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新中国成立,
[答案]
(1)“救国梦”:振兴中华;民主共和;民生均富。评价:积极:孙中山“救国梦”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要求,也反映了广大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经济发展的共同愿望,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和中国近代民主化的进程,是爱国的、进步的。局限性:孙中山“救国梦”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无法实现的。说明:1921﹣1927年之间中国共产党继承与发展孙中山先生救国梦的措施包括:1922年中共二大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帮助逐渐黄埔军校;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2)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政治基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提出及实施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一五计划”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工业基础);“两弹一星”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科技基础。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并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认识:民族复兴和国家现代化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前提;方针政策制定要实事求是,既要借鉴外来先进经验,又要立足国情。
[解析]
(1)根据材料“呼吁国人发奋为雄,‘振兴中华’,重建辉煌”可得出振兴中华;根据材料“在这个新的社会里,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成为、世界上的‘头等民主大共和国’”可得出民主共和;根据材料“孙中山期望……消灭贫富悬殊,实现民生幸福,共富、均富,不仅国家富强,而且家给人足”可得出民生均富。结合所学可知,分别从积极性与局限性的角度分析说明,积极:孙中山“救国梦”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要求,也反映了广大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经济发展的共同愿望,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和中国近代民主化的进程,是爱国的、进步的。局限性:孙中山“救国梦”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无法实现的。结合所学可知,1921﹣1927年之间中国共产党继承与发展孙中山先生救国梦的措施包括:1922年中共二大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帮助逐渐黄埔军校;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
(2)根据材料“诸位先生代表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及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根据材料“新中国的一个多甲子,伴随着梦想一步步夯实。前三十年艰辛的探索,后三十多年不懈的跋涉”及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政治基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提出及实施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一五计划”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工业基础);“两弹一星”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科技基础。根据材料“后三十多年不懈的跋涉,有过跌倒,有过起伏,有过意气风发,有过尘土满面,但大国的气象就在这探索里走出来,复兴的气概就在这跋涉里走出来。”及所学可知,“后三十年不懈的跋涉”成功的原因包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并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民族复兴和国家现代化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前提;方针政策制定要实事求是,既要借鉴外来先进经验,又要立足国情。
故答案为:
(1)“救国梦”:振兴中华;民主共和;民生均富。评价:积极:孙中山“救国梦”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要求,也反映了广大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经济发展的共同愿望,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和中国近代民主化的进程,是爱国的、进步的。局限性:孙中山“救国梦”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无法实现的。说明:1921﹣1927年之间中国共产党继承与发展孙中山先生救国梦的措施包括:1922年中共二大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帮助逐渐黄埔军校;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
(2)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政治基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提出及实施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一五计划”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工业基础);“两弹一星”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科技基础。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并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认识:民族复兴和国家现代化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前提;方针政策制定要实事求是,既要借鉴外来先进经验,又要立足国情。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八一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新中国成立   ",属于"压轴题",熟悉题型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