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选项 | 实验材料 | 实验过程 | 实验结果与结论 |
A | 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 | 将R型活细菌与S型细菌的DNA和DNA水解酶混合培养 | 只生长R型细菌,说明DNA被水解后失去了遗传效应 |
B | 噬菌体和大肠杆菌 | 用35S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普通的大肠杆菌,短时间保温 | 离心后获得的上清液中放射性很高,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
C | 烟草花叶病毒和烟草 | 用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分离出的RNA侵染烟草 | 烟草出现病斑,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可能是遗传物质 |
D | 大肠杆菌 | 将已用15N标记DNA的大肠杆菌培养在普通(14N)培养基中 | 经三次分裂后,含15N的DNA占DNA总数的 1 4 |
选项 | 实验材料 | 实验过程 | 实验结果与结论 |
A | 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 | 将死的R型细菌与S型细菌混合培养在普通培养基 | 能长出S型细菌菌落,证明有转化因子存在使部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 |
B | 噬菌体和大肠杆菌 | 用35S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普通的大肠杆菌,短时间保温 | 离心后获得的上清液中放射性很高,说明 DNA是遗传物质 |
C | 病毒和含放射性元素U的培养基 | 含放射性元素U的培养基培养不含放射性的病毒 | 检测到病毒具有放射性,说明该病毒遗传物质是RNA |
D | 大肠杆菌 | 将已用15N标记DNA的大肠杆菌培养在普通(14N)培养基中 | 经三次分裂后,含15N的DNA占DNA总数的 1 4 |
A.A
B.B
C.C
D.D
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的子代噬菌体多数具有放射性
B.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中,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细菌是DNA和蛋白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C.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S型细菌的DNA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重建实验中用TMV A的RNA和TMV B的蛋白质重建的病毒感染烟草叶片细胞后,可检测到A型病毒,说明RNA是TMV A的遗传物质
A.艾弗里的实验结论是DNA才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B.根据格里菲思的实验可推出肺炎双球菌R型活细菌可以让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复活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
A.图甲中S型细菌是由R型细菌转化而来
B.对S型细菌进行加热可使其蛋白质失去活性
C.图乙沉淀物中新形成的子代噬菌体具有放射性
D.图乙所示的实验不能证明DNA就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A.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B.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C.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放射性主要在沉淀物
D.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A.格里菲思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说明S型菌中含有“转化因子”
B.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艾弗里在转化实验中设法分别研究DNA和蛋白质各自的效应
D.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为了使吸附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
A.图甲表示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沉淀物放射性含量的变化
B.图乙表示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沉淀物放射性含量的变化
C.图丙可表示“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S型细菌DNA组”,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数量变化
D.图丁表示“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S型细菌DNA组”中,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数量变化
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标记
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标记
A.利用微生物取代小鼠进行转化实验
B.将S型细菌中的物质分开并分别研究其效应
C.选择不同类型的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
D.对实验现象进行了更加细致、准确的分析
A.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B.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导致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C.从大肠杆菌中裂解释放的子代T2噬菌体都有放射性
D.根据实验结果,不能证明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A.对烟草花叶病毒进行降解的步骤需要用蛋白酶
B.图中B型后代的组成是RNA B和蛋白A
C.该实验证明了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D.证明的R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A.甲组培养基上出现两种菌落,主要是S型细菌形成的菌落
B.乙组培养基上的菌落和甲组的相同,说明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C.丙组培养基上只有R型细菌,说明脱氧核苷酸不具有转化功能
D.实验利用减法原理,逐一去掉不同成分以确定细胞提取物的转化活性
A.这两种病毒和叶肉细胞在结构上的根本差异是病毒没有核膜包TMV被的细胞核
B.这两种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RNA,但是它们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C.重组病毒E侵染叶片F后,叶片F表现出与叶片C一样的症状,说明蛋白质决定性状
D.重组病毒E子代的特性由HRV的RNA决定,叶片F的患病症状与叶片D的相同
dygzswyn
2022-04-18
高中生物 | 高一下 |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