 难度:4 相似度:0.58

dyls2020

2018-06-21

初中历史 | | 材料分析题

  • 下载量
  • 浏览量
  • 收益额
  • 1
  • 498
  • 0.5
相同试题
试题下载
试题内容
调用试题名称
共享人
唐老师
试题题型
解答题
试题难度
试题题源
2020*西工大*期末
下载次数
168次
下载金币
5德优币(当前结余18德优币)
温馨提示
该试题下载至自主题库后,下载、备课永久免费!
试卷设置
试卷名称
省市校区
阶段科目
年份卷型
选择类型
已选考点
在线训练
视频讲解
温馨提示
视频讲解正在加载中、请等待!
温馨提示
对不起!这是别人共享的试题,需要下载到自主题库后,可将该试题添加到白板
视频解析购买
支付方式
德优币数
本次消耗0德优币
温馨提示

客服电话:400-816-0029,服务邮箱:610066832@qq.com

视频资源

试题找茬
纠错类型
纠错描述
温馨提示
共享试题、试卷经平台审核通过后方可展示,并永久享用用户下载分红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