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搜题▪组卷
秦始皇统治的最后几年,连续组织了多项规模巨大的土木工程。公元前213年“筑长城”,公元前212年“为直道”。又在渭河以南营造以阿房宫为主体的宫殿体系。秦始皇用残暴的方式掠夺人民,这决定了秦朝的短命。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图A |
![]() |
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只用了约十年时间,就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伟业,一个统一的帝国就在中国历史上诞生了。 ——摘编自杨松华《大一统制度与中国兴衰》 |
![]() |
![]() |
在中央,秦始皇在执政团体中设立“三公”:丞相是朝廷首席文官,掌管行政。太尉原称尉、国尉,是负责全国军事事务的最高长官。御史大夫地位略次于丞相,是负责监察的大臣,位列上卿。在地方,秦始皇意识到了分封制可能再次导致国家分裂,决定实行郡县制。 ——摘编自王炜杰《论秦始皇之“大”》 |
![]() |
秦廷进行了统一货币的工作,废除六国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为统一货币,铜钱由国家统一铸造,严禁私人盗铸。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
![]() |
秦始皇诏版铭文:“廿六年(前221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老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 |
![]() 图B秦朝行政系统简表 |
秦朝创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左图)。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皇帝之下设“三公”,三公之下设“九卿”;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由中央直接管辖。——摘编自七年级历史教材 |
![]() |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
图A | 图B |
![]() |
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孟子认为“王如施仁政……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韩非认为“以法为教”“法不阿贵”。 ——摘编自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
hux@dyw.com
2021-02-24
初中历史 | 七年级上 | 材料分析题