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客服 | 上传赚现
AI助手
德优题库AI助手

AI助手

搜题▪组卷

(1)

服务热线

400-816-0029

    自建题库,共享分红

德优题库QQ交流群

88953. (2018•焦岱中学•八下期中)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苦的探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中国社会在20世纪实现的第二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简史》材料二:新生的共和国仅用了半年时间就使全国物价基本稳定,……农村则继续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先后共使3亿多农民无偿获得了约7亿亩土地。
材料三: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变革,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场社会变革……由此开始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了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中“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依据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哪一文件进行的?
(3)材料三中“社会主义改造”除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外还包括哪两方面?为什么说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场社会变革”?
共享时间:2018-05-29 难度:3
[考点]
新中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三大改造,
[答案]
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析]
11919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并且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根据材料二“农村则继续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先后共使3亿多农民无偿获得了约7亿亩土地,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
3)根据材料三“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变革”可知这是我国1953年开始的三大改造,即对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因此说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场社会变革”.
故答案为: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点评]
本题考查了"新中国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三大改造   ",属于"典型题",熟悉题型是解题的关键。
转载声明:
本题解析属于发布者收集录入,如涉及版权请向平台申诉! !版权申诉
27954. (2024•高新一中•八下期中)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1)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一中农民获得土地的法律依据。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刘少奇认为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的原因。
材料二:
德优题库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B阶段反映的农村变革是指什么?分析该变革产生的原因。
材料三:它是“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的新形式”……说它是新形式,是因为它冲破了旧的模式。首先在经营管理上,凡是能一家一户经营的,就一家一户经营,……同时在农村的社会化生产中,也有许多事情是仅靠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办不了,例如兴修水利设施、大型农业机械的购置等,这就需要加强“统一经营”的作用。其次,在产品的分配上,……这就纠正了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等弊病,真正贯彻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顾晓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和发展》(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新形式”的具体表现。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党和政府调整土地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共享时间:2024-05-21 难度:4 相似度:1.17
88119. (2022•莲湖区•八下期中) 百年党史谱就华章,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发展”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新征程】
材料一:德优题库
(1)指出材料一中图A所示历史事件的名称。说明材料一文字材料所述“1949年取得了革命的胜利”的历史意义。
【新保障】
材料二:德优题库
(2)简述材料二中图B所反映的重大军事行动的历史意义。材料二中文字材料所反映的这一次土地改革运动得以实现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材料二所反映内容与材料一所反映内容有何关系?
材料三:
德优题库
(3)材料三中所述的“极为重要的会议”是指哪次会议?列举本次会议在思想上、政治上的主要内容,并指出这次会议在党史上的重要地位。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取得上述成就的原因。
共享时间:2022-05-16 难度:4 相似度:1.17
87227. (2024•西咸新区•八下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材料二:包干到户这种形式,在一些生产队实行以后,经营方式起了变化,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但是,它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基础上的,农户和集体保持承包关系,由集体统一管理和使用土地,所以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中共中央《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       》(法律文件)成为材料一图A农民丈量分配土地的法律依据,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        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图B中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走        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农业合作化经历了由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农业经营方式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政策的调整,谈谈你的认识。
共享时间:2024-05-22 难度:4 相似度:1.17
21947. (2018•汇知中学•期中)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材料二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内容包括: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激活农业农村内生产发展动力。
(1)材料一中图A反映了中国土地发展史上的哪一事件?这一事件有何意义?
(2)材料一中图B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分析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土地由“分”到“合”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以两则材料分析,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策说明了什么道理?
(4)请你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共享时间:2018-06-20 难度:3 相似度:1.17
87159. (2024•长安区•八下期中) 探究题:八年级(1)班同学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中国共产党领导】
材料一: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这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建国纲领,它具有临时宪法作用。这次会议一致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会议决定新中国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如图)为国旗。
——央视新闻德优题库
(1)结合材料一,1949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哪些方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
【走社会主义道路】
材料二:在党的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已经在1956年基本完成了。生产关系这种根本的变化,为我国社会生产力开辟了迅速发展的道路……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大大超额完成,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有了显著的提高。
——《人民日报》1959年4月(2)结合材料二,指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建立这一制度对我国社会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坚持共同富裕】
材料三:1949年之前的中国农村,占人口总数一半以上的无地少地农民不得不租种地主土地,承受地主剥削。……当时一首民谣讲:“农民背上两把刀,租米重,利钱高!农民面前三条路:投河、上吊、坐监牢!”
——董志凯:《土地改革史话》材料四: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讲话德优题库
(3)结合材料三、四,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农业、工业上存在的问题。
【以人民为中心】
材料五: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发展,在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的同时,社会上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风尚。雷锋在每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地工作,甘当革命的螺丝钉,默默地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如图)……1963年3月,毛泽东提写“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学雷锋运动。
——摘录自教材德优题库
(4)结合材料五,分析“雷锋精神”的内涵。
(5)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有哪些特征?
共享时间:2024-05-26 难度:4 相似度:1.17
22750. (2017•远东一中•八下期末) 德优题库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在历史课上以“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迈入新时代】
材料一  见图
(1)根据材料一的发展曲线,分析中国在时期Ⅰ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原因,并指出时期Ⅱ中国国防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国际新形象】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影响世界的十件大事
第一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二件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三件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第四件 提出“三个世界”战略思想
第五件 打破西方封锁新中国的坚冰 第六件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第七件 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第八件 倡导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第九件 全面阐述“和谐世界”理念 第十件 成功兴办北京奥运会
(2)材料二中第一件大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是什么?
(3)材料二中第七件大事港澳回归得益于哪一构想的提出?我国成功收回港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每37卷)(4)依据材料三,分析1992年后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如何进行“变化和改革”的?
【强国党领导】
(5)综合上述探究,使我们更加坚定了“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面对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如何应对未来发展中的挑战?
共享时间:2017-09-18 难度:5 相似度:1.07
30797. (2017•西北大附中•八下期中)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成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引自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的报告》(1)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并指出其颁布的时间。刘少奇为什么说“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材料二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合作社。
(2)材料二表明,我国是如何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其实质是什么?
材料三  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目 1957年 1960年 下降(%)
粮食(忆公斤) 1950.5 1435 26.4
棉花(万担) 3280 2126 35.2
生猪存栏数(万头) 14590 8227 43.6
(3)材料三中1960年农业生产与1957年相比有什么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花鼓唱词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信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时)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4)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1979年唱词中体现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或主要形式)是什么?这一内容是哪个省农民的首创?这一创新有什么意义?
(5)上述材料说明在我国农村发展中既有经验又有教训,这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
共享时间:2017-05-28 难度:5 相似度:1
30853. (2015•七十中•八下期中) 德优题库历史告诉我们:注重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
材料二:如图为我国1953-1956年农业总产值示意图。
材料三:1958年,中国出现了亩产13万斤的“中稻高产卫星”和一棵白菜重250斤、一个萝卜重千斤等众多违背经济发展客观经济规律的“奇迹”。……但是农村经济水平普遍很低,大食堂难以维持,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农副产品产量急剧下降,城乡粮油棉等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许多地区因饥饿发生了浮肿病,有的地方人口死亡率剧增。
材料四: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材料五:在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上,我国政府实行“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建立市场导向的业机制。同时,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重点,精心编织起社会安全网,城镇职工基本保险制度在全国范围建立。
(1)针对材料一的现象,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什么法律?在全国农村展开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对农业发展有何影响?
(2)从材料二的图表中你得到什么信息?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是什么事件的严重后果?出现这种失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材料四反映了中国农村的什么制度?材料中符合农民自身利益的内容是什么?
(5)根据材料五写出政府关注民生的举措,至少三点。
(6)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民生问题的认识。
共享时间:2015-05-25 难度:5 相似度:1
27955. (2024•高新一中•八下期中)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时代洪流中一路披荆斩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开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图伟业。某校八年级一班同学以“守正创新、继往开来”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建立新国家】
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让“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理解。
【探索新体制】
材料二:
建国初,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数量上仍居多数,广大农村的个体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更占绝对优势……(这些现象)到一九五六年已经根本改变……它使全国的各项工作得以在一个新的制度基础上前进。离开这个起点,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言,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可言。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德优题库?
图1 图2
(2)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图1中这一“根本改变”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与“一五”计划相比,图2时期的工业布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创立新模式】
材料三:
建国三十五年来发生的变化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僵化的模式,其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德优题库
图1 图2
(3)依据材料三图1,概括指出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图2所示变化得益于国家的哪些措施?
材料四:我们党领导人民不仅创造了世所罕见的奇迹,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习近平(4)综上所述,请你谈谈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后创造“奇迹”积累的经验。
共享时间:2024-05-21 难度:5 相似度:1
31839. (2018•西安音乐学院附中•八下期中) 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不仅关系着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同时也决定着政党地位是否稳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节选自1950年某部有关土地的法律材料二: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三: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四: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成为20世纪50年代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的展开了……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复兴之路》解说词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1950年我国有关土地的哪部法律文件?在这个法律文件指导下所开展的运动有什么意义?
(2)材料二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
(3)材料三是哪次会议上提出的?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这次会议。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
(5)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自从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就一直秉承着“执政为民”的理念。根据所学知识,请你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关注民生的两项制度(或措施)。
共享时间:2018-05-16 难度:5 相似度:0.96
32019. (2016•西安音乐学院附中•八下期中) 对联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表达方式,有时也承载着历史的信息。以下是某同学收集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几副对联,并回答下列问题:
对联一: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对联二:走计划建设道路,做三大改造先锋
对联三: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对联四:万紫千红增特色,三通两制促和平
对联五:五项原则赢世界,梅开三度谱华章
(1)宣告“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这种局面出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指什么?
(2)据对联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一项“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重大成就?三大改造何时基本完成?
(3)对联三是湖北某农户1980年张贴的春联,哪一政策的实施促使春联中相对富裕现象的出现?
(4)对联四体现我国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对联五中,“梅开三度”是指70年代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其中最早的一项外交成就是什么?
(5)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这些重大成就的原因。
共享时间:2016-06-25 难度:5 相似度:0.96
62517. (2021•爱知中学•二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
德优题库
(1)材料一图A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是什么?图B会议于1954年召开,被毛泽东评价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结合所学,说说你对此说法的理解。回答图C中“1956年中国发生了质变”的标志性事件以及它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材料二:(图2)
(2)依据所学补全材料二图A空白,并说出深圳的特殊地位。结合所学分析图B和图C发生的国际和国内背景,图C中邓小平的南巡;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2020年是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综合上述问题,从历史角度分析我们坚信这些目标能够顺利实现的有利因素。
共享时间:2021-03-17 难度:5 相似度:0.96
24266. (2022•远东一中•一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1944年部分抗日根据地攻势作战统计表
抗日根据地名称 作战次数 歼灭日伪军 攻克与逼退日伪军据点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4400余次 4.1万余人 1785处
山东抗日根据地 3514次 5.9万余人 1265处
注:1938年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在农村建立了多个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
——摘编自卢彀等《抗日战争与中共崛起》材料二:
德优题库
新时期如何走好自己的路呢?邓小平鲜明指出:“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了,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就是在“继续发展”中,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共产党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渐形成。
——摘编自沈传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1)材料一中的图A所示事件标志着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的开始,简析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原因。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历史贡献。
(2)简述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背景。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的主要成就。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国共两党的合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共享时间:2022-03-31 难度:5 相似度:0.83
29701. (2022•远东一中•一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1944年部分抗日根据地攻势作战统计表
抗日根据地名称 作战次数 歼灭日伪军 攻克与逼退日伪军据点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4400余次 4.1万余人 1785处
山东抗日根据地 3514次 5.9万余人 1265处
注:1938年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在农村建立了多个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
——摘编自卢彀等《抗日战争与中共崛起》材料二:
德优题库
新时期如何走好自己的路呢?邓小平鲜明指出:“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了,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就是在“继续发展”中,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共产党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渐形成。
——摘编自沈传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1)材料一中的图A所示事件标志着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的开始,简析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原因。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历史贡献。
(2)简述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背景。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的主要成就。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国共两党的合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共享时间:2022-03-13 难度:2 相似度:0.83
45153. (2024••八下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1)图A所示事件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        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图B所示事件开始于        年;国家对农业进行        ,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材料二:40多年前,安徽省小岗村迎来发展的“第一春”。村民严金昌与当地17位村民秘密签下了分田到户、自主生产的“生死契约”。契约说:“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刹(杀)头也干(甘)心。”……改革模式后来得到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高度认可,随之获得中央政府的肯定,并被推向全国。
——摘编自《中国国土资源报》(2)材料二中小岗村农民的做法“被推向全国”所反映的农村改革政策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改革模式“被推向全国”后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从我国对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历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共享时间:2024-05-25 难度:3 相似度:0.66

mz@dyw.com

2018-05-29

初中历史 | 八年级下 | 材料分析题

  • 下载量
  • 浏览量
  • 收益额
  • 0
  • 14
  • 0
相同试题
试题下载
试题内容
调用试题名称
共享人
唐老师
试题题型
解答题
试题难度
试题题源
2020*西工大*期末
下载次数
168次
下载金币
5德优币(当前结余18德优币)
温馨提示
该试题下载至自主题库后,下载、备课永久免费!
试卷设置
试卷名称
省市校区
阶段科目
年份卷型
选择类型
已选考点
在线训练
视频讲解
温馨提示
视频讲解正在加载中、请等待!
温馨提示
对不起!这是别人共享的试题,需要下载到自主题库后,可将该试题添加到白板
视频解析购买
支付方式
德优币数
本次消耗0德优币
温馨提示

客服电话:400-816-0029,服务邮箱:610066832@qq.com

视频资源

试题找茬
纠错类型
纠错描述
温馨提示
共享试题、试卷经平台审核通过后方可展示,并永久享用用户下载分红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