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A.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肝糖原分解加快
C.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加强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A.若图示代表水平衡的调节过程,则当人体感觉口渴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
B.若图示代表体温平衡的调节过程,则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只依赖神经调节来维持体温的恒定
C.若图示代表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则神经系统可通过控制肾上腺的分泌活动来调节血糖含量
D.若图示代表pH恒定的调节过程,则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发挥了作用
A.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肝糖原分解使血糖浓度升高
C.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
D.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
A.与炎热条件相比,机体经过程①调节的结果是产热量和散热量均增加
B.过程②~⑥体现了激素丙的分泌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
C.结构a为大脑皮层,其产生冷觉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D.细胞c可能为胰岛A细胞,其分泌的激素丁能促进糖原合成和非糖物质转化
A.肾脏重吸收葡萄糖功能衰退的患者,尿量较大
B.糖尿病患者肾脏无法重吸收葡萄糖
C.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
D.若某人尿液中葡萄糖含量高,则这个人患有糖尿病
A.神经调控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体温迅速上升
B.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增加,血糖浓度下降
C.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增加,细胞代谢增强
D.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加
A.体温升高时,人体可通过排汗散热降低体温
B.大量出汗时,垂体感受到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C.为维持血浆渗透压平衡,应给中暑者及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
D.高温等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可能会使人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
生理指标 | 测定值 | 正常值 |
腋下体温(℃) | 38.9 | 36.0~37.4 |
白细胞计数(L-1) | 13.5×109 | (4~10)×109 |
血钠浓度(mmol•L-1) | 180 | 140~160 |
A.患者的体温维持在38.9℃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B.发病期间患者血钠浓度升高,可能与腹泻脱水有关
C.发病期间患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体内抗利尿激素增多,尿量减少
D.患者的体温升高是由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所致
A.细胞外液约占体液总量的
B.高温时通过自主神经系统调节,能使皮肤血流量增大,汗腺分泌增多
C.热射病病人排汗量持续减少,是由于垂体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大量减少造成的
D.人体的体温调控中枢位于下丘脑,及时降温和补水是预防热射病的有效措施
A.蛋白质渗出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升高,下丘脑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
B.在安静状态下,发热患者脑和肝脏是最主要的产热器官
C.患者呼吸频率明显增加受脑干中的呼吸中枢的调节
D.发热、缺氧影响机体能量供应,是患者乏力的原因之一
A.大量失Na+,醛固酮分泌增多,Na+重吸收加快
B.蒸发散热占比增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C.血浆中肾上腺素相对含量升高以促进蒸发散热
D.机体的产热量约等于散热量,体温维持相对稳定
A.体温升高时,人体可通过排汗散热降低体温
B.大量出汗时,垂体感受到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C.为维持血浆渗透压平衡,应给中暑者及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
D.高温等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可能会使人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
A.信息分子A一般需囊泡运输,释放后需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才能进入突触后膜
B.寒冷环境下,信息分子B可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祕的激素增多,以增加机体产热
C.信息分子C具有调节血浆pH的作用
D.信息分子D、E发挥作用后就失活
A.与该调节有关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产生渴觉的是大脑皮层
B.机体大量出汗使得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减少
C.由体内失水过多引起的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的调节是反馈调节
D.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通过调节尿量和尿的成分实现的
dygzswyn
2023-11-16
高中生物 | 高二上 |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